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時代性×共融性
研究回族的生產、生活情況和思想文化、民族精神等傳承現象,
揭示其發生、發展、變化、消亡的規律及其本質和社會作用──
▪據記載,航海的回回們握有航海指南「海盜針經」?
▪元代設有廣惠司,專職「修製御用回回藥物及和劑」?
▪宰殺禽畜時必須念誦真主尊名,否則屬於「非禮妄殺」?
▪夫妻產生感情裂痕須經親屬規勸,調解無效後才可提離婚?
▎回族的先民
──唐宋時期的穆斯林「蕃客」
◎長安胡化極盛一時
回族的族源可以上溯到西元7世紀初來華的阿拉伯傳教士。來自阿拉伯、波斯及西域諸部族商人和貢使等絡繹不絕,留居中土且長期不歸,形成了唐時的京都長安「蕃客」、「胡商」雲集的盛世景象。
◎從借兵到定居,回族最早先民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叛,幾乎推翻大唐社稷,唐政府向大食等國借兵平叛,大食軍人和回紇人在收復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後定居中土。此時的回紇人中已有伊斯蘭教徒,這些來自西域的穆斯林「蕃客」、「胡商」在「蕃坊」周圍建立起清真寺,圍寺而居,成為回族最早的先民。
▎回回天文學
──源於阿拉伯和波斯的天文學
◎《九執曆》,回回星學之始
隨著中阿文化交流的加深,以伊斯蘭天文知識為基礎而制定的「回回曆法」也隨之傳入中國。唐代,出現了《九執曆》,此為唐代來華的穆斯林對中國天文歷學的最初貢獻;宋代,隨著來華穆斯林「蕃客」長期留居和身分的置換,伊斯蘭天文學開始逐步影響中華天文學。
◎《應天曆》,引進阿拉伯星期制度
北宋太祖建隆二年,精通西域曆法的馬依澤「應召入中國,修天文」,參與了《應天曆》的編撰工作。宋人曾公亮《武經總要》第一次記載了黃道十二宮日期,這些都可能與馬依澤父子來華從事天文工作有關。
▎回回四大藥方
──具有民族特色的回族醫藥
•《海藥本草》回族醫學的重要基礎
唐末五代時文學家、本草學家李珣所撰著的《海藥本草》原書共6卷,至南宋末年已經亡佚,沒有刻本流傳,但其所敘述的藥物散見於《證類本草》和《本草綱目》等書中。
•《回回藥方》傳統醫學藥方總匯
產生於明代前期,該書是多種波斯、中亞、阿拉伯醫書、方劑的編輯譯注本,原書共36卷。書中載有580餘方劑,其中還有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開給亞歷山大大帝的方劑。
•《瑞竹堂經驗方》
明代中葉後原著在國內已失傳,作者為元代醫藥學家沙圖穆蘇。書中記載的懸吊水桶淋浴方式是回族自古以來獨特的衛生傳統習慣,另有治惡瘡方,在其方名上標有「天方」等字樣。
•《飲膳正要》中國首部營養學專著
成書於元代天曆三年,作者忽思慧是仁宗時的宮廷回回飲膳太醫。書中附有許多插圖,如每種食物的性狀、對身體有什麼好處、能治什麼疾病等都一一加以說明。
►婚姻乃「真主之明命」:不「結」不行!
回族認為婚姻是神聖的「天職」,是對人類生存繁衍的一項神聖的承諾,終身不婚配,奉行「獨身絕欲」者,不為回族所贊同。
►完善的「生死觀」:不可說「死」!
回族穆斯林稱去世為「歸真」、「殁」、「口喚」、「無常」,或以阿拉伯語稱之為「冒提」(意謂大限已到),而忌稱「死」,對死者不稱「死人」而稱「亡人」,對亡者遺體忌稱「屍體」而稱「埋體」。
★本書特色:本書全面而簡明的介紹了回族傳統文化,在編寫中注重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時代性,力求正確地闡述和介紹回族文化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本書廣泛吸收相關學科研究的新成果,並由教學經驗豐富的回族教師分章撰寫,集體討論修改,最後由主編定稿成書。
研究回族的生產、生活情況和思想文化、民族精神等傳承現象,
揭示其發生、發展、變化、消亡的規律及其本質和社會作用──
▪據記載,航海的回回們握有航海指南「海盜針經」?
▪元代設有廣惠司,專職「修製御用回回藥物及和劑」?
▪宰殺禽畜時必須念誦真主尊名,否則屬於「非禮妄殺」?
▪夫妻產生感情裂痕須經親屬規勸,調解無效後才可提離婚?
