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这是一项对农民工子女社会流动问题的考察。作者透过田野调查资料描画了农民工子女的文化形式,同时将家庭、社区、学校教育、制度政策等要素纳入分析,对农民工子女社会流动的具体机制进行了较为丰富和饱满的呈现。作者认为,劳动力更替的边缘化和外部化两种模式不仅给农民工群体的代际流动造成障碍,也使农民工子女在智性、情感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呈现诸多问题。要想摆脱这些困境,需要优化制度设计、加强社会保护,也需要道德、文化和社会关系的重建。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一 引言:“中国奇迹”与劳动力成本优势
-
二 基本概念与核心观点
-
三 劳动力更替低成本组织模式的成因
-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一 再生产理论
-
二 国内学界关于教育与社会分层的研究
-
-
第三章 历史进程中的农民工与他们的孩子
-
一 农民流动的历史进程
-
二 从流动到融入:学界关于农民工研究的视角转变
-
三 农民工子女问题的浮现
-
-
第四章 流动儿童:劳动力更替的边缘化
-
一 流动儿童概况:规模与问题
-
二 打工子弟学校:发现反学校文化
-
三 形似质异:两种反学校文化的比较
-
四 “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生产机制
-
五 面向流动儿童的干预
-
-
第五章 留守儿童:劳动力更替的外部化
-
一 农村留守儿童概况:规模与问题
-
二 走近农村留守儿童
-
三 知识认同与学业早弃
-
四 为何读书不再被视为出路?
-
五 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干预
-
-
第六章 中等职业教育与农二代的社会流动
-
一 学技术与混日子
-
二 轻技术重规训的学校教育及其制度逻辑
-
三 从学校到工厂
-
四 职业教育与社会分层
-
五 面向职业教育的干预
-
-
第七章 进入劳动力市场
-
一 工作搜寻
-
二 工作质量
-
三 职业流动
-
- 第八章 路在何方
- 参考文献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28/0619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