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137352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驚悚!揭露你所不知的恐怖真相!原來手機和網路這樣「駭入」你我的大腦!
★熱銷!瑞典版長踞排行榜42週不墜,日文版突破60萬冊!
★獨創!從腦科學和人類進化角度出發,教你與數位科技和平共處的身心安穩之道。

為什麼比爾蓋茲不給小孩用手機、賈伯斯不讓孩子碰iPad?
注意力喪失的時代,你不得不面對的手機依存問題!

你一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電腦螢幕上?
為什麼社群媒體這麼方便,卻能免費使用?
為什麼越來越多高科技名人,禁止家中的孩童使用3C產品?

我們面對的現實是:
•人們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每天平均盯著手機4小時。
•手機沒有讓人類升級為2.0版,反而降級成為0.5版。
•光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學習效果、記憶力和專注力就會變差。
•社群媒體具有煽動腦部獎勵中樞的機制,APP是採用能使腦部釋放快樂物質的「報酬系」機制而開發的。
•開發出臉書「讚」功能的人表示,網路成癮的危險性跟海洛因有得拚。
•你花費了大把時光漫遊網際,也讓大企業厚實了營收。

教育大國瑞典帶給全世界的震撼之作!
瑞典國民心理學家最新的腦科學研究!
世界級暢銷書,帶你看清真相、找回身心優勢!

安德斯・韓森在本書中分享獨到見解和客觀證據,讓我們明白人類的腦袋其實無法適應快速變動的科技,因此我們的壓力指數飛天、睡眠品質低劣、再也無法專心,各類假訊息傳染病、數位忌妒、注意力殘留、自戀流行病……層出不窮,而憂鬱和焦慮等症狀更成為跨國的通病。面對這些衝擊和影響,韓森發出了諸多提醒與具體的因應之道,是每個現代人必讀的重要著作。