▎回族的先民
──唐宋時期的穆斯林「蕃客」
◎長安胡化極盛一時
回族的族源可以上溯到西元7世紀初來華的阿拉伯傳教士。來自阿拉伯、波斯及西域諸部族商人和貢使等絡繹不絕,留居中土且長期不歸,形成了唐時的京都長安「蕃客」、「胡商」雲集的盛世景象。
◎從借兵到定居,回族最早先民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叛,幾乎推翻大唐社稷,唐政府向大食等國借兵平叛,大食軍人和回紇人在收復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後定居中土。此時的回紇人中已有伊斯蘭教徒,這些來自西域的穆斯林「蕃客」、「胡商」在「蕃坊」周圍建立起清真寺,圍寺而居,成為回族最早的先民。
▎回回天文學
──源於阿拉伯和波斯的天文學
◎《九執曆》,回回星學之始
隨著中阿文化交流的加深,以伊斯蘭天文知識為基礎而制定的「回回曆法」也隨之傳入中國。唐代,出現了《九執曆》,此為唐代來華的穆斯林對中國天文歷學的最初貢獻;宋代,隨著來華穆斯林「蕃客」長期留居和身分的置換,伊斯蘭天文學開始逐步影響中華天文學。
◎《應天曆》,引進阿拉伯星期制度
北宋太祖建隆二年,精通西域曆法的馬依澤「應召入中國,修天文」,參與了《應天曆》的編撰工作。宋人曾公亮《武經總要》第一次記載了黃道十二宮日期,這些都可能與馬依澤父子來華從事天文工作有關。
▎回回四大藥方
──具有民族特色的回族醫藥
•《海藥本草》回族醫學的重要基礎
唐末五代時文學家、本草學家李珣所撰著的《海藥本草》原書共6卷,至南宋末年已經亡佚,沒有刻本流傳,但其所敘述的藥物散見於《證類本草》和《本草綱目》等書中。
•《回回藥方》傳統醫學藥方總匯
產生於明代前期,該書是多種波斯、中亞、阿拉伯醫書、方劑的編輯譯注本,原書共36卷。書中載有580餘方劑,其中還有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開給亞歷山大大帝的方劑。
•《瑞竹堂經驗方》
明代中葉後原著在國內已失傳,作者為元代醫藥學家沙圖穆蘇。書中記載的懸吊水桶淋浴方式是回族自古以來獨特的衛生傳統習慣,另有治惡瘡方,在其方名上標有「天方」等字樣。
•《飲膳正要》中國首部營養學專著
成書於元代天曆三年,作者忽思慧是仁宗時的宮廷回回飲膳太醫。書中附有許多插圖,如每種食物的性狀、對身體有什麼好處、能治什麼疾病等都一一加以說明。
►婚姻乃「真主之明命」:不「結」不行!
回族認為婚姻是神聖的「天職」,是對人類生存繁衍的一項神聖的承諾,終身不婚配,奉行「獨身絕欲」者,不為回族所贊同。
►完善的「生死觀」:不可說「死」!
回族穆斯林稱去世為「歸真」、「殁」、「口喚」、「無常」,或以阿拉伯語稱之為「冒提」(意謂大限已到),而忌稱「死」,對死者不稱「死人」而稱「亡人」,對亡者遺體忌稱「屍體」而稱「埋體」。
★本書特色:本書全面而簡明的介紹了回族傳統文化,在編寫中注重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時代性,力求正確地闡述和介紹回族文化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本書廣泛吸收相關學科研究的新成果,並由教學經驗豐富的回族教師分章撰寫,集體討論修改,最後由主編定稿成書。
- 序
-
第一章 緒論
-
一、什麼是文化
-
二、文化的結構與分類
-
三、回族文化
-
四、回族文化的研究對象
-
五、回族文化的特點
-
(一)民族性
-
(二)宗教性
-
(三)地域性
-
(四)注重現實,追求「兩世」
-
(五)時代性
-
(六)共融性
-
-
六、回族文化的發展過程
-
(一)唐宋是回族文化的萌芽時期
-
(二)元代是回族文化的初步形成時期
-
(三)明清是回族文化的完全形成時期
-
-
-
第二章 歷史簡述
-
第一節 回族的來源
-
一、「回回」一詞的闡釋
-
二、回族的先民—唐宋時期的穆斯林「蕃客」
-
-
第二節 回族的形成
-
一、蒙古軍西征與回回東遷
-
二、明代回族的構成
-
-
-
第三章 回族的宗教信仰—伊斯蘭教
-
第一節 伊斯蘭教的興起
-
一、伊斯蘭教的興起
-
二、伊斯蘭教的經典
-
-
第二節 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制度
-
一、基本信仰
-
二、宗教義務
-
三、宗教節日
-
-
-
第四章 中國的伊斯蘭教及其派別
-
第一節 早期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
