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走!去雜貨店買故事:博物館×高中協作的臺南地方學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7537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自風和日暖的鹽分地帶,到鬱鬱蔥蔥的淺山地區,
一路探尋老店隱藏的生命故事,找回與地方的情感連結

你印象中的雜貨店,是什麼樣子?是店主親切的鄰里補給站?還是空氣中瀰漫甜味、香氣與笑聲的歡樂國度?有人說,在隨處可見連鎖商店的時代裡,雜貨店終將走入歷史,但在人聲鼎沸的市場、遲暮再生的眷村、人口外移的海濱,無論何處,總有家雜貨店靜靜佇立著,與地方一同生息,照顧當地人的需求,陪伴地方邁向未來,才沒這麼容易被時間給淘汰!

|每一家雜貨店,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模樣|
以「雜貨店」為名的零售商店,乍聽之下好像都很相似?但只要跟著踏查腳步走近細看,你會發現每家雜貨店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
˙瀰漫漢方香氣的中藥行兼雜貨店,不僅販售大眾口味的零食、古早味糖果,連昂貴的冬蟲夏草都能找得,兼具多元與彈性
˙只給客人「好康」的雜貨店,從買賣日常用品、現炸點心、自栽水果,代客叫車到美髮服務通通有,多方經營回應顧客的需求
還有未設招牌,甚至沒有門牌地址,但在地學子都知道的零食樂園;因應地方人群變遷,引進異國商品,不僅服務新客群,也發掘新商機的老雜貨店......從店主、店名、選物、陳設,都有其獨到的經營理念及策略,店家隱藏的生命故事,精采程度超乎你我的想像!

|雜貨店不只是店鋪,更是認識地方的窗口|
欲愛啥?只要向雜貨店「注文」(tsù-bûn,預訂)一聲,店家便會備妥,甚至變身快遞幫你送到家;找不到想買的商品?店家為你尋找貨源,你需要的,雜貨店使命必達!這樣的職人精神,讓雜貨店不只是買賣交易的店舖,也是一地人情互動的縮影;是跟隨社區發展、回應居民需求的場所,也是映現臺南日常風景的窗口。雜貨店內商品的選擇,折射出當地風土環境與經濟條件;透過老闆娓娓道來的店舖歷史,更能一探地方的流轉與興衰。本書以多元視角凝視雜貨店日常,邀請讀者一同認識地方的風俗與人情。

|化理念為行動,認識臺南,共寫臺灣的故事|
本書由國立成功大學「公眾歷史與博物館研究室」團隊與八所臺南高中職、超過兩百位師生攜手合作,以「雜貨店」為經,「田野調查」為緯,開啟一場歷時兩年多的奇幻之旅,透過踏查紀錄,擦去貼在雜貨店上「陳舊」、「過時」的標籤,讓我們重新看見其特色與價值。
其中有研究人員以專業觀點主持踏查計畫及提供行動指南;有不同領域教師以多元觀點跨科合作、激盪出嶄新的教學計畫與方法;參與調查的學子更在教師及專業研究人員的引導下,學習何謂田野調查,並以澄澈的眼光發掘在地故事。而今,作者群將過程中的收穫與感動凝鍊於書頁中,讓我們跟著本書一起出發,繼續這趟旅程,到雜貨店買個值得回味的好故事吧!

|編排彩蛋|
˙一店一故事:精彩故事大公開!從明星商品、店家小祕密認識雜貨店與地方的關係。
˙買故事的入門手札:「眉角」不藏私!揭密詳細操作步驟,手把手教你做出具體成果。

|專文推薦|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代理局長 陳修程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長 鄭新輝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張隆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黃貞燕

博物館與「小眾」一起貼近「大眾」,讓少數人的發現被更多人看見,一同自造地方歷史;同時,在實踐理念、生成展覽之外,也讓師生發現新的學習途徑。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代理局長 陳修程

好奇臺南的校和館如何跨界嗎?好奇師生去雜貨店買了哪些故事嗎?跟著此書,您會找到一個好方法,重新思考學習、重新認識臺南!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長 鄭新輝

這是一本屬於大家的臺南人生命史!學生們走出教室、館員們走出博物館、學者們走出研究室......在人與物的生命史故事中,重新理解地方文化的豐富意義,分析社經網絡的深層影響,並思考未來故鄉的嶄新風貌。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張隆志

這項出版計畫,使得讀者們有一個好的思考與行動框架,讓地方的各種生活單元,都具有如此被透視與深度解讀的可能性,讓所有關懷家園與土地的人,都可以找到新的路徑。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黃貞燕

【本書特色】
˙重新看見傳統產業的價值:透過本書,讀者可感受雜貨店呼應地方需求的職人精神、與居民的互動連結,發現在連鎖超商遍布的時代,雜貨店不被取代的價值。本書更有新世代學子與傳統雜貨店間跨世代交流的珍貴動人場景。
˙田野調查與實作的行動指南:本書是博物館單位與高中師生的跨領域合作實例,不僅記錄珍貴的課堂風景,書中更提到實作相關之操作理論、調查注意事項等,兼具專業性與實用性,可作為各領域探究與實作課程的參考指南。
˙地方書寫與市民共筆協作的範例:本書透過不同領域人員的跨界協作,以多元觀點進行踏查,記錄與地方雜貨店交流互動的經歷,呈現鮮少被人關注的故事,不僅為讀者開啟認識地方的新視野,更為臺南地方史及臺灣歷史增添立體感,也是共筆書寫精采範例。
  • 序1 館校共筆地方知識─從雜貨店買故事開始/陳修程
  • 序2 跨界的共鳴─館校合作讓學習沒有極限/鄭新輝
  • 序3 尋訪kám-á店、展望新臺南/張隆志
  • 序4 認識我們的家園─博物館方法與協作的可能性/黃貞燕
  • 前言─跨出博物館後的無限可能/謝仕淵
  • 買賣間藏著的地方學
    • 非關舊時光,雜貨店是認識臺灣的窗口/謝仕淵
    • 「看看」招牌怎麼說/黃美惠
    • 店裡的女人們/謝仕淵
    • 經營的不只是生意,更是生活!/洪綉雅
    • 服務地方的雜貨店家族/洪綉雅
    • 與地方大有關係的小眾商品/黃美惠
    • 雜貨店的全球在地化/黃美惠
    • 夾縫中的雜貨店─在政府、法律、日常慣習與生存法則之間/謝仕淵
  • 走進店裡
    • 收藏眷村記憶的立強商號/蔡佳燕
    • 由家撐起的振旭商號/黃美惠
    • 飄著中藥香的仁安堂/江旻蓉
    • 多邊經營的和康行柑仔店/黃美惠
    • 記憶舊地名的阿嬤柑仔店/吳昭彥
    • 伴隨聚落作息的豐成商店/莊婉瑩
  • 我們這樣認識地方
    • 從敢知臺南到𥴊知臺南/黃美惠
    • 跨界「實作」,尋獲一○八課綱的課程意義/蘇瑛慧
    • 「探究」地方的入口/汪雪憬
    • 館校協作的「微學習」/許孟怡
    • 開始認識地方的「自主學習」/林月娥
    • 博物館x高中激發的「多元」觀點/陳鈺昇
    • 「地歷」.地利.地力/陳宜君
    • 意想不到的跨界組合!「國」x「術」x「館」/王煜榕、游薏雙
    • 地方podcast,這集談談臺南雜貨店/黃美惠
  • 圖片出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