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書名中所謂「有疑」並非尖刻批判或挑剔滋事,而是理想的文學讀者應具備之基本態度——帶著疑惑之心反覆閱讀,享受思考帶來的喜悅及困頓,繼而能向文本與作者有效提問,持續一場又一場未完的對話。
本書繼《台灣新詩史》之後出版,可視為作者對文學閱讀、思考與研究的重新安頓,即終於放下文學史撰寫者的顧慮乃至焦慮,回到一個理想的「文學讀者」位置。
全書分為三輯,第一輯「文心和詩魂」論楊牧、洛夫、蔡文甫、陳芳明、龔鵬程、劉梓潔,其人其詩其文其編,另有七篇對經典詩作的細讀。第二輯「從文學長河到島嶼內外」,涉及年表、年鑑、詩刊、編輯、菲華等文學議題,共同交集則始終都是吾島台灣。第三輯「書與人的對話」,從品評作品到提問作家——瘂弦、羅智成、陳黎、陳義芝、鴻鴻、蘇紹連、羅任玲、封德屏,每一位都是值得長期追蹤與持續關注之對象,也反映出當代文學心靈的豐美繽紛。
本書繼《台灣新詩史》之後出版,可視為作者對文學閱讀、思考與研究的重新安頓,即終於放下文學史撰寫者的顧慮乃至焦慮,回到一個理想的「文學讀者」位置。
全書分為三輯,第一輯「文心和詩魂」論楊牧、洛夫、蔡文甫、陳芳明、龔鵬程、劉梓潔,其人其詩其文其編,另有七篇對經典詩作的細讀。第二輯「從文學長河到島嶼內外」,涉及年表、年鑑、詩刊、編輯、菲華等文學議題,共同交集則始終都是吾島台灣。第三輯「書與人的對話」,從品評作品到提問作家——瘂弦、羅智成、陳黎、陳義芝、鴻鴻、蘇紹連、羅任玲、封德屏,每一位都是值得長期追蹤與持續關注之對象,也反映出當代文學心靈的豐美繽紛。
- 自序 以提問,持續未完的對話
-
輯一 文心和詩魂
-
一人即成學——博大精深的楊牧
-
附:楊牧的文學遺產
-
-
因為洛夫的緣故
-
像他這樣一個副刊編輯——蔡文甫與《中華日報》
-
像他這樣一個學者——試說陳芳明
-
吾師經世有奇哀——再說龔鵬程
-
附:像他這樣一個老師——試說龔鵬程
-
-
像她這樣一個同代人——閱讀劉梓潔
-
精品細讀共解詩(一)——論陳千武與〈信鴿〉
-
精品細讀共解詩(二)——論林亨泰與〈風景〉
-
精品細讀共解詩(三)——論詹冰與〈水牛圖〉
-
精品細讀共解詩(四)——論紀弦與〈狼之獨步〉
-
精品細讀共解詩(五)——論周夢蝶與〈還魂草〉
-
精品細讀共解詩(六)——論白萩與〈雁〉
-
精品細讀共解詩(七)——論里爾克與〈豹〉
-
-
輯二 從文學長河到島嶼內外
-
台灣新詩一百年:編年記事
-
台灣新興詩刊的在野特質
-
詩,是縱橫的凝結——不能遺忘的《縱橫詩刊》
-
批判現實、對話大眾與轉向本土——《陽光小集》的時代意義
-
走向文學編輯之道
-
文學年鑑,所為何事?——以台灣為例
-
菲華文學中的台灣因子
-
故事如何開始——菲華新詩與台灣現代文學
-
-
輯三 書與人的對話
-
他們在副刊寫作——瘂弦編《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
-
十年磨劍,教皇歸來——羅智成詩集《透明鳥》
-
文字魔術師的驕傲/焦慮——陳黎詩集《我/城》
-
抒情與敘事最美好的結合——陳義芝詩集《掩映》
-
凝視現實的街頭詩學——鴻鴻詩集《暴民之歌》
-
開挖詩路的人——蘇紹連詩集《非現實之城》
-
不要害怕安靜——羅任玲詩集《一整座海洋的靜寂》
-
《文訊》的保母,文學的女兒——封德屏文集《荊棘裡的亮光》
-
- 代後記 評論作為一種創作:與《幼獅文藝》談「何謂書評」
- 引用書目
- 本書作者編著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