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內心不起,外境不生。
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觀心銘〉
禪宗二祖慧可曾說「覓心了不可得」,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觀心?又該從何觀起?
〈觀心銘〉詩偈是禪修心要,指出修行皆離不開身和心,重點在於參究心的作用。聖嚴法師從觀心的「原則」、「方法」以及「悟境」來詮釋〈觀心銘〉,為禪修者建立正確而具體的修行觀念與方法,從有相的次第修行,體證無相的「心本是佛」。
〈觀心銘〉不但適合時時自誦清心,透過聖嚴法師由淺入深的講解,更易理解禪法真義,照見本來面目。
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觀心銘〉
禪宗二祖慧可曾說「覓心了不可得」,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觀心?又該從何觀起?
〈觀心銘〉詩偈是禪修心要,指出修行皆離不開身和心,重點在於參究心的作用。聖嚴法師從觀心的「原則」、「方法」以及「悟境」來詮釋〈觀心銘〉,為禪修者建立正確而具體的修行觀念與方法,從有相的次第修行,體證無相的「心本是佛」。
〈觀心銘〉不但適合時時自誦清心,透過聖嚴法師由淺入深的講解,更易理解禪法真義,照見本來面目。
- 編者序
- ﹝導讀﹞領略憨山大師的修行心要
- 〔憨山大師介紹〕海湛空澄雪月光——憨山大師的禪修歷程
- 〔原文〕〈觀心銘〉
-
第一部 觀心原則
-
從教入禪,融合諸宗
-
認清四大假合
-
心如太虛空般圓滿
-
修行總歸一心
-
不隨妄想起舞
-
烏雲背後的陽光
-
-
第二部 觀心方法
-
只管回到方法
-
心不要像照相機
-
不著相不分別
-
-
第三部 觀心悟境
-
神通無法消除業力
-
靠自己不靠神通
-
沒有佛也沒有煩惱
-
- ﹝附錄﹞禪修指引的詩偈——憨山大師三「心銘」:〈澄心銘〉、〈觀心銘〉、〈師心銘〉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