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你知道比喻也有死活之別嗎?你知道「紅杏出牆」藏有「乾坤元氣」的形而上意義嗎?你知道「馬馬虎虎」與馬、虎無關,而「鶯鶯燕燕」則與鶯、燕有關嗎?你知道〈補破網〉是情歌而遭曲解為政治詩嗎?你知道禪宗以「立文字」來「不立文字」的吊詭嗎?你知道武俠小說名「流星‧蝴蝶‧劍」所呈現的語言美學嗎?你知道曹丕《典論‧論文》的篇章結構問題重重嗎?你知道〈桃花源記〉中漁人才是故事的靈魂人物,而臺灣古代也有自己的桃源故事嗎?你知道〈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的「受業」解作「授業」是錯誤的嗎?你知道國文課本選文常選入「病文」、「偽文」嗎?你知道馬英九與荀子〈勸學〉有某種不為人知的關係嗎?你知道用「國慶日」猜「朝」這個字是源自於測字嗎?……答案盡在本書。
本書作者集教學、研究、寫作等多重經驗,本著言人所未言、發人所未發的立言態度,透過深入淺出、事理相發的談論技巧,引領大家進入大家日用而不知的語文領域,發掘大家習焉不察的語文問題,不時也為大家揭開語文表象下隱藏的美學上、哲學上的奧祕。
作者簡介:
洪邦棣
筆名亦耕,桃園人,一九四九年生。少時即有志於教育工作與文字工作,以第一志願考入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就讀,畢業後執教國、高中,舌耕之餘兼事筆耕,因號「亦耕」。大致以筆名寫作而以本名著述,前者成果有《尋夢與問津》(曾獲中山文藝獎)、《面對赤子》,後者則本書所輯即其精華。自卸下教職後,捨寫作而潛心著述,對比喻、文病、文言閱讀、語意學等專擅領域持續探究,期能進一步有所樹立。
本書作者集教學、研究、寫作等多重經驗,本著言人所未言、發人所未發的立言態度,透過深入淺出、事理相發的談論技巧,引領大家進入大家日用而不知的語文領域,發掘大家習焉不察的語文問題,不時也為大家揭開語文表象下隱藏的美學上、哲學上的奧祕。
作者簡介:
洪邦棣
筆名亦耕,桃園人,一九四九年生。少時即有志於教育工作與文字工作,以第一志願考入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就讀,畢業後執教國、高中,舌耕之餘兼事筆耕,因號「亦耕」。大致以筆名寫作而以本名著述,前者成果有《尋夢與問津》(曾獲中山文藝獎)、《面對赤子》,後者則本書所輯即其精華。自卸下教職後,捨寫作而潛心著述,對比喻、文病、文言閱讀、語意學等專擅領域持續探究,期能進一步有所樹立。
- 序
-
一、出入比喻的祕境
-
談比喻的興象功能——認識「現喻」與「死喻」
-
從「鳩居鵲巢」談起——認識「少分喻」
-
比喻與對偶的完美結合——認識「對喻」
-
當東坡遇見佛陀——〈日喻〉探析
-
談古典詩「比興」四境界
-
一枝紅杏出牆來——談理學家「比興」之樂
-
從比興說詩到作品繫年——試評李辰冬先生《陶淵明評論》
-
談比喻的趣味性
-
比喻與談辯
-
比喻與擬人
-
單喻與複喻以及雜喻
-
點金成鐵的比喻
-
「筆鋒常帶情感」與比喻
-
比喻與天才
-
比喻與人類文明
-
-
二、縱橫語文的天地
-
語意.語用.修辭
-
種種誤解
-
見樹不見林的意義,有何意義
-
說「不立文字」
-
「馬虎」不是馬和虎——認識聯綿詞
-
名字,代表了什麼
-
讀書人與齋名
-
談古典詩的「列錦」奇觀
-
矛盾語的不矛盾
-
夸飾與謊言
-
夸飾與過分
-
-
閱讀.鑑賞.寫作
-
古文新解新得之一——曹丕《典論.論文》
-
古文新解新得之二——陶淵明〈桃花源記〉
-
古文新解新得之三——韓愈〈師說〉
-
從小說藝術看〈伍子胥變文〉之「變」
-
直抵詩心的解詩法
-
不是呻吟語
-
換一種說法——談「作文三避」
-
談文章的玄關設計
-
詩與九曲橋
-
談案頭笑話之「趣」
-
談「古文」的死活
-
原是詩從「胡說」來
-
-
教材.教學.遊戲
-
望有源頭活水來——評現行國中國文課本選文的六大缺失
-
懷疑子與尊聖子
-
諷誦涵泳與語文教育
-
猜謎——國文教學中的腦筋急轉彎
-
燈謎——迷人的文字遊戲
-
猜字、拆字以及測字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