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拆破生活的「謊言」,在情緒潰堤之前:氛圍重建×性格解析×金錢控制×行為探討,著手每一處細節,揭開「偽裝」的人生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7309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總是主張「以和為貴」的人,往往第一個暴走?
從小生活在讚美中,「自由」也受到了相應的損害?
經常出現「壓力型幻覺」,先問問「自我重要感」是否過高?

當我們擁有的越來越多,內心卻越來越負擔;
生活中的每一道細節,你都細細品味過了嗎?

▎明明是最親密的家人,為何卻感到無比束縛?
你眼中的「愛」,是否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家人之間的衝突,往往源自於一方認為另一方不領情,
「我是真心為你著想,你卻只聽外人的!」
——其實,你愛的從來就不是家人,而是你自己。
這種「自作多情」得不到回報,實際被你「愛」的人則充滿痛苦……

►「相愛」的感覺可能只是一種純粹的、自私的情感,與愛的真實含義截然相反。在不了解愛的真實含義的情況下去愛別人,其實是一種束縛。真正的愛意味著自由──當我們真心愛某人的時候,我們會愛他的優點、他的能力,為他的幸福而感到幸福,而不是只考慮我們自身。

▎停止為失敗找藉口,克服內在負面人格
「我不是故意的!只是事情太多忘記了……」
是否常聽身邊的人說這句話?甚至這個人就是你自己?
面對他人的不滿與抱怨,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撇清責任,
首先想到的不是「我造成了別人困擾」,而是「如何才能不被怪罪」。
殊不知,這種自私性格所帶來的,只是更為沉重的枷鎖……

►當某個人用一個根本不可靠的藉口來掩飾自身的錯誤行為,那麼他的腦海中就會冒出很多理直氣壯的理由來支持他的觀點,並認為自己這樣的藉口是有憑有據的。爭論之所以顯得愚蠢,是因為這樣做通常會激怒與他談話的人,接下來必將是一系列的「回嘴」──這是被激怒後一種非理性邏輯的表現──最後的收場,將是帶有孩子氣的無理取鬧。

▎換個角度思考,重新審視「良善」行為
當我們做出一件看起來很正面的事情,內心在想些什麼呢?
「快來稱讚我!」「我品格高尚!」「你很感動吧?」
探討行善背後的動機,會發現許多人其實既自私又虛假,
他們並未真正了解對方的需求,只是渴望得到行善後的「回報」。
自私的善行帶給我們無形的壓力,在不知不覺中損耗熱情……

►當某人總是擺出一副好人的姿態,他這種「好人」能好到哪裡去呢?在我們偽裝自己、表演給別人看的時候,我們能夠用一種輕鬆或相對輕鬆的姿態去挖掘自我;但是在我們把自己都騙了的時候,想要發現這一點是很難的。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偽善者,如果我們想去挖掘善行真實存在的基礎,首先就要拋棄那種「我們比別人更加優秀」的念頭。

〔本書特色〕
人們在社會中追名逐利,常常忽略了生活的本質:追求成功的動機是什麼?不正是為了使生活更加美好嗎?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隨著地位的提升,人們彷彿陷入了泥淖,前途茫然而未可知……本書從家庭氛圍與教養方式說起,到時間管理、財務分配與性格解析,幫助讀者建立積極的人生觀,以輕鬆愉快的心態過好每一天。
  • 第一章 家庭事宜
  • 第二章 教育孩子
  • 第三章 良好的教養
  • 第四章 時間的利用
  • 第五章 金錢的壓力
  • 第六章 一些怨恨
  • 第七章 藉口與託辭
  • 第八章 如何克服敏感的個性?
  • 第九章 自私的痛苦
  • 第十章 行善的自私
  • 第十一章 另一種觀點
  • 第十二章 大學女生最需要的東西
  • 第十三章 消遣
  • 第十四章 過好每一天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