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寶島大劇場:目睹之現狀與怪現狀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444978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如果把台灣視為一座劇場,它所表演的內容,五彩繽紛,少有大型管弦樂團的演出,舉目所見,多屬流動戲班、賣藥團的落地掃,不論舞台型式、前場後場,因陋就簡,有時甚至就地作場,舞台配備不足,但窮則變,變則通,導演舞台調度活潑,演員腳步手路伶俐,這個劇場處處充滿傳奇與驚奇。」──〈毒素與元素〉

「湘琪的得獎,不是因為她的品格、美德,而是表演專業上的成就。然而,觀眾觀察湘琪走過歲月的深沉,卻未隨歲月流動而懈怠,把「美」這個抽象概念,落實在人格特質與生活、藝術實踐之中。品格高尚、永保純真的人獲得電影最佳女主角的大獎,格外令人敬重。」──〈不一樣的最佳女主角〉

曾任藝術大學校長、文建會主委的邱坤良,不僅是優秀的本土戲劇家、散文家,更長年以犀利之筆撰寫社會、文化評論。本書以「人間無條件」一輯開卷,誠懇妙筆寫盡多少風流英雄人物,從影后陳湘琪,舞者貞葳、聾啞劇場耕耘者汪其楣,到一生為臺灣奉獻的外籍人士,那些努力而充滿魅力的身影令人感動;輯二「政治與空間」,從影視裡的三國故事、劇場上的羅馬悲喜劇,甚至文創、藝文空間的消長等不同領域,處處皆可看出政治與人文角力的弔詭和機鋒。何謂「國民演藝」?看最親民的前文化主官笑談日本寶塚、臺灣藝霞,甚至文夏、豬哥亮,以及他眼中熱門國片背後值得思索的問題。翻開「天機可洩」一輯,琳瑯滿目的民俗宗教信仰,有聲有色,從中元普渡,到迎聖母、放天燈,看熱鬧,也看出值得深思的門道。「跨越M型文化」一輯更是深入淺出,侃侃而談最具國際觀的藝文現象,以及文化政策。

邱坤良秉持著深厚的文化藝術學養,並延續多年來擔任行政工作的文化觀察,自社會現象與藝文舞台切入,抒發他獨到的文化省思,從國家藝文展演的廳堂,到市井小民的娛樂與創意,都能看出人生百態的真意。篇篇擲地有聲,不容錯過。

★ 本書收錄邱坤良歷年評論文章精華,多數刊載在《中國時報》、《聯合報》專欄,嚴謹又深入淺出,提供藝文工作者與關心文化政策者許多寶貴的觀點。
  • 封面
  • 【自序】社會是劇場,戲院像教室
  • 輯一、人間無條件
    • 樂生院替台灣上了一堂課
    • 生命中的老師
    • 一生為台灣的外籍人士
    • 奇人辛奇
    • 電話人情記事簿
    • 不一樣的最佳女主角
    • 那位叫貞葳的舞者
    • 毒素與元素
    • 街頭講經說古
    • 老松舊夢
    • 方便的創意
    • 流俗的創意與創意的媚俗
    • 台生與灣生
    • 消逝的田野
    • 黑色軌跡:追尋吳松谷先生
    • 眾聲喧嘩,也有人拈花微笑
    • 偉大的工程黯淡的月
    • 北新檳榔與中山渭水
    • 遣悲懷
    • 上海世博的台灣展館
    • 怪哉!世博台灣館標售事件
    • 傳藝的蔣渭水紀念館
    • 內門宋江陣
    • 夜市改造
    • 媒體老闆
  • 輯二、空間與政治悲喜劇
    • 趙子龍救阿斗
    • 羅馬悲喜劇,台灣上演中?
    • 國共歷史大戲隱諱的悲劇性
    • 光榮入伍
    • 台灣的「內地」有不同的滋味
    • 現代保釣劇
    • 精采一○○怎麼論述中華民國
    • 政治人物的「反奸」
    • 三國的老傳統與新創意
    •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蘇澳?
    • 同安街與紀州庵
    • 台北中山堂缺少的那面壁
    • 社區大樓的買畫與掛畫
    • 二手書店
    • 艋舺聚落空間
    • 古蹟價值在於人之傳奇
    • 布拉格機場的民國百年
    • 愛丁堡藝術節
    • 文創口號化
    • 中信金與新舞台
    • 路過重南書店街
    • 再會港都
    • 關渡山上的圖書館荒謬劇
  • 輯三、國民演藝
    • 赤壁:遙想公瑾當年
    • 秀場與豬哥亮
    • 藝霞與寶塚
    • 寶塚能給台灣什麼?
    • 歌聲舊情
    • 電影院真的像教室
    • 演藝之道
    • 燒肉粽與佛朗明哥
    • 星光黯淡時
    • 台語電視台
    • 文夏與金曲獎
    • 流浪的肉粽
    • 薛平貴與王寶釧出土記
    • 「喊」與「喝」:電影的感覺
    • 賽德克巴萊現象
    • 主題明確、敘事簡單、缺乏驚奇——我看《KANO》
  • 輯四、天機可洩
    • 年節與連結:喜慶的過程
    • 菊島金龜記
    • 現代寺廟經營之神
    • 中元普渡
    • 小鄉建醮
    • 溫泉、酒番與帝君廟
    • 高速公路天燈事件
    • 青少年家將
    • 萬金迎聖母瑪麗亞
    • 青山王暗訪
    • 賭國仇城
    • 《水滸傳》的維基解密
    • 見鬼的節目
    • 運動、祭典與表演政治學
    • 十二年國教作文如何「作」滿分?
  • 輯五、跨越M型文化
    • 傳統戲文可以現代解讀
    • 國際大師的台灣創作應留下注腳
    • 經濟M型化,文化也M型化
    • 在夏雪的舞台看見李行
    • 英倫環球劇場
    • 日本導演的法國悲劇台北青春秀
    • 小劇場.城市空間與文化焦點
    • 當代藝術的街談巷議
    • 孤島與仙島
    • 死了一位討海人
    • 在農地種詩
    • 小琉球與南方澳
    • 南台灣表演場館的營運問題
    • 國家表藝資料館的建立
    • 文化的社會底盤
    • 定目劇場
    • 文化預算加碼壯觀的儀式表演
    • 人間國寶
    • 縣政府「請」媽祖
    • 藝術大學主管機關應為文化部
    • 橘化為枳
    • 藝術的太陽花
  • 版權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