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公視時代生活劇《茶金》靈感原型)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1/1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6058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從日治時期到1980年代,一個跌宕起伏的客家望族故事, 主人翁姜阿新縱橫商場,經營茶業、林業、糖廠、運輸、食品事業, 反映了臺灣經濟起飛前後的政經、文化、人性現象……, 家族親友間的聚散離合更印證世間的悲歡紛擾皆平常, 珍貴的素人圖文記錄,記錄了劃時代的歷史大劇! 天高し 北埔洋楼雨後の晴れ 終於散去了,北埔洋樓的陰霾,秋日天高爽。 (北埔姜家歷經榮華、苦難,廖運潘以此俳句表達買回洋樓的莫大欣慰, 並分享雨後必有晴天的人生體悟)   70年前的臺灣,從茶金到茶土、茶狗屎時期的人們,在動盪不安的時代裡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往事已矣,俱隨星移更迭。   然而,1996年之後,廖運潘用驚人的記憶力、觀察力把當年發生的故事、人情冷暖一五一十的記錄下來。也把岳父姜阿新先生從富商淪落到棲身小屋一角,從無怨言的身影刻劃得栩栩如生。   廖運潘完成的《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共9冊、近130萬字,信手寫就,本為不公開的家族秘籍。在女兒廖惠慶重新彙整之下,節選了北埔茶業在二戰後由盛而衰的故事,隆重推出《茶金歲月》單行本以饗讀者。   這本書內容詳實,從姜阿新的廣結善緣、熱心公益、經營多元事業,到所託非人、祖產盡付東流,還記錄了第三代子孫鼎力買回洋樓、重新整修的過程,是彌足珍貴的素人圖文記錄史,真實而感人,為那段從風光步入暗淡的臺灣茶業史下了最佳的註腳。 名人推薦王文靜 「品味私塾」創辦人李偉文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李永得文化部部長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創團藝術總監殷允芃天下雜誌群創辦人徐仁修作家、攝影家、荒野保護協會與荒野基金會創始人陳郁秀鋼琴家、公視華視董事長陳懷恩導演、編劇、資深攝影師楊長鎮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湯昇榮瀚草影視總經理廖運範肝炎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解說員簡靜惠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榮譽董事長推薦語這是一個家族的興衰史,有笑有淚、有血有肉,悲歡離合盡在其中。得知九本手稿精簡濃縮出版,備感欣慰。我深深體會「人生不管發生任何起伏,永保尊嚴努力向前」是關鍵。 ──陳郁秀大多數的人都在歹戲拖棚。只有那些有勇氣或智慧的人,敢於面對,勇於反省,也敢於立刻改寫劇本,這樣的人終將是了不起的人物。   ──徐仁修 《茶金歲月》表面上雖然只是作者的自傳,但從個人經歷與真實細節的描述中,可以建構出二戰前後臺灣本土產業發展與興衰的過程,甚至小到當時的車票、柴米油鹽……等的價格都能鉅細靡遺地記錄下來,真可說是民間版的《史記》。 ──李偉文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目次
  • 推薦序 從《茶金歲月》見證北埔姜家的興衰/陳郁秀
  • 推薦序 勇於改寫生命劇本的人/徐仁修
  • 推薦序 好看的民間版《史記》/李偉文
  • 自序 雨後天已晴
  • 第一章 求學
    • 成長於濱海小村
    • 五分埔阿姨
    • 初聞姜阿新之名
    • 驚鴻一瞥
    • 說客阿姨
    • 插班臺大經濟系
  • 第二章 北埔姜家
    • 北埔春節
    • 洋樓倩影
    • 富家女和窮學生
  • 第三章 分發臺灣銀行
    • 門當戶對
    • 遠赴高雄任職
    • 感慨萬千的婚約
  • 第四章 婚約
    • 感念父母的成全
    • 洋樓婚禮
    • 夫妻憲法
    • 新婚生活
    • 臺灣省議會成立
    • 初為人父
    • 人生志業的大轉折
  • 第五章 一九五三年開始北埔生涯
    • 永光茶業冠全臺
    • 茶廠裡的糖廠
    • 見風轉舵的怡和洋行
    • 晴天霹靂的重擔
    • 膨風茶、紅茶都是永光的招牌
    • 懋熙先生的無奈
    • 木村先生力勸造林
    • 成為三井農林的協力廠商
    • 岩倉先生鼎力相助
    • 靠人力搬運的大坪茶廠
    • 商場也有君子之交
    • 岳父的嗜好
    • 日本政府的統制經濟
    • 臺灣光復
    • 茶虎旋風
    • 茶土時代來臨
  • 第六章 正式進入茶業界
    • 小卒出師
    • 富家少爺的財務
    • 投入製茶實作
    • 三井農林岩倉茶業部長訪臺
    • 開發新客戶
  • 第七章 決心重振岳家
    • 清償全部舊債
    • 打衫耳
    • 大坪造林六十萬棵樹
    • 姜阿新戰後首次赴日本
    • 轉戰埔里開闢阿薩姆茶園
    • 茗郁出生
  • 第八章 窮則思變
    • 寶貴的副茶
    • 在地銷售茶梗進帳
    • 尋找罐裝紅茶的通路
    • 首度赴日了解日本茶業實況
    • 永光蔗田變成北埔初中
  • 第九章 永光的難題
    • 做生意或做慈善事業
    • 膨風茶在倫敦茶市賣出好價錢
    • 開源節流的生存之道
    • 喜獲一男
    • 選舉恩怨何時了
    • 嗅到洋菇干新商機
  • 第十章 雪上加霜
    • 峨眉茶廠獨立
    • 客運風雲
    • 土法煉鋼賣蒜頭粉
    • 烏雲蔽日
    • 如火如荼生產洋菇干
    • 無暇氣餒的窮途末路
    • 陷入以債養債的泥淖
  • 第十一章 起飛的水鳥不攪濁溪水
    • 憑空蒸發的林木材積
    • 患難見真情
    • 三百萬元的震撼彈
    • 祖產付諸東流
    • 所託非人
    • 各奔前程
    • 何處是安身之地?
  • 第十二章 嶄新的生活
    • 告別山城
    • 最溫馨的年夜飯
    • 岳母辭世
    • 一代茶人落幕
  • 後記 重返洋樓/廖惠慶
  • 附錄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