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臺灣政治有意思!若林正丈的臺灣民主化現場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5/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7646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日本學界研究臺灣政治的第一人若林正丈,
第一本的研究生涯回顧,第一手的臺灣觀察紀實。



一九七○年代開始,臺灣的國際地位處境有巨大轉變,與日本斷交、中共與國際的關係趨於和緩。以當時的日本主流眼光,臺灣幾乎等同於歷史進程中殘餘。而就在這個年代,若林正丈考進研究所,踏入臺灣研究的開端。

「現在,臺灣的政治很有意思。」

「在我的印象中,臺灣的社會隨著每次的選舉都像蛻下一層皮般變化。」從戒嚴時期的肅殺、黨外的抗爭,一路走到逐步開放選舉、新政黨成立、第一任民選總統的出現……,半世紀以來,若林走踏過臺灣各地,實地考察各種選舉,他見證了臺灣民主的誕生與扎根,對此提出自己的一方見解與「臺灣化」理論,是若林將日本的臺灣研究從邊陲帶進了眾人的目光之中。

書中除了臺灣人對於自身的探索、追尋和努力,也可以看到若林作為一個研究者對臺灣所投注的熱情與溫度。這五十年來的時光,不僅是臺灣民主化與臺灣化的歷程,更是若林研究生涯的縮影。若林正丈的研究人生,也成了研究臺灣的人生。



▍聯合推薦

★ 專文推薦

吳密察/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 誠心推薦

小笠原欣幸/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矢板明夫/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
松田康博/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野島剛/作家、日本資深媒體人
薛化元/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及歷史學系合聘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

▍國內外好評推薦

★ 小笠原欣幸/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本書為若林正丈老師五十年的臺灣研究生涯的回憶錄。這半世紀裡,若林老師多次來臺進行實地考察,陪伴臺灣走過了民主化與中華民國臺灣化的現場,本書不僅是臺灣近代史的歷程,亦是這位日本頂尖學者的研究生涯回望。

★ 松田康博/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當日本國內還沒有人關注臺灣時,若林正丈教授就已經是臺灣研究的先驅。他研究臺灣超過五十年,專注於臺灣的歷史與政治,並出版許多著名的作品。要知道這些著作是如何產生的,並非易事。而本書可以從中了解若林教授的研究歷程,是一本富有價值的必讀書籍。

★ 野島剛/日本資深媒體人

歷史的見證者,同時也是當事人的研究者

本書作者若林正丈,在臺灣政治研究領域樹立了不可動搖里程碑的人物。自一九七○年代起,即日本社會普遍對臺灣「麻木」般冷漠的時期,若林便作為日本學界幾乎唯一的臺灣政治研究者,與被稱為「黨外」的民主化運動人士交流,並和臺灣政治的民主化進程一同前行,開展他的研究人生。

本書的內容框架,源自多語言網站nippon.com連載的〈我的臺灣研究人生〉。當時,我擔任該網站的總編輯,曾親自邀請若林先生撰寫這個專欄,因為我深信,他的親身經歷值得被記錄在歷史之中。

「身為研究者,能在人生精力最充沛的時期,恰逢臺灣現代社會邁向自由與民主的『最佳時刻』,這是莫大的幸運。」這是若林先生在本書後記中的一段話。當時,不僅日本人,即便是臺灣人自己要研究臺灣政治都極為困難。而若林,幾乎是在一片無人開墾的荒野上,獨自與臺灣政治纏鬥了半個世紀。他不僅是臺灣現代史變革時期的珍貴見證者,更可說是這段歷史的當事人之一。如今,這位研究者珍貴的記錄繼日本之後,也即將在臺灣出版,令人由衷欣喜。

★ 薛化元/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及歷史學系合聘教授

《臺灣政治有意思!》是日本臺灣研究權威若林教授自述五十年研究軌跡的成果,透過本書可以瞭解他的臺灣政治發展研究洞見,透過人際互動認識臺灣本土前輩對其研究的影響。若林教授的研究不僅論證而且見證臺灣政治改革的歷程,也指出了臺灣發展的問題。

本書也論述了,若林教授透過學術研究及學術伙伴的努力,使臺灣研究從日本學術邊陲成為學術社群/學術範疇。而臺灣的民主化,不僅是學術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臺灣研究受學術界重視的重要因素。

