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变迁中的马来西亚与华人社会:2014年第二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论文集(人文与文学卷)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3390834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2014年6月20日及21日,來自國內外學者近百人參加了在吉隆玻精英大學理工與藝術學院舉行的第二屆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國際雙年會。本屆會議主題為「變遷中的馬來西亞與華人社會」,並以二戰後的馬來西亞社會的變遷為研討重點。

兩天研討會發表的論文和大會參與的各項討論,反映了馬來西亞和華人社會正處於轉變的關鍵年代。

編委會共選出了38篇研討會發表的論文,分別編成《人文與文學卷》及《社會與政治卷》二冊,作為第二屆研討會的大會論文集。人文卷共收錄22篇,社會卷則有16篇。

《人文與文學卷》收錄的篇章,足以說明文化、文學到語言和藝術,都進入一個新的轉變期。

馬華文學從文學群體和作家個體,從文學題裁到創作和書寫的類型,從文學意識到文學理論的變化,將馬華文學從宏觀書寫到作家個人的創作特色,都可以放置在國家獨立以來多變的華人社會和世界文學的互動中做深入考察。王德威教授將馬華文學與華語語系文學對比,企圖將馬華文學從移民和國族建構的功能性觀點導向參與文學主體性的世界文學靠攏,提供了馬華文學重新定位的一個整全視角。

國家獨立數十年來的馬華文化藝術領域的發展,仿佛也處於多樣變動的狀態。華人方言的變化與流失是相當顯著的例子。文化信仰的認同與浮動同步發生,但日常中也不難發現諸多有意味的華人文化生命力的鮮活實例,特別是宗教活動與飲食的地方性特色,都展現出某種推陳出新的可能。
  • 王德威/华夷风起——马来西亚与华语语系文学
  • 周清海/汉语融合时期的语言与语言教学研究
  • 方美富/冬虫夏草:萧遥天生平与文学考辨
  • Alison M. GROPPE/Memory, Movement and the Search for Home in the Borneo-centered Fiction of Li Yongping
  • 李树枝/感时忧族(国):论〝五一三〞事件后,马华文学的〝五一三〞与〝后五一三〞书写
  • 梁敏儿/建构影子的过程:黎紫书的《告别的年代》
  • 林素卉/语言同化与转移——以新山地区老、中、青三代移民的潮州方言为例
  • 林志敏、陆美婷/移民狂会中的粤剧文化承传——论蔡艳香对粤剧的继承与粤剧在马来西亚的社会功能转换(1900-2014)
  • 山口守/超越本质主义:汉语文学/华语语系文学如何可能?
  • 邵宝辉、高红朴/别样阅读:马来西亚华文报纸读者调查报告
  • 石沧金、吕峰/马来西亚海南籍华人的民间信仰考察
  • 宋燕鹏/浮动界限、认同和忠实性——槟城浮罗山背福灵坛九皇爷神诞巡境之意义
  • 汤嵋厢/庙宇内外的神祇——看砂拉越洒里街的广府新会民间信仰
  • 邱克威/杜南〝串音新字〞综述
  • 王晓梅、孙招娣、祝家丰/槟城华文中学的语言管理
  • 吴小保/马华文学:少数民族意识与文学公民身份
  • 曾维龙/论后〝五.一三〞马华文学的〝诗性〞与〝正义〞——马华文学史的另一种描述
  • 张惠思/怀旧、在地性与日常的历史化——林金城转向饮食书写的背后意蕴与思考
  • 张斯翔/〝马华〞作为方法的游离身份初探——国家独立至上世纪末的意识形态塑造
  • 郑庭河/马华〝文化传统〞的反思与创造——部分华社精英观点浅析
  • 郑文泉/华人〝族学〞在马来西亚〝国学〞的体系意义《马来西亚百科全书》个案分析
  • 郑政恒/五一三事件以后马华诗歌呈现的政治创伤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