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第一章 時空流轉,劇場重構:十七世紀臺灣的戲劇與戲劇中的臺灣
-
一、前言
-
二、族群:十七世紀前期臺灣的戲劇
-
三、從明入清:臺灣人的「好戲劇」
-
四、《臺灣外誌》裡的戲劇表演
-
五、東亞舞臺:十七世紀(臺灣)的戲劇想像
-
六、結語
-
-
第二章 清代臺灣方志中的「戲劇」
-
一、前言
-
二、清代臺灣方志的纂修
-
三、臺灣方志所見戲劇敘述
-
四、臺灣方志反映的戲劇生態
-
五、社戲—臺灣戲劇史的本質與特色
-
六、結語
-
-
第三章 戰時在臺日本人戲劇家與臺灣戲劇—以松居桃樓為例
-
一、前言
-
二、戰時臺灣戲劇總路線
-
三、「內地」來的人
-
四、劇場與戰場
-
五、赤道閹雞
-
六、桃樓殘夢
-
七、結語
-
-
第四章 文學作家、劇本創作與舞臺呈現—以楊逵戲劇論為中心
-
一、前言
-
二、楊逵的戲劇經驗與戲劇觀照
-
三、楊逵的戲劇創作
-
四、楊逵與《怒吼吧!中國》
-
五、臺灣戲劇史的文學作家、作品與戲劇演出
-
六、結語
-
-
第五章 理念、假設與詮釋:臺灣現代戲劇的日治篇
-
一、前言
-
二、日治初期的改良戲
-
三、演員的表演文化與社會形象
-
四、新劇的民族性、舞臺語言與文本書寫
-
五、日治時期的作家與戲劇—呂赫若演劇的解讀
-
六、結語
-
-
第六章 林獻堂看戲—《灌園先生日記》的劇場史觀察
-
一、前言
-
二、《灌園先生日記》的戲劇資料
-
三、林獻堂看戲與霧峰林家演戲傳統
-
四、霧峰頂厝的子弟團與歌仔戲班
-
五、林獻堂與文化劇(新劇)
-
六、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日治臺灣戲劇生態
-
七、結語
-
-
第七章 道士、科儀與戲劇—以雷晉壇《太上正壹敕水禁壇玄科》為中心
-
一、前言
-
二、「雷晉壇」師承與黃清龍的道士生涯
-
三、灑淨與變換—「敕水禁壇」的儀式空間
-
四、《敕水禁壇》科儀結構與內容
-
五、《敕水禁壇》內容與流程
-
六、從《敕水禁壇》看正壹派道場的戲曲運用
-
七、道士、演員、樂師與觀眾
-
八、結語
-
-
第八章 道場演法:「命魔」與《敕水禁壇》的戲劇性— 以盧俊龍「迎真定性壇」《靈寶祈安清醮金籙宿啟玄科》為中心
-
一、前言
-
二、盧俊龍「迎真定性壇」的師承
-
三、清和宮己丑年五朝清醮及宿啟科儀
-
四、《宿啟》的儀式空間與節目流程
-
五、《敕水禁壇》的道壇呈現
-
六、道壇命魔的形象
-
七、靈寶派與正壹派《敕水禁壇》的比較
-
八、結語
-
-
第九章 社.會.戲—以礁溪協天廟龜會為中心
-
一、前言
-
二、礁溪的人文環境與關帝信仰
-
三、八大庄龜會源起與變遷
-
四、協天廟的廟會戲
-
五、協天廟春祭與龜會的文化意義
-
六、結語
-
- 各篇引用書目
- 各篇論文出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