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對於孩子,你給的是愛還是傷?」
第一本來自學校輔導教師的十年校園觀察紀錄
累積53萬人次UDN人氣部落格「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32篇孩子的真實故事,呈現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
哪一種關係,最令孩子感到痛苦?
不是霸凌、不是成績,而是每天密切互動的大人!
作者從多年的校園輔導教師和諮商、演講工作坊經驗,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並非偶然,多半與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而究竟什麼最讓孩子感到痛苦?考不好?睡不飽?被禁足?都不是——這些學齡世代孩子最大的困擾,竟來自和他們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的關係!
壞掉的大人們常說……
「你這樣我怎麼吃得下、睡得好!」
————總是在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時處在「孩子狀態」的父母。
「如果哪天能不操心他,我就謝天謝地了!」
————總是把孩子當「無能的人」、看不見孩子優點的父母。
「我常想乾脆別管了,但就是放不下!」
————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無法放手的高控制慾家長。
受傷的孩子們會說……
「我想……,但是我爸媽不會答應的。」
————看著總是訴說委屈的父母,孩子會以體貼順從回頭照顧父母內心的缺憾。孩子逐漸長大後,有了不同想法、卻得不到父母支持時,會下意識地犧牲自我主張,以壓抑內心深處可能背叛父母的罪惡感。
「不論我再怎麼努力,都不會被肯定。」
————青少年時期,孩子會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但若得不到父母或師長的肯定,長大後,便會開始證明自己的無能。
「我不想跟大人講,反正講了也沒用。」
————說著尊重、支持卻不善於靠近孩子的父母,無法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獨立自主,但自小貧乏的情感經驗,卻容易形成在社會、職場上的人際疏離。
一本為孩子獻給父母師長的真情書────
你得知道,
────孩子在真正向你求援前,是多麼努力地撐著
你得理解,
────孩子很怕增添你的麻煩
你得明白,
────孩子站起來走向你的路途有多麼漫長
你得記得,
────孩子時刻都在觀察你是否願意傾聽、支持他
孩子是世界最美好的總和,帶著傷的我們,怎麼做才能和孩子一起獲得幸福?
給孩子力量,也需要刻意練習!
作者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許多受了傷的孩子,以及那些與孩子互動最緊密的大人——父母師長、親戚長輩……讓大人練習陪伴、和孩子建立起穩定的情感連結:關懷、尊重、支持與肯定,這將使孩子逐漸看到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值得被重視與被愛,並且被允許活出屬於自己的姿態。
第一本來自學校輔導教師的十年校園觀察紀錄
累積53萬人次UDN人氣部落格「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32篇孩子的真實故事,呈現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
哪一種關係,最令孩子感到痛苦?
不是霸凌、不是成績,而是每天密切互動的大人!
作者從多年的校園輔導教師和諮商、演講工作坊經驗,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並非偶然,多半與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而究竟什麼最讓孩子感到痛苦?考不好?睡不飽?被禁足?都不是——這些學齡世代孩子最大的困擾,竟來自和他們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的關係!
壞掉的大人們常說……
「你這樣我怎麼吃得下、睡得好!」
————總是在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時處在「孩子狀態」的父母。
「如果哪天能不操心他,我就謝天謝地了!」
————總是把孩子當「無能的人」、看不見孩子優點的父母。
「我常想乾脆別管了,但就是放不下!」
————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無法放手的高控制慾家長。
受傷的孩子們會說……
「我想……,但是我爸媽不會答應的。」
————看著總是訴說委屈的父母,孩子會以體貼順從回頭照顧父母內心的缺憾。孩子逐漸長大後,有了不同想法、卻得不到父母支持時,會下意識地犧牲自我主張,以壓抑內心深處可能背叛父母的罪惡感。
「不論我再怎麼努力,都不會被肯定。」
————青少年時期,孩子會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但若得不到父母或師長的肯定,長大後,便會開始證明自己的無能。
「我不想跟大人講,反正講了也沒用。」
————說著尊重、支持卻不善於靠近孩子的父母,無法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獨立自主,但自小貧乏的情感經驗,卻容易形成在社會、職場上的人際疏離。
一本為孩子獻給父母師長的真情書────
你得知道,
────孩子在真正向你求援前,是多麼努力地撐著
你得理解,
────孩子很怕增添你的麻煩
你得明白,
────孩子站起來走向你的路途有多麼漫長
你得記得,
────孩子時刻都在觀察你是否願意傾聽、支持他
孩子是世界最美好的總和,帶著傷的我們,怎麼做才能和孩子一起獲得幸福?
給孩子力量,也需要刻意練習!
作者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許多受了傷的孩子,以及那些與孩子互動最緊密的大人——父母師長、親戚長輩……讓大人練習陪伴、和孩子建立起穩定的情感連結:關懷、尊重、支持與肯定,這將使孩子逐漸看到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值得被重視與被愛,並且被允許活出屬於自己的姿態。
- 書封
- 推薦序 如果這是一本校園輔導手冊 余懷瑾
- 推薦序 看見實踐「愛的行動」的希望 胡嘉琪
- 學校教師、心理師齊聲推薦
- 目錄
- 前 言 嚴肅地看待每個來訪的生命
- Part Ⅰ 受傷的孩子與渴求愛的靈魂
- 01 孩子活的是誰的人生?
- 02 當孩子口中只剩下「不知道」
- 03 活在「無力世代」?
- 04 都是 they 的錯!──當孩子出現「託付心態」
- 05 只是「消極配合」?──當孩子不願再和你對話
- 06 討愛的孩子?
- 07 說不出口的困境?──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
- 08 你是回到「孩子狀態」的大人嗎?
- Part Ⅱ 壞掉的大人與令人窒息的愛
- 09 你的一句話,傷了孩子一生
- 10 孩子的未來,你決定?
- 11 別讓孩子複製你的委屈
- 12 現在的孩子很有事?
- 13 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廢?
- 14 為什麼你無法對孩子放手?
- 15 沒有叛逆期的孩子們
- 16 冷漠的大人與疏離的孩子
- Part Ⅲ 在關係中帶給孩子更多的力量
- 17 老師,你願意相信我嗎?
- 18 成為他人身邊穩定而堅強的存在
- 19 改變,一次一點點就好
- 20 你是否不曾好好聽孩子把話說完?
- 21 「微諮商」的力量
- 22 助人工作者一定得「做點什麼」嗎?
- 23 在真實的生活中了解自己──心理測驗的迷思
- 24 剛剛好的陪伴
- Part Ⅳ 那些從孩子身上學到的事
- 25 是幫助孩子,還是幫助你自己?
- 26 從陌生到熟悉
- 27 慢慢來,比較快!
- 28 你和孩子的互動是真誠的嗎?
- 29 面對暴衝的靈魂,你準備好了嗎?
- 30 青少年輔導諮商的售後服務
- 31 傾聽的本事
- 32 助人工作不只是良心事業,更是專業
- 結 語 在另一個場域中繼續守護孩子的成長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