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發現自己原來這麼優質:孫寶年老師的點石成金術!
來自基隆北海岸的全人教育家——海洋大學孫家班308實驗室的傳奇故事!
◆ 從國中放牛班到台灣麥當勞總裁
◆ 出身金瓜石小鎮到中國餐飲集團副總裁
◆ 到處打零工到科技公司董事長
◆ 布袋漁村小子變公立大學校長
◆ 從基層上到國際漁業談判桌
◆ 農村小孩偶遇哈佛醫學院
◆ 從小被叫「笨才」長大成為傑出學人…………
這些亮麗的職涯成就,聚焦無數光環、掌聲、讚美與眾人羨慕眼光於一身,來自一個共同點──
他們都是海洋大學水產製造、食品科學系所,孫寶年老師的學生。每年接近孫老師生日時, 前後期的研究生會彼此吆喝, 從全台甚至外島各地前來為她慶生,不同屆的畢業生輪流舉辦上百人的「孫家班」年度盛會。聚餐時,孫老師會要每個人分享工作狀況,學長也會為學弟妹提供各種工作的訊息和機會,彼此交流。幾十年下來,在家庭、工作上各有成就,許多當初抱在手中的新生小孩,現都已長大成人,因此,不變的孫老師也已變成左擁右抱的孫奶奶了。
在人生的跑道上,如果沒有贏在起跑點,如何逆轉勝?
孫寶年教授一生奉獻教育,她不只在學業上指導學生,更與他們分享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使他們在愛的氛圍中看到自己的獨特及優勢,建立自信,終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
孫家班語錄:
• 人生的起點不重要,重要的是起點到終點過程中的成長斜率。
• 社會上的利益衝突較複雜,唯有「誠信」二字,得以面對所有的挑戰。
• 態度影響高度, 因此不問「能不能」, 而是問自己是否「盡力做好」。
• 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哪怕只是用鉛筆, 在紙上, 畫一條線。
• 堅持做對的事,有溫柔、慈愛的心,讓學生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進步、可以做到。引領學生, 讓學生能漸漸「看到自己的價值及優點」,慢慢培養自信心。
• 將每一點可用的物資用在最適合的點上。
• 學習「問問題」,用科學與理性思考,調整及改變思維,用不同面向探討解決問題。
• 邏輯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著重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
• 一日為師,終身服務,成為主裡的家人。
如同理查.羅爾神父在《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這本書提到,人生的第一階段被自我成就驅使,都是為工作和家庭而奮鬥,為成功而活。第二階段是由聖靈帶路,透過恩典與時間安靜的工作,有個更深層的來自上帝的聲音, 我們開始學會傾聽和服從,不論是事業或家庭,上帝總以我自己也無法明白的方式,帶領我向人生第二階段旅程邁進。生命的智慧在於悔改與轉變,面對人生第二階段的旅程,我開始學習沒有個性、不帶情緒, 對於發生的所有事情都不排斥,所有的結果都交付給上帝,完全接受上帝的奧秘;並深深體會:人生是一場旅行,信仰就是內心的旅途指南。
好評推薦:
「書中人物原本看來並非璀璨耀眼的鑽石,被啟發求知的熱忱,邏輯思考的訓練,耐心的誘導, 發展出屢挫屢試的執著,並凝聚出團隊相互激勵的文化, 建立了自信,也產出了各自選擇的成就, 為自己定義了嚮往的成功。」
——孫寶年(本書策劃人)
「書中四十多位作者多半是孫教授的學生,有仍在研究所打拚學位的學生,也有歷年畢業、進入食品界奮鬥的生命故事,內容充滿了突破困境的奮鬥過程。」
——林治平(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董事長及終身義工)
「孫教授是一位治學嚴謹、待人親切、對事正直,又滿懷一顆慈愛的心、關心學生的教授及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更以自己對知識的好奇與探究事理的熱忱,試圖感染及開啟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是耗費苦心。」
——黃榮鑑(台灣海洋大學前校長)
「研究計畫的思考、論文內容,老師比學生還清楚,改起論文來,常會一字一句的細看討論,並提供修改方向,這種付出,使得她的研究生們一生感念,以致每年接近她生日時,舉辦上百人的『孫家班』年度盛會,彼此交流。」
——潘冀(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國家文藝獎得主)
「我見識到媽媽無論大小事,即使看似山窮水盡仍不放棄,從容不迫換個角度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但不感到缺乏,反而有更新鮮難忘的經歷。這種處世觀點,在做沒有大筆經費、一分一秒都是火燒眉頭的獨立製片尤其珍貴。長期合作的資深監製給我取的綽號『PPP』(Perpetually Positive Pan 永遠樂觀的潘),就是從小榮獲孫家班教育的最佳驗證。」
——潘貝思(國際知名導演)
「跳越逆流,是我所熟悉的里程途徑。從冷門設計概念和改革時尚理想的艱辛,到榮封領航永續創業者的波濤中,母親猶如港前之燈塔,以堅穩和明亮的閃光定時指引,賦予航行船隻最大的勇氣和自由, 放心出海探索, 又可隨時返航,停泊避風,有所歸屬。」
——潘貝寧(英國永續時尚先鋒品牌Deploy創辦人及設計總監)
來自基隆北海岸的全人教育家——海洋大學孫家班308實驗室的傳奇故事!
