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之主旨在撰述西洋政治思想發展之源流,及各種派別之政治理論特色,藉以了解西方政治思想淵源所自,及其實質內涵。主要內容首自古代希臘城邦政治環境起,以介紹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之政治思想;後經羅馬、中古時期演化,乃至文藝復興民族國家之產生,以促進近代政治思想蓬勃興起,針對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鳩、盧梭,康德、黑格爾,以及邊沁、穆勒諸人之思想一一詳介;而經馬克思級社會主義個學派之產生,終至法西斯主義極權政治之沒落。同時對各時代背景以有所序及,俾增進了解每一思想產生及消長之因果。是對西方政治、社會、哲學思想有興趣者最佳的閱讀範本。
作者簡介:
逯扶東
學歷
國立暨南大學政治學系
經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暨三民主義研究所教授
國立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系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中華電視公司空中教學主講「政治學」、「當代政治思想」、「西洋政治哲學」等課程
作者簡介:
逯扶東
學歷
國立暨南大學政治學系
經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暨三民主義研究所教授
國立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系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中華電視公司空中教學主講「政治學」、「當代政治思想」、「西洋政治哲學」等課程
- 新版說明
- 自序
-
緒論
-
一、政治思想之發生
-
二、政治思想之作用
-
三、研究政治思想史之意義
-
四、研究政治思想史之態度
-
-
第一章 西洋政治思想的發源地——希臘
-
第一節 希臘概說
-
一、希臘的地理環境
-
二、希臘政治思想發達的原因
-
三、城邦國家的一般狀況
-
-
第二節 斯巴達及雅典
-
一、斯巴達
-
二、雅典
-
-
-
第二章 哲人派與蘇格拉底
-
第一節 哲人派
-
一、哲人派的言論
-
二、哲人派思想之檢討
-
-
第二節 蘇格拉底
-
一、蘇格拉底其人
-
二、對哲人派之批駁
-
三、建立新道德觀
-
四、反對雅典民主政治
-
-
-
第三章 柏拉圖
-
第一節 柏拉圖的生平及思想性質
-
一、柏拉圖的生平簡述
-
二、柏拉圖的思想性質
-
-
第二節 《共和國》
-
一、階級劃分
-
二、教育制度
-
三、共產公妻
-
四、理想境界
-
-
第三節 《政治家篇》
-
一、政治家的統治
-
二、政體分類
-
-
第四節 《法律篇》
-
一、法律觀點
-
二、國家的客觀條件
-
三、財產、婚姻及教育
-
四、政治原則與政治組織
-
-
第五節 柏拉圖思想之討論
-
一、柏拉圖的理想與實際
-
二、亞里斯多德的批評
-
三、忽視經濟及忽視自由
-
四、不朽的貢獻
-
-
-
第四章 亞里斯多德
-
第一節 亞里斯多德的生平及思想性質
-
一、亞里斯多德的生平簡述
-
二、亞里斯多德的思想性質
-
-
第二節 國家論
-
一、國家的起源
-
二、國家的目的
-
-
第三節 政體論
-
一、政體分類
-
二、政體優劣的分析
-
三、何謂良好的政體
-
四、維持安定的條件
-
-
第四節 主權、憲法及革命
