
0人評分過此書
国内外的已有著作并没有在理论上对国家形象进行系统分析,相关成果散见于各种论述的有关章节,并以与形象属于同一层次的“威望”、“吸引力”、“声誉”、“信念体系”、“品牌”之类的近似概念出现。本研究丛书有如下两个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这也正是本套丛书的显著特点(1)丰富并拓展现有的国家形象传播的研究(2)促进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发展。
- 总序
-
【导论】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国家形象研究的学术综述
-
三、本研究的问题提出
-
四、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
五、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
六、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界定
-
七、研究框架
-
-
第一章 国家形象的内涵及文化逻辑
-
第一节 国家形象的概念
-
一、形象的内涵
-
二、国家概念的演变
-
三、什么是国家形象
-
-
第二节 国家形象的相关概念辨析
-
一、国家威望
-
二、国家声誉
-
三、国家认同
-
四、国家品牌
-
-
第三节 国家形象概念的多维度分析
-
一、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
-
二、整体形象与局部形象
-
三、真实形象与虚假形象
-
四、理想形象与现实形象
-
-
第四节 国家形象的价值
-
一、资本的含义与形式
-
二、国家形象是一种政治资本
-
三、国家形象是一种经济资本
-
四、国家形象是一种文化资本
-
-
第五节 国家形象的特征
-
一、具象性与抽象性
-
二、主观性与客观性
-
三、多维性与整体性
-
四、稳定性与变动性
-
-
第六节 国家形象的文化逻辑
-
一、文化与跨文化的概念
-
二、人、国家与文化
-
三、国家形象是一种文化现象
-
四、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逻辑
-
-
本章小结
-
-
第二章 国家形象的主客体及关系
-
第一节 国家形象主体及其特性
-
一、国家形象主体的内涵
-
二、国家形象主体的类别
-
三、国家形象主体的特性
-
-
第二节 国家形象客体及其特性
-
一、国家形象客体的内涵
-
二、国家形象客体的类别
-
三、国家形象客体的特性
-
-
第三节 国家形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
一、国家形象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关系
-
二、国家形象主体与客体的评价关系
-
三、国家形象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主客体关系
-
-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因素
-
第一节 国家形象生成的主体因素
-
一、意识因素
-
二、利益因素
-
三、跨文化认知能力
-
-
第二节 国家形象生成的客体因素
-
一、国家实力
-
二、国家行为
-
三、跨文化传播能力
-
-
第三节 国家形象生成的中介因素
-
一、中介与媒介
-
二、核心中介:大众传播媒介
-
三、基础性中介:社会组织
-
四、日常性中介:群体
-
-
第四节 国家形象生成的情境因素
-
一、影响国家形象生成的情境因素的类别
-
二、情境对国家形象生成的作用
-
-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过程
-
第一节 国家形象的两种表现
-
一、国家形象的认识论本质
-
二、主体对客体国家的认知
-
三、主体对客体国家的评价
-
-
第二节 主体对客体国家的跨文化认知过程
-
一、影响主体对客体国家认知的基本因素
-
二、主体对客体国家跨文化认知的过程模型
-
三、主体对客体国家跨文化认知的偏差
-
-
第三节 主体对客体国家的跨文化评价过程
-
一、主体对客体国家评价的构成因素
-
二、主体对客体国家跨文化评价的环节
-
三、影响主体对客体国家跨文化评价的心理因素
-
-
第四节 国家形象跨文化生成规律
-
一、双重决定规律
-
二、文化选择规律
-
三、信息转换规律
-
-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塑造
-
第一节 国家形象跨文化塑造的前提
-
一、国家形象定位
-
二、国家形象战略规划
-
-
第二节 国家形象跨文化塑造的内在机制
-
一、国家形象跨文化塑造的本质与特征
-
二、国家形象跨文化塑造的构成因素
-
三、国家形象跨文化塑造的原则
-
-
第三节 国家形象跨文化塑造的路径
-
一、力量的整合:官方力量与社会力量并举
-
二、话语权的争夺:提高对外传播能力
-
三、时机的掌握: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
-
-
本章小结
-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