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9/2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65185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陽明山,一座被「茶」塑造的山
「茶」為這座山帶來了多元的族群,更讓這座山與世界相連

  走在陽明山國家公園中,你是否曾經注意到:
  有些茶樹混生在雜木林中,附近還有用途令人好奇的石屋遺跡?
  走在許顏橋、三板橋上,你是否曾經好奇,是誰修築了這些道路?
  其實,這些都是兩百年前,一種特殊的人為生產活動在山留下的線索。

  今天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範圍,早在十八世紀便有先民發現環境適合種茶,並將山丘改造成茶園。十九世紀西方人拍攝的大屯山照片中,山坡上遍佈茶園,這裡已是重要的茶產區。

  茶產業不可能憑空而生,是人帶來了茶種和技術,因此茶產業史也是人群的歷史。大屯山原是平埔族活動空間,清代漸有福建泉州、漳州和廣東等地的移民向平埔族租地種茶。人群也帶來信仰,三芝的尪公信仰,三芝、淡水的九庄輪祀大道公,士林的合諴宮媽祖遶境,都與種茶密切相關。今天陽明山上的許多古道、橋樑,也是因應早年運茶需求而建造。茶產業讓多元族群共同生存在這片土地上,歷史上卻沒有發生過械鬥的紀錄。簡言之,茶業塑造了陽明山的人文地理。

  陽明山也因為「茶」,成為一座與世界相連結的山。這些茶經過大稻埕、淡水外銷至歐美各國。日治時期,因應國際競爭,總督府推動茶產業轉型。陽明山本地茶農合資成立公司,購入機器,改變製程,甚至率先投入生產紅茶,開創榮景。戰後,臺茶繼續蓬勃發展,1970年代的巔峰時期,使得大屯山區出現製茶場林立的盛況。80年代的尾聲,國際出口減緩,島內市場右面臨中南部茶葉競爭,加上勞動人口流向製造業,陽明山的茶產業始步下歷史的舞台。

  如今陽明山上的茶產業的榮景不再。然而,造訪陽明山的遊客,倘若細心觀察,仍然可以找到野化的百年老茶樹,或發現石造的茶寮遺跡,可以走在茶農、茶商往返的古道上,那些因茶產業而生根的民間信仰也存續不絕。這座山自然與人文的對話,仍然在時間中持續地進行著。

本書特色

  ★ 第一本有關陽明山茶產業史的專書,看見兩百年來陽明山茶產業變遷。
  ★ 了解今日陽明山人文地理,橋樑道路、住民記憶、民間信仰中茶產業的影響。
  ★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調查,歷經三年計畫研究成果。
  ★ 師大台史所助理教授陳志豪研究撰寫,從清代土地契約、商業紀錄,日治時期土地與產業調查報告,加上田野調查、訪問地方耆老,完成這本貫通古今的陽明山茶業史。
  ★ 內附彩色照片,讀者可按圖索驥尋訪陽明山茶業遺跡。
  • 推薦序一/尋訪百年前大屯山區的茶園──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曾偉宏
  • 推薦序二/追尋茶樹起源與帶來茶樹的先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副場長/邱垂豐
  • 作者序/《草山紅》與公眾史學的嘗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本書作者/陳志豪
  • Ⅰ 稜線上的茶樹
    • │一│歷史視線的說明
    • │二│寫書的基礎
  • Ⅱ 山坡上的茶園
    • │一│地形與氣候
    • │二│歷史影像與文字記錄
    • │三│從地圖中「消失」的丘陵茶園
    • │四│讓我們找出「消失」的茶園
  • Ⅲ 茶樹與茶農的身世
    • │一│大屯山區的茶樹起源
    • │二│漢人移民與茶樹栽種
    • │三│多元的茶產業與族群
    • │四│茶樹栽種與民間信仰
    • │五│茶葉的旅程
  • Ⅳ 茶業公司與產業發展
    • │一│從兼作到專業化的茶園
    • │二│臺、日合作的製茶嘗試
    • │三│「以地為名」的茶業公司
    • │四│茶業公司的經營
    • │五│產業轉型與茶業公司
  • Ⅴ 茶葉的調查
    • │一│十九世紀晚期的對外貿易
    • │二│地方民情與產業概況
    • │三│沒有大屯山的茶葉調查
    • │四│地權與茶葉調查
    • │五│大屯山區的生產調查
    • │六│調查報告與產業危機
    • │七│調查後的改良計劃
    • │八│大屯山區的產業成績
    • │九│紅茶事業的契機
    • │十│戰後茶產業調查的延續
  • Ⅵ 走下歷史的舞臺
    • │一│戰後的外銷契機
    • │二│臺茶的登場
    • │三│從外銷到內銷的新局面
    • │四│大屯山區的產業餘暉
    • │五│昔日榮景與當代社會
  • Ⅶ 產業留下的腳印
    • │一│茶樹與茶園的延續
    • │二│茶農與茶商往返的道路
    • │三│茶產業的建築遺構
  • 附錄/茶的身世、記憶與技藝/李柏毅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