◆ 從國中放牛班到台灣麥當勞總裁
◆ 出身金瓜石小鎮到中國餐飲集團副總裁
◆ 到處打零工到科技公司董事長
◆ 布袋漁村小子變公立大學校長
◆ 從基層上到國際漁業談判桌
◆ 農村小孩偶遇哈佛醫學院
◆ 從小被叫「笨才」長大成為傑出學人…………
這些亮麗的職涯成就,聚焦無數光環、掌聲、讚美與眾人羨慕眼光於一身,來自一個共同點──
他們都是海洋大學水產製造、食品科學系所,孫寶年老師的學生。每年接近孫老師生日時, 前後期的研究生會彼此吆喝, 從全台甚至外島各地前來為她慶生,不同屆的畢業生輪流舉辦上百人的「孫家班」年度盛會。聚餐時,孫老師會要每個人分享工作狀況,學長也會為學弟妹提供各種工作的訊息和機會,彼此交流。幾十年下來,在家庭、工作上各有成就,許多當初抱在手中的新生小孩,現都已長大成人,因此,不變的孫老師也已變成左擁右抱的孫奶奶了。
在人生的跑道上,如果沒有贏在起跑點,如何逆轉勝?
孫寶年教授一生奉獻教育,她不只在學業上指導學生,更與他們分享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使他們在愛的氛圍中看到自己的獨特及優勢,建立自信,終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
孫家班語錄:
• 人生的起點不重要,重要的是起點到終點過程中的成長斜率。
• 社會上的利益衝突較複雜,唯有「誠信」二字,得以面對所有的挑戰。
• 態度影響高度, 因此不問「能不能」, 而是問自己是否「盡力做好」。
• 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哪怕只是用鉛筆, 在紙上, 畫一條線。
• 堅持做對的事,有溫柔、慈愛的心,讓學生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進步、可以做到。引領學生, 讓學生能漸漸「看到自己的價值及優點」,慢慢培養自信心。
• 將每一點可用的物資用在最適合的點上。
• 學習「問問題」,用科學與理性思考,調整及改變思維,用不同面向探討解決問題。
• 邏輯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著重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
• 一日為師,終身服務,成為主裡的家人。
如同理查.羅爾神父在《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這本書提到,人生的第一階段被自我成就驅使,都是為工作和家庭而奮鬥,為成功而活。第二階段是由聖靈帶路,透過恩典與時間安靜的工作,有個更深層的來自上帝的聲音, 我們開始學會傾聽和服從,不論是事業或家庭,上帝總以我自己也無法明白的方式,帶領我向人生第二階段旅程邁進。生命的智慧在於悔改與轉變,面對人生第二階段的旅程,我開始學習沒有個性、不帶情緒, 對於發生的所有事情都不排斥,所有的結果都交付給上帝,完全接受上帝的奧秘;並深深體會:人生是一場旅行,信仰就是內心的旅途指南。
好評推薦:
「書中人物原本看來並非璀璨耀眼的鑽石,被啟發求知的熱忱,邏輯思考的訓練,耐心的誘導, 發展出屢挫屢試的執著,並凝聚出團隊相互激勵的文化, 建立了自信,也產出了各自選擇的成就, 為自己定義了嚮往的成功。」
——孫寶年(本書策劃人)
「書中四十多位作者多半是孫教授的學生,有仍在研究所打拚學位的學生,也有歷年畢業、進入食品界奮鬥的生命故事,內容充滿了突破困境的奮鬥過程。」
——林治平(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董事長及終身義工)
「孫教授是一位治學嚴謹、待人親切、對事正直,又滿懷一顆慈愛的心、關心學生的教授及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更以自己對知識的好奇與探究事理的熱忱,試圖感染及開啟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是耗費苦心。」
——黃榮鑑(台灣海洋大學前校長)