【專業推薦】
許瑞云(身心靈暢銷書作者、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
張立人(《APP世代在想什麼?》作者)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日本讀者盛讚:
★作者在本書中告訴我們如何在數位化世界有效維持人類原有的機能,讓我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獲得滿足,是兼顧腦科學、生物學、社會學,且實驗豐富又非常有說服力的一本書。
★從科學實證(大腦的進化與遺傳學)來說明有關手機使用的問題,易讀易懂,但並未完全否定手機,讓人頗有好感。
★書中「孩子從小就有手機的危險性」讓人毛骨悚然,有孩子的父母請務必一讀。
★很想把本書介紹給為了讓小孩安靜下來而把手機塞給他們的父母。
★本書可說是對數位化未來敲響了一記警鐘,同時也提供了處方,非常有一讀的價值。
★本書著眼於生物進化與人類生活環境之間的落差,對手機依賴的弊害及我們應如何生存於數位化社會提出種種疑問。我們到底需不需要透過手機獲得這些無用又會造成負擔的情報,是今後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對於「為什麼社群媒體這麼方便,卻又能免費使用」有疑問的人,本書絕對必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你無意間使用手機的時間,對大企業來說,都可以換成收入(時間真的就是金錢)。
★了解真相之後,令人毛骨悚然。但也因為知道了真相,才有辦法思考如何改善。
★集結了眾多人類智慧與專注力而製造出來的手機,反而奪去了人類的智慧與專注力,真的非常諷刺。手機雖然是非常便利的東西,但是我們也應該思考與它相處的方式。作者提出的解方也非常有趣。
★對目前使用手機的方式毫無疑惑的人,本書會讓你耳目一新。
  • 書封
  • 作者簡介
  • 前言 為何我們的生活變舒適,精神狀態卻變糟了?
  • 推薦序 人生的聖典
  • 目錄
  • 第1章 人類歷史建構於無手機的情境下
    • 為何人類無法適應現代?
    • 人並沒有因應現代社會而進化
    • 情感是生存所必須的戰略
    • 下判斷時,是情感在支配我們
    • 負面情緒擺第一
  • 第2章 壓力、恐懼和憂鬱都負有任務
    • 壓力系統的形成過程
    • 人體的火災警報器──杏仁核(扁桃體)
    • 專題 適度承受一些壓力吧!
    • 即時動作的杏仁核
    • 專題 當眾發言的恐懼
    • 不安──可能出現的威脅
    • 連不合理的不安都合乎道理
    • 憂鬱是天然的防護衣?
    • 專題 不安是人類特有的現象
    • 長期壓力的代價
    • 憂鬱症狀──是為了預防感染?
    • 用言語表達情感很重要
    • 警告旗
    • 不見得必然是「強者生存」
  • 第3章 智慧手機是我們最新的毒品?
    • 多巴胺的任務
    • 腦部總是喜好新事物
    • 熱愛「說不定……」的腦部
    • 「或許……」讓人想用手機
    • 煽動獎勵中樞的社群媒體
    • 矽谷內滿是罪惡感
    • 專題 什麼樣的人會得手機成癮症?
    • 資訊科技業高層不給孩子用智慧手機
    • 輕易就被數位世界的旋轉木馬繞得暈頭轉向
  • 第4章 專注力才是現代社會的珍貴寶物
    • 多工的代價
    • 腦部效能愈差時,愈會自我獎勵
    • 有限的工作記憶
    • 即使是靜音模式,手機依然造成干擾
    • 光是連結就會讓人分神
    • 反覆訓練讓注意力更加渙散
    • 手寫筆記勝過PC
    • 建構長期記憶需要專注力
    • 腦袋最愛走捷徑
    • 谷歌效應──資訊無法成為記憶
    • 對周遭漠不關心
    • 專題 因為多工而錯置的記憶
  • 第5章 螢幕對心理健康與睡眠的影響
    • 專題 因為手機而憂鬱?
    • 被低估的睡眠
    • 我們為何要睡覺?
    • 壓力「加上」螢幕有礙睡眠
    • 黑夜中的藍光
    • 電子書vs.紙本書
    • 感受程度因人而異
    • 專題 螢幕甚至會影響食欲?
  • 第6章 社群媒體──現代最強的「影響者」
    • 人類的腦袋最愛負面傳聞
    • 終生具有社交性
    • 人生中有數年光陰被臉書奪走
    • 專題 一生之中能夠認識多少人?
    • 我們想說說自己
    • 社群媒體愈用愈孤單
    • 專題 薄弱的自我檢視
    • 社會地位對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 數位世界裡的嫉妒
    • 臉書降低了人生滿意度
    • 專題 最嫉妒什麼?
    • 社群媒體從各個面向影響我們
    • 社群媒體使女孩失去自信
    • 他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
    • 社群媒體會扼殺共鳴的能力嗎?
    • 是誰在支配你的關注?
    • 數位化世界的軍備競賽
    • 需要什麼商品,取決於我們自己
    • 「我們自己vs.那些傢伙」血染的歷史
    • 不實報導的擴散機制
    • 該是時候進行數位排毒了
  • 第7章 變傻的孩子們
    • 兒童的手機成癮
    • 在多巴胺最活躍的青少年時期更應禁止喝酒
    • 不適合幼兒的平板學習法
    • 專題 為什麼額葉最後才成熟?
    • 喪失延遲享樂的能力
    • 校內的手機──是敵人還是夥伴?
    • 拿走手機、提升成績
    • 年輕人愈來愈睡不著
    • 年輕人精神失調的狀況激增
    • 長期調查的結果也相同
    • 網路可隨身攜帶的時代
    • 精神狀態vs.依賴
    • 螢幕使用時間的概念
  • 第8章 明智的對策──運動
    • 資訊海嘯
    • 少量運動也有效果
    • 專注力為何會提升?
    • 不論老少,運動都能預防壓力
    • 應對壓力的心靈安全氣囊
    • 現代人運動量愈來愈少
    • 所有的運動都有效
    • 專題 我們的身材太誇張!
  • 第9章 要腦部去適應手機嗎?
    • 我們的智商在下降
    • 計程車司機腦部變化的原因
    • 「鐵路暈眩」與「數位化暈眩」的決定性差異
    • 數位化影響快到來不及研究!
    • 我們正在失去什麼?
    • 人類還在進化嗎?
    • 心理問題切莫掉以輕心
    • 人類並非幸福的生物
    • 為了不因科技而退化
  • 第10章 結語
  • 數位化時代的建議
  • 謝辭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