透過他的研究人生,更可以感受到學術背後研究者的熱情與溫度。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推薦語
  • 推薦序——共感與同行:若林正丈的半世紀臺灣研究之路/吳密察
  • 目次
  • 序章 臺灣現代史上的一九四九年與一九七二年
  • 第Ⅰ部 踏查民主化的現場——從反對勢力切入
    • 第一章 臺日斷交之際——臺灣研究的開始與首次訪問臺灣
      • 1 開始臺灣研究時——在缺乏關注與被輕視之下
      • 2 「蔣介石逃到了一個好地方」——「主觀印象」開始崩毀
      • 3 葉榮鐘先生的「述史之志」——殖民地時期知識分子思索後殖民的歲月
    • 第二章 觸及民主化的胎動
      • 1 一九八〇年春,民生西路的西餐廳「波麗路」
      • 2 兩個震撼——林義雄「滅門」事件與作家葉石濤的一席話
      • 3 開始政治研究前的迂迴之途
      • 4 「我們等不了」——一九八二年夏天與「黨外」的相會
      • 5 與臺南的朋友——林瑞明初逢的夏天
    • 第三章 在「自由的空隙」中站起的臺灣國族主義
      • 1 還給悲劇的受害者正義與道歉——一九八三年的「增額立委選舉」
      • 2 「臺灣前途由臺灣人民自決」的登場
      • 3 傾聽在戒嚴令下的民主化跫音——之後仍繼續「選舉參觀」
      • 4 威權主義選舉下產生的獨特政治詞彙
      • 5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與佔人口多數的「臺灣人」——國民黨無法完全滲透、控制之處
      • 6 從狹窄的自由空隙中往上爬——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黨外」民主運動
    • 第四章 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動搖
      • 1 從香港以筆名撰寫「江南暗殺事件」
      • 2 「李登輝將成為臺灣的沙達特」
      • 3 未送達的論文抽印本——被「警總」攔截的郵件
      • 4 在野黨組黨時認識前政治犯柯旗化老師
      • 5 《臺灣監獄島》與柯旗化老師之夢
      • 6 在「諸帝國邊緣」掙扎求存的臺灣人——老社會主義者楊逵的後殖民歲月
      • 7 「瀕死化的戒嚴令」——民主進步黨的誕生
      • 8 「東大的老師進行臺灣研究?」——社會上的矚目及引發的漣漪
      • 9 接觸臺灣學術界的新思潮——第一本臺灣政治研究專書
    • 第五章 民主化與「走鋼索的人」李登輝的鬥爭——諦觀「憲政改革」的政治過程
      • 1 「向若林詢問選舉評論」——與李登輝的第一次接觸
      • 2 「我是走鋼索的人啊」——首次進入總統府,首次與李登輝見面
      • 3 「你的書中有不正確之處」——首次單獨會見李登輝
      • 4 「臺灣人的心,日本人的做法,西歐的政治思想,中國式的皇帝」——一九九〇年臺灣人心中的李登輝
      • 5 國會全面改選,轉變的社會氛圍——臺灣的「渦漩選舉」
      • 6 歷史性總統大選前的臺灣——開始在中央研究院展開長期研究
      • 7 民主化的集大成——見證臺灣史上首次總統直選
    • 第六章 成立日本臺灣學會——理解臺灣的知識基礎建設
      • 1 「大家來此集合!」,朝著成立「日本臺灣學會」邁進
      • 2 日本臺灣學會成立大會
      • 3 之後的日本臺灣學會
      • 4 從缺乏關心轉變為強烈關心與共鳴——日本社會對臺灣認知的變化
  • 第Ⅱ部 發現臺灣化的脈動——觀察認同中的政治背景
    • 第七章 新興民主體制啟航——總統選舉譜出政治節奏
      • 1 臺灣民主制度的啟航
      • 2 「臺灣之子」陳水扁的榮光與挫折——新興民主體制的試煉
      • 3 關於之後的李登輝
    • 第八章 在大國的夾縫間——政治上出現「中國要素」與美中對立
      • 1 北京與華府「不歡迎的人物」
      • 2 「七二年體制」的新脈絡——「中國要素」的作用與反作用
    • 第九章 提出中華民國臺灣化論——臺灣政治研究的轉折點
      • 1 中華民國臺灣化論的提出——樹立思考戰後臺灣政治史的工具
      • 2 中華民國臺灣化論的概略
    • 第十章 中華民國臺灣化的不均衡開展——新興民主體制下的國家重構與國民重構
      • 1 《戰後臺灣政治史》中的未解問題
      • 2 止步不前的國家重構
      • 3 漸進式的國民重構——「中國要素」的波動
  • 終章 展演的主權——「臺灣尚待定義?」
  • 後記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