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從視覺到聽覺,在詩情畫意裡沉浸傳統藝術之美:西漢帛畫、唐三彩、陽春白雪、梅花三弄……從先秦書法至明清音樂,來趟中國藝術之旅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7406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畢卡索:「談到藝術,第一是你們的藝術,你們中國的藝術!
我最不懂的,就是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跑到巴黎來學藝術!」

◤中國美術──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蘭亭序》是《蘭亭集序》的簡稱,又名《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等,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在書寫過程中,王羲之心情愉悅,臨水賦詩時喝了不少酒,因此整個書寫過程中王羲之一直是微醺的。在這種狀態下,王羲之書寫輕鬆流暢,整篇作品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儘管水準很高,但還是有好幾個地方出現了書寫錯誤。據說王羲之醒酒後曾為這幾處訛誤感到遺憾,嘗試重新書寫,結果寫了幾遍都不如第一幅滿意。原作儘管有幾處塗改,可是瑕不掩瑜,書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筆意躍然紙上。

【誰知筵上景,明日到金鑾】
〈韓熙載夜宴圖〉整幅圖包含五個場景,分別畫出韓熙載與其賓客舞伎們聽琴、觀舞、休息、請吹、送別等情節。韓熙載眉尖聳起,注視演奏者,沉醉其中又顯憂鬱之情。畫面中人物較多而不顯擁擠,起承轉合,運筆精湛,布置合理,色彩雅麗,顯示了畫家傑出的寫實能力和五代人物畫的獨特畫風。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富春山居圖〉為紙本水墨畫,是黃公望晚年的力作。它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的秀麗景色,松石挺秀,峰巒疊翠,雲山煙樹,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董其昌稱:「展之得三丈許,應接不暇。」在欣賞這幅畫時,董其昌竟覺得「心脾俱暢」。此畫無論布局還是筆墨,都給人以咫尺千里之感,使觀者不能不嘆為觀止。正如惲南田所說:「所作平沙,禿峰為之,極蒼莽之致。」

◤中國音樂──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高山流水千年調,白雪陽春萬古情】
〈陽春白雪〉是中國著名的古曲,最早的記載見於戰國時期宋玉的〈對楚王問〉一文。作者歷來多有異議,大部分認為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現存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表現的是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暢,節奏輕鬆明快。

【梅花三弄知否,紅塵幸與君廝守】
〈梅花三弄〉又名〈玉妃引〉、〈梅花引〉,是以梅花為表現內容的古琴曲,相傳為唐代琴家顏師古根據東晉桓伊所作的笛曲〈三弄〉改編而成的。樂曲借物詠懷,透過對梅花耐寒等特徵的描寫,來歌頌節操高尚和品格堅強之士。樂曲主題曲調在古琴的不同徽位(上准、中准、下准三個部位)上重複出現三次,故稱「三弄」。全曲表現了梅花凌霜傲雪的堅強品性,體現了中國古代士大夫的情操。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陽關三疊〉是唐代著名的送別歌曲,以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為基礎譜寫而成。
三疊唱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別無奈之情。「遄行,遄行」的八度跳進及「歷苦辛」的反覆出現,充分表達了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的無限關懷、留戀,情真意切,激昂沉鬱。

