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過載:洞察大腦決策的運作,重整過度負荷的心智和人生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25524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在資訊氾濫、一心多用的時代,
卸除記憶負擔,解救你的大腦資源。

你的腦中充斥著過量資訊。你在電子郵件、臉書、簡訊和手頭工作之間疲憊不堪地折返,最後沮喪地發現,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沒有做。

你並不特殊。

截止到2011年,美國人每天接收的資訊量是1986年的五倍,相當於175份報紙。一個美國家庭光是在客廳和兩間臥室裡,就有超過2,260項有形物品。至於每個人電腦裡的檔案,隨便就有3億萬萬兆位元的資訊量。光是想瞭解魷魚的腦神經系統所有知識,google scholar上就有三萬篇論文……

太多資訊、太多包袱、太多選擇。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然而,擁有更多資訊,反而會做出更差的選擇。此時我們卻以為,要解決問題,只能仰賴更多資訊。

結果,超載資訊加重我們大腦的負荷,讓我們找不到東西、忘記重要會議,並且不斷分心在收發電子郵件、回簡訊和臉書等事情上,感到筋疲力竭。過量資訊和感覺輸入,造成我們龐大的精神耗損和負擔,不斷搶奪我的注意力,讓我們產生認知功能障礙,做出錯誤的決策。

該如何不讓自己每天不只是被所見所聞牽著走,把重要時間集中在創意構思、正確決策上?

該如何在這樣的資訊過載年代,在龐大訊息中做出正確直截的決定?

你可以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我真的需要保有某件物品和某段關係嗎?
•我的溝通雜亂無序嗎,我可否直截了當地說話?
•我的交友圈、習慣、想法是否太過一致,我願意對新想法保持開放嗎?
•我是否會被輿論牽著走,我懂得判讀資訊、分辨真偽嗎?
•該如何避免瞎忙,在工作上創造更多價值?

本書作者丹尼爾.列維廷,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行為神經科學、資訊科學學院和教育學院的特聘教授、暢銷作家,針對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提出完美解藥。

本書不是一般的整理術,它是從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最新研究出發,結合注意力、記憶分類等神經理論,提出解藥。

作者認為,人類大腦演化的速度,遠遠跟不上資訊爆炸的速度,但若能將充塞在我們腦中的資訊取出,先讓它外部化,變得具體可見,就可以重新組織並加以管理。從而卸下腦中負擔、讓頭腦再次自由轉動!

作者感慨,現代社會,一心多用。人們不斷分心,謀求完成上千個小小的成就所帶來的空洞獎賞和成就感,而不再透過持續專注的努力所帶來的龐大回報。這種工作模式與生活模式所造成的損失甚至比吸食大麻更嚴重。如何改變?善用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知識,以及分類的科學,並準備一個雜物抽屜,有意識地檢視自己生命中需要清理的區域,有系統、積極地做整理。隨時檢查,持續專注於重要的食物。

因此,在資訊氾濫的時代,重點不是避開眾多資訊,而是重新組織你的大腦。

只要重新組織化後的大腦,才可以幫助你做時間管理、社群管理、在家庭生活和公司行為上做出正確、合理的決策。本書既有理論,又分析了大量和我們的工作、生活、決策相關的實例,讀來鞭闢入理,趣味橫生。
  • 作者與譯者簡介
  • 《過載》好評推薦
  • 推薦文:面對資訊過載的大腦因應之道/謝伯讓
  • 前言:資訊與大腦煞費苦心的組織方式
  • PART ONE 第一部
    • 第一章 過多資訊,眾多決定:認知超載的內部歷史
    • 第二章 理解注意力與記憶力如何運作
  • PART TWO 第二部
    • 第三章 我們為什麼老是弄丟東西?組織你的家園
    • 第四章 今日人們如何保持聯絡?組織你的社群
    • 第五章 關於時間的迷思何在?保留你的創意時間
    • 第六章 當人生面臨存亡之際,為最艱難的決定組織資訊
    • 第七章 我們如何創造價值?組織我們的商業世界
  • PART Three 第三部
    • 第八章 帝國大廈有多重?未來心靈的資訊識讀教育
    • 第九章 雜物抽屜的力量:保持分類的彈性
  • 附錄 建立你自己的四格列聯表
  • 致謝
  • 注釋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