「研究計畫的思考、論文內容,老師比學生還清楚,改起論文來,常會一字一句的細看討論,並提供修改方向,這種付出,使得她的研究生們一生感念,以致每年接近她生日時,舉辦上百人的『孫家班』年度盛會,彼此交流。」
——潘冀(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國家文藝獎得主)
「我見識到媽媽無論大小事,即使看似山窮水盡仍不放棄,從容不迫換個角度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但不感到缺乏,反而有更新鮮難忘的經歷。這種處世觀點,在做沒有大筆經費、一分一秒都是火燒眉頭的獨立製片尤其珍貴。長期合作的資深監製給我取的綽號『PPP』(Perpetually Positive Pan 永遠樂觀的潘),就是從小榮獲孫家班教育的最佳驗證。」
——潘貝思(國際知名導演)
「跳越逆流,是我所熟悉的里程途徑。從冷門設計概念和改革時尚理想的艱辛,到榮封領航永續創業者的波濤中,母親猶如港前之燈塔,以堅穩和明亮的閃光定時指引,賦予航行船隻最大的勇氣和自由, 放心出海探索, 又可隨時返航,停泊避風,有所歸屬。」
——潘貝寧(英國永續時尚先鋒品牌Deploy創辦人及設計總監)
- 序一 我讀《跳越逆流》/林治平
- 序二 一位治學嚴謹又滿懷愛心的教授/黃榮鑑
- 序三 一輩子的夥伴/潘冀
- 序四 緣起/孫寶年
-
第一部 沒有贏在起跑點的成長歷程
-
各為翹楚的四位導生
-
李明元/職涯三次重開機,不斷開創人生新局面
-
游輝雄/從找不到定位的青春到「凡事都能做」的人生
-
黃德民/從金瓜石小鎮,展翼大中華
-
楊炳輝/影響我一生專業的啟蒙老師
-
-
在大學春風化雨的教授
-
蕭泉源/布袋漁村小子變公立大學校長
-
蔡震壽/驀然回首研發路
-
郭鴻均/留德英才早凋
-
鄔文盛/感恩的歲月
-
陳輝煌/有得必有失
-
郭建民/上帝關了一扇門,就為我開了另一扇窗
-
陳健生/笨才出頭天
-
李欣玫/獻給不被看好的年輕人
-
陳翠瑤/學習孫老師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
蔡政融/引領學生看到自己的價值
-
耿全福/常存感恩心,走過跌宕人生
-
吳智雄/效法典範,在人生每個職位上全力以赴
-
劉益成/人生就是一連串不期的偶遇
-
-
公務員中的異數
-
沙志一/從基層上到國際漁業談判桌
-
郭俊德/早殞的奇葩
-
翁秀貞/轉身,迎接下一個美好
-
-
在產業界中游刃有餘
-
張勝鄉/全神貫注,全力以赴
-
羅麗珠/憨膽向前衝
-
彭瑞森/印象深刻的三件事
-
林旭宏/那一抹茉莉花香
-
韓佩君/回大馬圓食品科學家夢
-
陳安嶸/英倫歷險記:帶隊闖蕩轉譯科學
-
周孟儒/用「學習」的價值觀,激發工作熱忱
-
莊蕙凌/千里馬逆游實記
-
-
奮力開創自己的一片天
-
楊海明/樂當兩岸土壤改善傳教士
-
李金星/在小漁村打造水產加工小巨人
-
林培吉/我的刀口人生
-
戴寶郎/正面積極人生路,不斷突破向前行
-
黃文良/我的創業與生命成長之旅
-
劉順貞/五◯後的第三人生
-
-
籌備海洋科技博物館共甘苦的同僚
-
施彤煒/海洋科技人跨域博物館世界
-
鄧怡齡/海科館籌建:漫長又艱難的過程
-
辛耘/遲到的學位,晚來的幸福
-
-
-
第二部 突破學習瓶頸 豁然見樹又見林
-
胡生沛/擺脫瞌睡蟲,重拾荒廢學業
-
盧恩得/破壞與建造的旅程
-
廖志遠/接受磨練,努力讓天賦發光
-
林慧茹/找到讓自己持續貢獻且有意義的事
-
陳浩恩/把握機會,勇於嘗試
-
黃夏/來台學習,開拓視野
-
林敬甄/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溫暖人心、充滿熱忱的人
-
魏豪育/從不愛唸書的學生,變成食品產業的精兵
-
蘇芓穎/印尼僑生的挑戰與學習
-
李文馨/保持熱情,時刻問「為什麼」
-
黃詩婷/成為一個自己喜歡且更好的人
-
陳冠嘉/Re-search 就是不斷的尋找
-
-
後記
-
潘貝思/逆流中的潮與境—孫寶年教授母親
-
潘貝寧/海洋燈塔—我的母親孫寶年教授
-
孫寶年/平凡中見傑出
-
-
附錄
-
孫家班博、碩士歷年論文目錄一覽
-
給孫家班的邀稿信
-
年度盛事 孫家班相見歡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