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對儒家思想的批判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64291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儒家思想是在中國傳統皇權體制時期,是被君主用來鞏固王權的御用思想。
◎儒家思想在現代的民主社會與「自由」、「平等」、「基本人權」等價值觀無法並容。
◎儒家典籍已經不再是被定於一尊,它只是中國傳統學術的一個學派,要被運用於現代就必須被現代的學術機制來檢驗。

儒家的倫理強調的是君臣、父子、夫妻、昆弟、朋友之間上尊下卑的五倫關係,
這與西方的民主思想強調自由與平等的理念是相矛盾的,
所以當西方的民主觀念傳入到中國後,儒家的五達道倫理就無法適應了!

中國從漢武帝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以後,
儒家就成為中國的經典之籍,科舉制度的必考,書生們必讀。
但到了滿清末年由於西力入侵,清廷無能因應於是力思改革,
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廢除科舉制度,儒家從此也就不能定於一尊了。
其原因就是在於西方產生了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後,使得西方的國力突飛猛進,
而中國則兩千年來如止水一般靜止不動,於是西方就後來居上了。
  • 自序
  • 第一章 儒家的興盛與衰微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儒家的興盛
    • 第三節 盛極而衰的儒家
  • 第二章 批判儒家與傳統的「新文化運動」
    • 第一節 「新文化運動」產生的時空背景
    • 第二節 「新文化運動」的時程與名稱的產生
    • 第三節 《新青年》的創刊與終刊
    • 第四節 「新文化運動」時期對舊傳統的批判
    • 第五節 新舊思想的激戰
    • 第六節 《新青年》的轉向與「新文化運動」的終結
    • 第七節 「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 第三章 解讀孔孟
    • 第一節 儒學簡介
    • 第二節 剖析《論語》
    • 第三節 從《論語》中理出孔子的思想
    • 第四節 孔子思想的核心觀念
    • 第五節 《論語》的整體觀念架構
  • 第四章 對原儒的檢驗
    • 第一節 體檢原儒所使用的方法
    • 第二節 對《大學》的批判
  • 第五章 孔子思想的最大缺失
    • 第一節 《論語》架構與經文的不周全
    • 第二節 五達道的缺失
  • 第六章 孟子思想的特點與檢驗
    • 第一節 孟子是「君權神授」觀念的認同者
    • 第二節 孟子主張對暴君有反抗的權力
    • 第三節 孟子對「孝」的看法
  • 第七章 《四書》經文上的瑕疵
    • 第一節 《四書》中有瑕疵的經文
    • 第二節 對《四書》經文的批判策略
  • 第八章 對原儒的總評
    • 第一節 孔子思想的歸納與缺失
    • 第二節 孔子思想的總結
  • 第九章 對儒家的批判
    • 第一節 為什麼要對儒家批判
    • 第二節 向政治靠攏的儒家
    • 第三節 偏離原儒為君權服務的儒家
    • 第四節 儒家是中國傳統社會禮儀制度的總設計師
    • 第五節 扭曲人性的中國傳統禮教
    • 第六節 阻斷中國科學發展的儒家
    • 第七節 缺乏批判精神的儒家
  • 第十章 對儒家思想批判的總結
    • 第一節 我國封建制度之形成
    • 第二節 必須產生一個新的社會思想與制度
    • 第三節 總結:建立一個民主的政治社會
  • 參考資料
  • 作者簡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