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儒家思想是在中國傳統皇權體制時期,是被君主用來鞏固王權的御用思想。
◎儒家思想在現代的民主社會與「自由」、「平等」、「基本人權」等價值觀無法並容。
◎儒家典籍已經不再是被定於一尊,它只是中國傳統學術的一個學派,要被運用於現代就必須被現代的學術機制來檢驗。
儒家的倫理強調的是君臣、父子、夫妻、昆弟、朋友之間上尊下卑的五倫關係,
這與西方的民主思想強調自由與平等的理念是相矛盾的,
所以當西方的民主觀念傳入到中國後,儒家的五達道倫理就無法適應了!
中國從漢武帝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以後,
儒家就成為中國的經典之籍,科舉制度的必考,書生們必讀。
但到了滿清末年由於西力入侵,清廷無能因應於是力思改革,
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廢除科舉制度,儒家從此也就不能定於一尊了。
其原因就是在於西方產生了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後,使得西方的國力突飛猛進,
而中國則兩千年來如止水一般靜止不動,於是西方就後來居上了。
◎儒家思想在現代的民主社會與「自由」、「平等」、「基本人權」等價值觀無法並容。
◎儒家典籍已經不再是被定於一尊,它只是中國傳統學術的一個學派,要被運用於現代就必須被現代的學術機制來檢驗。
儒家的倫理強調的是君臣、父子、夫妻、昆弟、朋友之間上尊下卑的五倫關係,
這與西方的民主思想強調自由與平等的理念是相矛盾的,
所以當西方的民主觀念傳入到中國後,儒家的五達道倫理就無法適應了!
中國從漢武帝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以後,
儒家就成為中國的經典之籍,科舉制度的必考,書生們必讀。
但到了滿清末年由於西力入侵,清廷無能因應於是力思改革,
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廢除科舉制度,儒家從此也就不能定於一尊了。
其原因就是在於西方產生了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後,使得西方的國力突飛猛進,
而中國則兩千年來如止水一般靜止不動,於是西方就後來居上了。
- 自序
-
第一章 儒家的興盛與衰微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儒家的興盛
-
第三節 盛極而衰的儒家
-
-
第二章 批判儒家與傳統的「新文化運動」
-
第一節 「新文化運動」產生的時空背景
-
第二節 「新文化運動」的時程與名稱的產生
-
第三節 《新青年》的創刊與終刊
-
第四節 「新文化運動」時期對舊傳統的批判
-
第五節 新舊思想的激戰
-
第六節 《新青年》的轉向與「新文化運動」的終結
-
第七節 「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
-
第三章 解讀孔孟
-
第一節 儒學簡介
-
第二節 剖析《論語》
-
第三節 從《論語》中理出孔子的思想
-
第四節 孔子思想的核心觀念
-
第五節 《論語》的整體觀念架構
-
-
第四章 對原儒的檢驗
-
第一節 體檢原儒所使用的方法
-
第二節 對《大學》的批判
-
-
第五章 孔子思想的最大缺失
-
第一節 《論語》架構與經文的不周全
-
第二節 五達道的缺失
-
-
第六章 孟子思想的特點與檢驗
-
第一節 孟子是「君權神授」觀念的認同者
-
第二節 孟子主張對暴君有反抗的權力
-
第三節 孟子對「孝」的看法
-
-
第七章 《四書》經文上的瑕疵
-
第一節 《四書》中有瑕疵的經文
-
第二節 對《四書》經文的批判策略
-
-
第八章 對原儒的總評
-
第一節 孔子思想的歸納與缺失
-
第二節 孔子思想的總結
-
-
第九章 對儒家的批判
-
第一節 為什麼要對儒家批判
-
第二節 向政治靠攏的儒家
-
第三節 偏離原儒為君權服務的儒家
-
第四節 儒家是中國傳統社會禮儀制度的總設計師
-
第五節 扭曲人性的中國傳統禮教
-
第六節 阻斷中國科學發展的儒家
-
第七節 缺乏批判精神的儒家
-
-
第十章 對儒家思想批判的總結
-
第一節 我國封建制度之形成
-
第二節 必須產生一個新的社會思想與制度
-
第三節 總結:建立一個民主的政治社會
-
- 參考資料
- 作者簡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