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輕度腦創傷其實很傷!: 別忽視它帶來的影響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81092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第1手醫療研究成果,神經醫學與腦醫學的新觀念全覽
第1本結合「病患」、「醫療研究」、「臨床經驗」3大觀點
全面認識「腦創傷」的專書!

透過專業解析,帶你認識最常見,卻最容易被忽視的「腦創傷」,
聰明辨識健康警訊,不錯過任何黃金治療與診斷時機!

  腦創傷的發生率超過中風和癌症
  一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碰到的健康威脅

  ● 在臺灣,高達七成的腦創傷患者因機車事故引起
  ● 每年超過一萬五千人在步行時因交通事故而受傷
  ● 65歲以上的老人,每6人就有1人在一年內有跌倒撞傷的經驗
  ● 年長者跌倒有50%機率撞擊到頭部,造成腦創傷

  輕度腦創傷,因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常被忽略,但臺北醫學大學神經醫學研究中心十幾年的研究發現,這個小小的腦創傷,有可能逐漸衍生出各種後遺症,造成生活上的諸多困擾,其實才是大大的問題。從一部真實的美國電影《震盪效應》(Concussion)談起,討論美式足球運動員長年碰撞頭部造成永久性的傷害,許多明星球員退役後飽受病痛折磨;到臺灣的現況分析,以及第一線碰到的真實案例,再再提醒:腦創傷,離我們並不遙遠。輕度腦創傷,一點也不「輕度」。

  ── 專家解析多起「腦創傷」案例 掌握認識醫療黃金時機 ──
  一場車禍意外 讓律師不得不放慢腳步
  夜半夢遊傷到頭 導致記憶衰退
  兩度腦傷 幹練職場女性失去超強記憶力
  中年壯漢兩次被打傷頭 導致暈眩不已

  腦組織就像脆弱的豆腐,一旦受到衝擊,就一定會受傷。有人因車禍,讓職業生涯因此受到衝擊;有人因為腦受傷了,出現記憶力、注意力減退,甚至浮現情緒障礙,更有人隨著年齡增長,出現了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等等退化性神經病變的現象。但過去全球醫界在這領域的研究不多,大多數病患因缺少積極有效的藥物或治療方法,一輩子為此困擾。

  臺北醫學大學體系是國內最早投入輕度腦創傷研究領域的醫療學術機構之一,十五年來投入大量時間與人力積極研究,幫助長期為腦創傷所困擾的病患帶來一線光明。唯有及早檢測,才能延緩腦創傷引發退化性神經病變的病程。

  除了及早檢測之外,腦創傷的治療也開啟新頁,從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神經病變的治療趨勢;從老藥新用到新藥研發,都可以看到治療腦創傷後遺症的未來希望。

  預防勝於治療,千萬不要輕忽腦創傷,從居家到學校,從嬰幼兒到老人,打造一個安全無虞的環境,才能永保健康樂活。透過臺北醫學大學神經醫學研究中心所研究開發出來的篩檢方式及治療方法,可造福病人遠離病痛困擾,重新擁有健康生活!

本書特色

  ① 全書附有【延伸閱讀單元】,全面認識腦創傷的病症和臨床治療樣貌!

  ② 本書【附錄】介紹「腦創傷」重要醫學研究進程與成果的年代列表,長期投入將為「腦創傷」病患帶來曙光,並且為整體社會帶來的深遠影響。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 展現臺灣醫療核心的韌性
  • 推薦序 跨國前瞻 發展獨占鰲頭的腦創傷醫學
  • 推薦序 輕度腦創傷的隱藏危機
  • 作者序 輕度腦創傷,一點也不「輕度」
  • 第一部 不容忽視的輕度腦創傷
    • 第一章 電影《震盪效應》背後的真相
      • 延伸閱讀 慢性創傷性腦病變
      • 延伸閱讀 濤蛋白
    • 第二章 腦創傷就算輕度也很傷
      • 延伸閱讀 輕度腦創傷
      • 延伸閱讀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第三章 認識腦創傷的分類、症狀和後遺症
    • 第四章 北醫大致力投入腦創傷研究
  • 第二部 撞到頭就可能有腦創傷
    • 第五章 輕度腦創傷個案1:車禍意外讓律師不得不放慢腳步
    • 第六章 輕度腦創傷個案2:夜半夢遊傷到頭導致記憶衰退
      • 延伸閱讀 苯二氮平類安眠藥
    • 第七章 輕度腦創傷個案3:兩度腦傷讓年輕女子流失超強記憶力
      • 延伸閱讀 腦機介面
    • 第八章 輕度腦創傷個案4:中年壯漢兩次被打傷頭導致眩暈不止
  • 第三部 大腦為什麼會失序
    • 第九章 腦創傷為何會導致記憶力衰退
      • 延伸閱讀 海馬迴
      • 延伸閱讀 皮質
      • 延伸閱讀 趨化因子配體5
      • 延伸閱讀 細胞激素
    • 第十章 腦創傷與焦慮、憂鬱和睡眠障礙的關連
      • 延伸閱讀 褪黑激素
      • 延伸閱讀 血清素
      • 延伸閱讀 γ-胺基丁酸
      • 延伸閱讀 食慾素
    • 第十一章 腦神經的保護與自我修復
      • 延伸閱讀 血腦屏障
  • 第四部 及早檢測,延緩腦創傷引發神經病變
    • 第十二章 從血液瞭解你的大腦:IGF-1和BMX生物標記
      • 延伸閱讀 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
      • 延伸閱讀 威斯康辛卡片分類測驗
    • 第十三章 從心跳瞭解你的大腦:HRV自律神經檢查
      • 延伸閱讀 自律神經
      • 延伸閱讀 心率變異度
    • 第十四章 掃描你的大腦:fMRI大腦皮質影像檢查
      • 延伸閱讀 工作記憶
      • 延伸閱讀 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
  • 第五部 腦創傷治療新趨勢
    • 第十五章 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治療新趨勢
      • 延伸閱讀 類澱粉蛋白
    • 第十六章 腦創傷後遺症的新希望:從老藥新用到新藥研發
      • 延伸閱讀 類升糖素胜肽–1
      • 延伸閱讀 胃抑制胜肽
    • 第十七章 失衡大腦的復健處方
      • 延伸閱讀 蒙特婁認知評估
  • 第六部 減少意外事故為上策
    • 第十八章 提高行人和騎士的交通安全
      • 延伸閱讀 內輪差
    • 第十九章 打造安全防跌的居家環境
  • 後記 台灣神經醫學創新起飛
  • 附錄一 臺北醫學大學腦創傷研究大事記
  • 附錄二 醫學名詞解釋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