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訓詁學

作者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7504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小學不小!!

★中文系「最科學」的一門課★
|詩詞賞析、古籍研讀、國文教學必備知識|

中國小學──文字、聲韻、訓詁,可謂中國一切學術之基礎。三者各為專業,但又不可分割,蓋訓詁中亦有形訓、聲訓方法之故,為一博大精深之學問。訓詁學過往為大學中文系、國文系必修之課程,蓋凡研讀古籍、賞析詩詞之美,倘不明字詞之義又如何能領略古人之所言說;而從事國文教學工作,作字詞解釋也不離訓詁。
本書乃就其名義、歷史發展演變,及具體操作方法、術語、條例等論述,並側重於其內容之引申、假借、異辭辨析等方面闡說,為作者教學數十年積累之結晶,定當有裨於後學。
  • 自 序
  • 第一章 訓詁的名義
  • 第二章 訓詁的範圍
    • 一、語言方面
    • 二、文字方面
    • 三、義蘊方面
    • 四、特殊問題
  • 第三章 訓詁的歷史
    • 一、萌芽時期
    • 二、奠基時期
    • 三、發展時期
    • 四、研究時期
  • 第四章 訓詁的內容(一)──研形與審音
    • 一、研形
    • 二、審音
  • 第五章 訓詁的內容(二)──求本義
    • 一、本義
    • 二、引申義(詳見第六章)
    • 三、叚借義(詳見第七章)
    • 四、新生義(詳見第八章)
    • 五、特殊用義(詳見第八章)
  • 第六章 訓詁的內容(三)──說引申義
    • 一、引申義之變化性質
    • 二、整理之依據與方法
    • 三、整理作業之實例
    • 四、結語
  • 第七章 訓詁的內容(四)──明叚借義
    • 一、前言
    • 二、叚借之成因
    • 三、叚借之條件
    • 四、餘論
  • 第八章 訓詁的內容(五)──相對異辭之辨析及其他
    • 一、析義
    • 二、其他
  • 第九章 訓詁的方式
    • 一、互訓
    • 二、義界
    • 三、推因
    • 四、形訓
    • 五、音訓
    • 六、義訓
  • 第十章 訓詁的用語
    • 一、猶、猶言
    • 二、讀如、讀若;讀為、讀曰;當為、當作
    • 三、之言、之為言
  • 第十一章 訓詁工作者應有之態度
  • 第十二章 訓詁的條例
    • 一、聲訓條例
    • 二、形訓條例
    • 三、義訓條例
  • 參考書目
  • 附錄一 春秋三傳「東其畝」解
    • 一、問題的提出
    • 二、過去的解釋
    • 三、解釋的疑點
    • 四、問題的解決
    • 五、結論
  • 附錄二 論倒言之訓
    • 一、問題的提出
    • 二、古語有不同於今語者
    • 三、方位詞的不同用法
    • 四、結語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