-
一、主權與憲法
-
二、革命論
-
-
第五節 亞里斯多德思想之討論
-
一、一貫的道統
-
二、亞里斯多德政治思想的傾向
-
三、亞里斯多德的貢獻
-
-
-
第五章 希臘晚期政治思想
-
第一節 政治變化與思想變化
-
一、政治哲學之冷落
-
二、世界主義之萌芽
-
三、個人主義之誕生
-
-
第二節 伊壁鳩魯學派
-
一、創始者伊壁鳩魯
-
二、快樂主義
-
三、政治觀點
-
四、影響
-
-
第三節 斯多噶學派
-
一、齊諾及其後繼者
-
二、思想之胚胎
-
三、思想內容
-
四、影響
-
-
-
第六章 羅馬政治思想
-
第一節 羅馬政治制度
-
一、羅馬概述
-
二、羅馬政治制度之演變
-
-
第二節 波里比斯及西塞羅
-
一、波里比斯
-
二、西塞羅
-
-
第三節 羅馬的法律
-
一、羅馬法的形成
-
二、羅馬的法律家
-
三、羅馬法的影響
-
-
-
第七章 中古教政之爭
-
第一節 中古的形成與基督教的產生
-
一、中古的形成及其性質
-
二、基督教的產生及發展
-
-
第二節 早期基督教的理論
-
一、耶穌及其門徒
-
二、聖奧古斯汀及其他早期的教父
-
-
第三節 教政之爭
-
一、二劍論的開端
-
二、勝利的教皇們
-
三、教皇的擁護者
-
四、皇帝的辯白
-
-
-
第八章 聖湯瑪斯阿奎納
-
第一節 經院學派與聖湯瑪斯阿奎納
-
一、亞里斯多德與經院學派
-
二、聖湯瑪斯阿奎納的著作與思想性質
-
-
第二節 國家論
-
一、國家的成立與目的
-
二、政治統治者及政體
-
三、教政關係
-
-
第三節 法律論
-
一、法律的定義
-
二、法律的分類
-
三、法律的演化
-
-
-
第九章 中古末期之君權伸張
-
第一節 民族王國的誕生
-
一、民族王國誕生的因素
-
二、腓力四世的勝利
-
三、腓力四世的擁護者
-
四、但丁
-
-
第二節 馬栖略及其同道
-
一、馬栖略的國家論
-
二、馬栖略人民主權的觀念
-
三、馬栖略的教會論
-
四、奧鏗
-
五、威克里夫
-
-
第三節 宗教議會運動
-
一、大分裂與宗教議會之召開
-
二、議會運動的理論家
-
-
-
第十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馬基維里
-
第一節 馬基維里的時代及著作特性
-
一、馬基維里的時代背景
-
二、馬基維里著作的特性
-
-
第二節 霸術論
-
一、人性說與馭民術
-
二、如獅似狐的君王
-
三、拓殖政策
-
四、宗教——政治之工具
-
五、手段與目的
-
-
第三節 政體論
-
一、盛衰循環說
-
二、共和政體的優點
-
-
第四節 馬基維里思想之討論
-
一、理論與實際
-
二、理論的檢討
-
三、貢獻與影響
-
-
-
第十一章 宗教革命時期政治思想
-
第一節 路德及喀爾文
-
一、宗教革命的因素
-
二、馬丁路德
-
三、喀爾文
-
四、宗教革命的後果
-
-
第二節 布丹
-
一、布丹的時代及治學態度
-
二、國家的成立
-
三、主權的性質
-
四、主權的限制
-
五、國體與政體
-
六、革命論
-
-
第三節 阿爾雪修斯及格老秀斯
-
一、阿爾雪修斯
-
二、格老秀斯
-
-
-
第十二章 霍布斯及斯賓諾沙
-
第一節 霍布斯的時代背景
-
一、烏托邦作者的反抗呼聲
-
二、霍布斯其人及其時代
-
-
第二節 霍布斯理論下的人性及自然社會
-
一、人性說
-
二、自然社會
-
-
第三節 霍布斯的契約說與主權論
-
一、契約說
-
二、主權論
-
-
第四節 霍布斯思想的討論
-
一、關於人性說與契約說的檢討
-
二、關於主權論的檢討
-
三、霍布斯思想的影響
-
-
第五節 斯賓諾沙
-
一、人性的了解
-
二、國家的產生
-
三、自由的重視