★本書特色:本書按照年代順序,向讀者介紹由先秦至明清時期中國古代藝術的發展狀況和成就。內容分為美術和音樂兩部分。美術部分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繪畫、雕刻、書法等作家作品。音樂部分則介紹了各個時期著名的音樂家、樂曲、樂器和音樂術語。
  • 前言
  • 第一章 先秦書法
    • 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
    • 青銅器上的文字—金文
    • 天下瑰寶—石鼓文
  • 第二章 秦風漢韻
    • 小篆的誕生
    • 隸書的崛起
    • 「古文字」與「今文字」
    • 《熹平石經》
    • 隸書八大名碑
    • 摩崖刻石
    • 兵馬俑
    • 畫像石、磚
      • 畫像石
      • 畫像磚
    • 西漢帛畫
    • 霍去病墓石雕群
  • 第三章 魏晉風度
    • 曹不興
    • 顧愷之
    • 《蘭亭序》
    • 《畫山水序》
    • 《敘畫》
    • 六法論
  • 第四章 隋唐大美
    • 《祭侄文稿》
    • 「顛張醉素」
    • 「百代畫聖」
    • 昭陵六駿
    • 三彩奪目
  • 第五章 五代繪風
    • 〈韓熙載夜宴圖〉
    • 「荊關董巨」
    • 黃家富貴
    • 徐熙野逸
  • 第六章 宋畫高意
    • 《林泉高致》
    • 「與花傳神」
    • 〈五馬圖〉
    • 米家山水
    • 蘇東坡「詩畫一律」
    • 帝王風流一時哀
    • 〈清明上河圖〉
    • 〈千里江山圖〉
    • 《圖畫見聞志》
  • 第七章 元代文人畫
    • 「書畫同法」
    • 〈富春山居圖〉
    • 「只釣鱸魚不釣名」
    • 「胸中逸氣」
    • 「乾坤清氣」
  • 第八章 明清藝苑
    • 浙派鼻祖
    • 江夏小仙
    • 吳門四家
      • 沈周(1427-1509)
      • 文徵明(1470-1559)
      • 唐寅(1470-1524)
      • 仇英(1482-1559)
    • 白陽山人
    • 青藤道人
    • 南陳北崔
      • 陳洪綬(1598-1652)
      • 崔子忠(約1574-1644)
    • 四王吳惲
      • 王時敏(1592-1680)
      • 王鑑(1598-1677)
      • 王翚(1632─1717)
      • 王原祁(1642-1715)
      • 吳歷(1632-1718)
      • 惲壽平(1633-1690)
    • 八大山人
    • 苦瓜和尚
    • 揚州八怪
    • 海上三任
      • 任熊(1823-1857)
      • 任頤(1840-1895)
      • 任薰(1835-1893)
    • 苦鐵畫氣
  • 第九章 先秦音樂
    • 音樂術語
      • 侈樂
      • 巫樂
      • 淫樂
      • 禮樂
      • 雅樂
      • 六藝
      • 六樂
      • 八音
      • 鄭衛之音
      • 楚辭
      • 《樂記》
    • 遺存樂器
      • 賈湖骨笛
      • 骨哨
      • 陶塤
      • 曾侯乙編鐘
    • 名曲名著
      • 《碣石調·幽蘭》
      • 《高山流水》
      • 《陽春白雪》
    • 音樂家
      • 師涓
      • 師曠
      • 伯牙
      • 高漸離
  • 第十章 秦漢音樂
    • 音樂術語
      • 樂府
      • 相和歌
      • 百戲
    • 遺存樂器
      • 箜篌
    • 名曲名著
      • 《胡笳十八拍》
      • 《廣陵散》
    • 音樂家
      • 李延年
      • 蔡邕
      • 蔡琰
  • 第十一章 魏晉南北朝音樂
    • 遺存樂器
      • 方響
      • 琵琶
      • 筚篥
    • 音樂家
      • 蘇祗婆
      • 嵇康
  • 第十二章 隋唐五代音樂
    • 音樂術語
      • 燕樂
      • 梨園
    • 名曲名著
      • 《霓裳羽衣曲》
      • 《梅花三弄》
      • 《陽關三疊》
    • 音樂家
      • 萬寶常
      • 李隆基
      • 李龜年
      • 雷海青
      • 許和子
  • 第十三章 遼宋金元音樂
    • 音樂術語
      • 瓦舍與勾欄
      • 雜劇與南戲
    • 遺存樂器
      • 嗩吶
    • 名曲名著
      • 《瀟湘水雲》
      • 《海青拿天鵝》
      • 《寒鴉戲水》
  • 第十四章 明清音樂
    • 音樂術語
      • 說唱音樂
    • 遺存樂器
      • 二胡
      • 京胡
    • 名曲名著
      • 《平沙落雁》
      • 《十面埋伏》
      • 《霸王卸甲》
  • 附錄 中國畫淺識
    • 中國畫的分類
      • 人物畫
      • 山水畫
      • 花鳥畫
    • 中國畫的常見形式
      • 中堂
      • 條幅
      • 扇面
      • 小品
      • 鏡片
      • 捲軸
      • 長卷
      • 冊頁
      • 鬥方
      • 屏風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