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圖解品質管理

出版日期
2023/0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43606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競爭變得激烈化的現在,企業組織要生存與繁榮,需要針對顧客所希望的高品質之產品、服務,以低廉的成本迅速地提供。產品、服務若是屬於單純的時代,生產現場或服務的提供現場,只要努力打拚都能設法做到,可是,像目前產品或服務變得複雜化時,不只是特定的部門,所有的部門如不改善各自的過程,產品或服務的品質、成本、速率、生產力等綜合性的水準,自然是無法提升的。
改善並非口號,要身體力行,而且改善並非毫無章法,本書為了使改善能導向成功,說明有標準式的步驟。只要務實的依循此步驟進行,都能有效果呈現。此外,改善並非土法煉鋼,仍須佐以合適的統計方法,書中也介紹有方法的內容。
本書不僅是為直接參與生產、服務的第一線人員,也是為所有各部門的人員能夠輕鬆閱讀而執筆的。這如先前所說明的,品質、成本、速率、生產力的改善,所有部門的參與是不可欠缺的。以品質為核心的改善進行方式,不妨以本書作為導入口,並以相關書籍作為參考,想必可以強化品管的改善知識。
綜觀本書是採圖解式循序漸進的解說,簡明易懂,作者期盼本書能做為讀者學習的敲門磚,再進階參閱其他相關品管書籍,以熟悉品管之運用。
  • 序言
  • 第1篇 品管理念
    • 第1章 品質的想法
      • 1-1 何謂品質
      • 1-2 品質的定義
      • 1-3 使用的合適性
      • 1-4 誰是顧客
      • 1-5 品質的兩個層面
      • 1-6 品質保證的精神
      • 1-7 從狹義的品質到廣義的品質與社會的品質
      • 1-8 品質與周邊技術的關聯
      • 1-9 品質成本概念(1)
      • 1-10 品質成本概念(2)
    • 第2章 管理的想法
      • 2-1 管理的循環
      • 2-2 標準化是活的
      • 2-3 「異常」的處理
      • 2-4 過程管理──品質的形成(1)
      • 2-4 過程管理──品質的形成(2)
      • 2-5 用於工作上的質
      • 2-6 過程管理
    • 第3章 事實的管理
      • 3-1 以事實為依據的管理和事實與數據之間的偏差
      • 3-2 統計的發想(1)
      • 3-3 統計的發想(2)
    • 第4章 綜合的想法
      • 4-1 由最高經營者(TOP)做起的TQM(1)
      • 4-2 由最高經營者(TOP)做起的TQM(2)
      • 4-3 部長、課長應有的姿態與由基層做起的TQM
    • 第5章 保證的想法
      • 5-1 後工程是顧客
      • 5-2 特性的使用方法與管理項目
      • 5-3 防止再發與標準化
      • 5-4 TQM與「太忙」的託辭
    • 第6章 過程的管理
      • 6-1 改變工作方式與標準化
      • 6-2 由真實出發(發自內在)
      • 6-3 利用結果來進行管理
      • 6-4 追究原因
      • 6-5 「利潤」是一種結果
    • 第7章 統計的想法
      • 7-1 以數據說明事實
      • 7-2 層別與變異
      • 7-3 柏拉圖與重點導向和「管制圖」的精神
      • 7-4 從「圖形」到「管理圖形」
      • 7-5 「異常」的意義
    • 第8章 品管的哲學
      • 8-1 品管定律
      • 8-2 品管疫苗
      • 8-3 14項實施要點
      • 8-4 7項致命惡疾與各種障礙
  • 第2篇 品管手法
    • 第9章 品管七手法
      • 9-1 QC式問題解決步驟
      • 9-2 QC七工具是什麼
      • 9-3 查核表
      • 9-4 圖表
      • 9-5 柏拉圖
      • 9-6 直方圖
      • 9-7 特性要因圖
      • 9-8 散布圖
      • 9-9 管制圖
    • 第10章 新QC七手法
      • 10-1 N7是整理語言資料與解決問題所準備的工具
      • 10-2 N7是利用小組充實計畫的工具
      • 10-3 活用N7的4個著眼點
      • 10-4 親和圖
      • 10-5 關聯圖
      • 10-6 系統圖
      • 10-7 矩陣圖
      • 10-8 PDPC法
      • 10-9 箭線圖
      • 10-10 矩陣資料解析法
  • 第3篇 改善管理
    • 第11章 改善的需要性
      • 11-1 何謂改善(1)
      • 11-2 何謂改善(2)
      • 11-3 有組織地推行改善
      • 11-4 何謂改善的環境與改善提案制度、表揚制度
      • 11-5 支持改善的基本想法
      • 11-6 「以數據說話」是原則
      • 11-7 改善步驟的需要性
      • 11-8 改善的步驟
      • 11-9 有關手法的整體輪廓
    • 第12章 背景整理
      • 12-1 背景整理的目的
      • 12-2 以重點導向來進行──柏拉圖
      • 12-3 整理茫然不明的狀況──親和圖
      • 12-4 定量性地整理──利用平均、標準差來檢討
    • 第13章 現狀分析
      • 13-1 現狀分析的目的
      • 13-2 積極地收集事實
      • 13-3 調查符合規格的能力
      • 13-4 掌握整體的輪廓
      • 13-5 時系列的調查
    • 第14章 要因探索
      • 14-1 要因探索的目的
      • 14-2 定性地表現結果與要因
      • 14-3 列舉要因或系統的創意
      • 14-4 以定量的方式考察要因
      • 14-5 更正確地表現結果與要因的關係
    • 第15章 對策研擬
      • 15-1 對策研擬
      • 15-2 評估系統的方案(1)
      • 15-3 評估系統的方案(2)
      • 15-4 利用實驗來考察
      • 15-5 在企劃、設計過程之間搭起橋梁
    • 第16章 效果驗證
      • 16-1 效果驗證的目的
      • 16-2 評價影響度
      • 16-3 以時系列的方式評估故障
    • 第17章 引進與管制
      • 17-1 引進與管制的目的
      • 17-2 將作法標準化
      • 17-3 設定引進對策的方式
      • 17-4 使對策能安全、確實地運作
  • 第4篇 全面品質管理
    • 第18章 TQM的需要性
      • 18-1 TQM的目的(1)
      • 18-2 TQM的目的(2)
      • 18-3 TQM的目的(3)
      • 18-4 TQM中的管理
      • 18-5 「全面性(Total)」活動為何需要與TQM成為生存的必要條件
      • 18-6 TQM的願景
    • 第19章 提升各過程水準的方法
      • 19-1 5S
      • 19-2 標準化
    • 第20章 提升整個組織水準的方法
      • 20-1 綜合推進的要點
      • 20-2 方針管理
      • 20-3 日常管理
      • 20-4 機能別管理
      • 20-5 高階診斷
    • 第21章 各階段TQM的重點
      • 21-1 品質保證體系的配備
      • 21-2 研究開發、企劃階段
      • 21-3 設計階段(1)
      • 21-4 設計階段(2)
      • 21-5 生產準備、採購管理階段
      • 21-6 生產、服務提供階段
      • 21-7 營業階段與庫存、物流階段
    • 第22章 TQM的模型與其效果的活用
      • 22-1 ISO 9000系列規格
      • 22-2 戴明獎(1)
      • 22-3 戴明獎(2)
      • 22-4 六標準差(1)
      • 22-5 六標準差(2)
      • 22-6 TQM的本質與模型的活用
      • 22-7 TQM所指向的文化、風氣
      • 22-8 引進TQM的重點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