-
-
-
第十三章 洛克——光榮革命的代言人
-
第一節 光榮革命與洛克
-
一、光榮革命的成功
-
二、光榮革命中的洛克
-
-
第二節 自然社會及契約論
-
一、自然社會
-
二、契約論
-
-
第三節 政府分權及政府解體
-
一、政府分權論
-
二、政府解體與社會解體
-
-
第四節 洛克思想的討論
-
一、洛克的幸運
-
二、契約論的探討
-
三、自然法與自然權利
-
四、民主政治施行的原則
-
-
-
第十四章 開明時代的孟德斯鳩
-
第一節 孟德斯鳩的時代背景
-
一、十八世紀法國的專制政治
-
二、開明時代與孟德斯鳩
-
-
第二節 法律論
-
一、法律的解釋
-
二、法律與環境
-
三、法律與自由
-
-
第三節 政體論
-
一、政體的分類
-
二、政體的適應
-
-
第四節 分權論
-
一、分權與制衡
-
二、制衡理論的借鏡
-
三、制衡理論的後果
-
四、結論
-
-
-
第十五章 盧梭
-
第一節 盧梭其人
-
一、盧梭的生平及為人
-
二、盧梭的時代及著作
-
-
第二節 早期論著
-
一、〈論科學藝術進步與風化之關係〉
-
二、〈論不平等之來源與基礎〉
-
三、〈政治經濟論〉
-
-
第三節 《社約論》——全意志與全民主權
-
一、社約
-
二、全意志
-
三、全民主權
-
-
第四節 《社約論》續——法律與政府
-
一、法律
-
二、政府
-
三、政體的分析
-
四、政府的衰敗與防止
-
-
第五節 盧梭思想的討論
-
一、關於社約的討論
-
二、關於全意志的討論
-
三、自由與服從
-
四、貢獻與影響
-
-
-
第十六章 十八世紀末期保守派思想之代表——柏克
-
第一節 柏克的時代及生平
-
一、柏克的時代背景及政治生涯
-
二、柏克的思想性質
-
-
第二節 柏克的保守思想
-
一、維護憲法與倡導政黨政治
-
二、同情美國與印度
-
三、反對盧梭與法國革命
-
四、尊重歷史傳統與斥責革命暴亂
-
-
第三節 柏克思想的討論
-
一、柏克的一貫態度
-
二、柏克保守思想的分析
-
三、影響與貢獻
-
-
-
第十七章 美法革命期中的急進思想家——佩因
-
第一節 佩因其人其事
-
一、佩因的時代及生平
-
二、佩因的背景及氣質
-
-
第二節 佩因急進維新的思想
-
一、維護人權與反抗傳統
-
二、重視現在與維新革命
-
三、國家與政府
-
四、憲法與政體
-
-
第三節 佩因思想的討論
-
一、佩因的思想性質及著作特色
-
二、自英美法革命性質不同中看佩因之思想
-
三、貢獻及影響
-
-
-
第十八章 德國唯心主義的創始——康德及斐希特
-
第一節 德國唯心主義之產生
-
一、德國的時代背景
-
二、法國革命與德國
-
三、德國唯心主義的特徵
-
-
第二節 康德
-
一、純粹理性與實踐理性
-
二、歷史哲學
-
三、《永久和平》
-
四、權利與義務
-
-
第三節 斐希特
-
一、自由的鼓吹
-
二、《自然權利的基礎》
-
三、〈閉關貿易國家〉
-
四、「告德意志國民書」
-
-
-
第十九章 黑格爾——唯心主義之集大成者
-
第一節 國家理論
-
一、基本觀點
-
二、國家性質
-
三、國家與個人
-
四、國家與社會
-
-
第二節 憲法論及歷史觀
-
一、憲法涵義
-
二、君主立憲政體
-
三、戰爭的頌讚
-
四、歷史的行程
-
-
第三節 黑格爾思想的討論
-
一、環境的影響
-
二、辯證法則的批評
-
三、國家理論的檢討
-
四、全體與部份的討論
-
-
-
第二十章 個人主義的興起與邊沁之功利學派
-
第一節 個人主義的興起
-
一、個人主義興起的背景
-
二、重農學派
-
三、亞當斯密
-
-
第二節 邊沁的前驅及時代背景
-
一、邊沁的前驅
-
二、英國的背景
-
-
第三節 功利原理與法律理論
-