-
一、早期伊斯蘭教在中國傳播的情況
-
二、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的交匯
-
-
第二節 中國伊斯蘭教的教派和門宦
-
一、中國伊斯蘭教的三大派別
-
二、中國伊斯蘭教的四大門宦
-
-
-
第五章 回族的哲學思想和倫理道德
-
第一節 回族的哲學思想
-
一、什麼是回族的哲學思想
-
二、回族哲學思想是如何產生的
-
三、回族哲學思想的內容
-
-
第二節 回族倫理道德
-
一、伊斯蘭教倫理道德的基本範疇
-
二、王岱輿、劉智、馬注對回族倫理道德理論的建設
-
三、回族倫理道德的社會意義
-
-
-
第六章 回族的文化教育
-
第一節 經堂教育
-
一、經堂教育的歷史背景和主要學派
-
二、經堂教育的學制和教學內容
-
-
第二節 「以儒詮經」及其翻譯運動
-
一、「以儒詮經」運動興起的背景
-
二、「以儒詮經」的成就
-
-
第三節 近代回族的新文化運動
-
一、成立回族文化團體
-
二、出版報刊,提倡新式教育,傳播新文化
-
三、海外留學深造,求取新知識
-
四、近代回族的教育
-
-
-
第七章 回族的科學技術
-
第一節 回回天文學
-
一、唐宋時期的回回天文學
-
二、元代的回回天文學
-
三、明清以來的回回天文學
-
-
第二節 回回醫學
-
一、回回四大藥方
-
二、回回醫藥機構、醫藥及名人
-
-
第三節 先進的回回軍事技術
-
第四節 領先的回回航海技術
-
第五節 現代回族院士和科學家
-
一、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回族院士蔣錫夔
-
二、其他回族院士和科學家
-
-
-
第八章 回族文學與藝術
-
第一節 元、明、清時期的回族文學家及其成就
-
第二節 回族的繪畫、書法、建築與音樂藝術
-
一、繪畫與書法
-
二、阿拉伯文書法
-
三、獨特的回族建築藝術
-
四、回族的雕刻藝術129
-
五、音樂
-
-
第三節 現當代回族作家
-
一、精神的行者張承志
-
二、思鄉遊客白先勇
-
三、不讓鬚眉的霍達
-
四、開拓創新的沙葉新
-
-
第四節 回族武術
-
一、獨特的回族拳械套路
-
二、武林高手,代不乏人
-
-
-
第九章 回族商業文化
-
第一節 古代回族商業
-
一、回族經商傳統的淵源
-
二、回族先民早期的商業活動
-
-
第二節 近代回族商業發展
-
第三節 新時期的回族商業
-
-
第十章 回族民俗禮儀
-
第一節 家庭和人生禮儀
-
一、家庭及社會倫理
-
二、人生禮儀
-
-
第二節 婚姻制度
-
一、聘禮、彩禮和婚儀
-
二、離婚和改嫁
-
-
第三節 喪葬禮儀
-
一、明醒「伊瑪尼」(信仰)、念「討白」和要「口喚」
-
二、浴禮
-
三、穿「克番」
-
四、舉行殯禮
-
五、入土埋葬
-
六、身後的紀念活動
-
-
-
第十一章 回族的飲食與服飾文化
-
第一節 豐富多彩的回族飲食
-
一、「合法」的飲食與「不合法」的飲食
-
二、回族飲食的特點
-
三、回族飲食的種類和地域特色
-
-
第二節 回族服飾文化
-
一、回族男子服飾
-
二、回族女子服飾
-
-
-
第十二章 回族愛國主義活動史
-
第一節 清代回族抗擊列強侵略的鬥爭
-
一、鴉片戰爭中的回族志士
-
二、抗法滇軍四回將
-
三、甲午海戰,左寶貴血灑疆場
-
四、抗擊八國聯軍,回族壯士血灑正陽門
-
-
第二節 辛亥革命和護國護法鬥爭中的回族
-
一、辛亥革命時期的回族志士
-
二、護國、護法運動時期的回族英烈
-
-
第三節 抗日戰爭時期的回族
-
一、回族群眾的抗日戰爭和民間外交活動
-
二、渤海回民支隊,威震敵膽
-
三、高原鐵騎馳中原,回漢騎兵創日寇
-
四、抗日驍將馬繼武
-
-
-
第十三章 回族名人
-
一、賽典赤·瞻思丁
-
二、明代開國功臣中的回族
-
常遇春(1330-1369年)
-
胡大海(?-1362年)
-
丁德興
-
沐英(1345-1392年)
-
藍玉(?-1393年)
-
馮勝、馮國用
-
-
三、鄭和七下西洋
-
(一)才負經緯,七下西洋的和平之旅
-
-
四、清官海瑞
-
五、思想家李贄
-
六、五朝元老馬文升
-
七、反清起義鬥士米喇印、丁國棟、杜文秀
-
米喇印、丁國棟
-
杜文秀
-
-
八、抗日名將白崇禧
-
-
參考書目
-
著作類
-
文章類:
-
- 後記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