一、邊沁的著作及為人
-
二、功利原理
-
三、法律理論
-
-
第四節 政治理論與改革意見
-
一、國家的存在
-
二、安全的重視
-
三、政府的目的
-
四、改革的意見
-
-
第五節 功利主義思想的討論
-
一、功利主義的健將——詹姆斯.穆勒與奧斯丁
-
二、功利主義思想的評論
-
三、功利主義的成就
-
-
-
第二十一章 新自由主義的先鋒——約翰.穆勒
-
第一節 約翰.穆勒的生平及對功利主義之修正
-
一、約翰.穆勒的生平簡述
-
二、思想的轉變與著作的特色
-
三、功利主義的修正
-
-
第二節 政府論
-
一、政體的存在
-
二、政府的職務及優劣之鑑別
-
三、代議政治的解析
-
-
第三節 政治及經濟的改革
-
一、擴大選舉權
-
二、複票制與比例代表制
-
三、古典經濟學說的保留與修正
-
四、傾向社會主義的改革意見
-
-
第四節 《自由論》
-
一、社會與個人
-
二、思想言論的自由
-
三、行為的自由
-
四、《自由論》的評價
-
-
第五節 約翰.穆勒思想的討論及其後繼者
-
一、約翰.穆勒思想的面貌及貢獻
-
二、十九世紀最後的自由主義者——斯賓塞
-
-
-
第二十二章 早期的社會主義者
-
第一節 社會主義的興起
-
一、社會主義興起的原因
-
二、社會主義之涵義及回溯
-
-
第二節 歐文、聖西門及傅立葉
-
一、歐文
-
二、聖西門
-
三、傅立葉
-
-
第三節 路易布蘭及蒲魯東
-
一、路易布蘭
-
二、蒲魯東
-
-
-
第二十三章 馬克思主義
-
第一節 馬克思的生平及思想之構成
-
一、馬克思的生平簡述
-
二、馬克思與恩格斯的著作
-
三、時代環境
-
四、思想來源
-
-
第二節 主要的理論
-
一、唯物史觀
-
二、階級鬥爭
-
三、剩餘價值
-
-
第三節 革命的進行及天堂之臆測
-
一、經濟危機的發生及後果
-
二、共產黨與無產階級的革命
-
三、無產階級專政
-
四、國家消逝及共產天堂的構圖
-
-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討論
-
一、對於「唯物史觀」之討論
-
二、對於「階級鬥爭說」之討論
-
三、對於「剩餘價值說」之討論
-
四、對於「經濟危機說」之討論
-
五、對於「無產階級專政說」之討論
-
六、對於「國家消逝說」之討論
-
-
-
第二十四章 各主要社會主義派別
-
第一節 國家社會主義
-
一、國家社會主義在德國之產生
-
二、洛柏圖斯
-
三、拉薩爾
-
四、斯泰因
-
-
第二節 修正社會主義
-
一、修正社會主義之產生
-
二、柏恩斯坦之批評馬克思
-
三、修正主義的主張
-
-
第三節 費邊社會主義
-
一、費邊社會主義在英國之產生
-
二、費邊社會主義的基本態度
-
三、費邊社會主義的主張
-
四、費邊社會主義的貢獻
-
-
第四節 基爾特社會主義
-
一、基爾特社會主義之產生
-
二、基爾特社會主義的主張
-
三、基爾特社會主義的國家觀
-
-
第五節 無政府主義
-
一、斯特涅
-
二、巴庫寧與克魯泡特金
-
三、對無政府主義之評論
-
-
第六節 工團主義
-
一、工團主義在法國之產生
-
二、工團主義的主張
-
三、對工團主義之批評
-
-
-
第二十五章 法西斯主義與極權政治
-
第一節 法西斯主義的產生及其特性
-
一、法西斯主義產生的背景
-
二、法西斯主義的特性
-
-
第二節 法西斯主義思想的內容
-
一、反理智主義
-
二、國家絕對論
-
三、優秀種族論
-
四、獨裁的統治
-
-
第三節 極權與民主
-
一、極權政治的面貌與本質
-
二、對民主政治的探討
-
三、結語
-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