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英國藝術泱泱薈萃,自18世紀以來,屢屢掀起一波又一波新的風潮。這些藝術家從何處汲取靈感或受到衝擊?他們影響後世的理念如何形成?
本書定格英國藝術史上的十個瞬間,首先登場的是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他呼喚大眾必須保持清醒,不被體制馴化,他那些狂傲不羈的版畫和懾人心魄的詩句,流傳深遠;現代英國藝術史之父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強烈反對資本主義,因不切實際的理想而飽受憂鬱症折磨,卻為藝術史留下了更寬廣的世界;前拉斐爾兄弟會(Pre-Raphaelites)重回文藝復興時代藝術風格,以藝術作為反抗冰冷時代的聖戰;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4-1896)終生致力於透過普及藝術設計改變大眾的生活環境,主張真正的藝術必須是為大眾服務;麥金托什夫婦(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1868-1928; Margaret Macdonald Mackintosh, 1864-1933)設計的格拉斯哥藝術學校,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新藝術設計成果,其中瑪格麗特的才華更勝一籌,卻因為性別而被時代限制;身為柴契爾夫人口中那個「那個畫可怕的畫的人」,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909-1992)在那些尖叫的頭顱和開膛剖肚的野獸背後,表達的是對人性的關照;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佛洛伊德的孫子盧西安‧佛洛伊德(Lucian Freud, 1922-2011)是英國嬉皮時代的代言人,擅長刻畫人類脆弱的情感;出身底層的翠西‧艾敏(Tracey Emin, 1963-)以霓虹燈做出一系列撫慰人心的話語;總是神祕出現在街頭的班克斯(Banksy)塗鴉,重新定義了大眾藝術和藝術的大眾性,他的橫空出世,往往呼應著反抗體制的訴求;以一組繪滿黑人奴隸畫像的英國陶器榮獲透納獎的盧貝娜‧希米德(Lubaina Himid, 1954-)認為藝術必須與他人對話,很早便投入黑人藝術運動。許許多多像她一樣的移民,正改寫並創造著英國的藝術風景。
創作出自對現有秩序的反思,審美本身更是一種思想革命;
可以說,他們是以創作向時代開戰,推動並引領著社會改變。
讀著他們的故事,既是閱讀「美」的發展歷程,也是閱讀18世紀以來的英國發展史。
本書定格英國藝術史上的十個瞬間,首先登場的是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他呼喚大眾必須保持清醒,不被體制馴化,他那些狂傲不羈的版畫和懾人心魄的詩句,流傳深遠;現代英國藝術史之父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強烈反對資本主義,因不切實際的理想而飽受憂鬱症折磨,卻為藝術史留下了更寬廣的世界;前拉斐爾兄弟會(Pre-Raphaelites)重回文藝復興時代藝術風格,以藝術作為反抗冰冷時代的聖戰;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4-1896)終生致力於透過普及藝術設計改變大眾的生活環境,主張真正的藝術必須是為大眾服務;麥金托什夫婦(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1868-1928; Margaret Macdonald Mackintosh, 1864-1933)設計的格拉斯哥藝術學校,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新藝術設計成果,其中瑪格麗特的才華更勝一籌,卻因為性別而被時代限制;身為柴契爾夫人口中那個「那個畫可怕的畫的人」,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909-1992)在那些尖叫的頭顱和開膛剖肚的野獸背後,表達的是對人性的關照;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佛洛伊德的孫子盧西安‧佛洛伊德(Lucian Freud, 1922-2011)是英國嬉皮時代的代言人,擅長刻畫人類脆弱的情感;出身底層的翠西‧艾敏(Tracey Emin, 1963-)以霓虹燈做出一系列撫慰人心的話語;總是神祕出現在街頭的班克斯(Banksy)塗鴉,重新定義了大眾藝術和藝術的大眾性,他的橫空出世,往往呼應著反抗體制的訴求;以一組繪滿黑人奴隸畫像的英國陶器榮獲透納獎的盧貝娜‧希米德(Lubaina Himid, 1954-)認為藝術必須與他人對話,很早便投入黑人藝術運動。許許多多像她一樣的移民,正改寫並創造著英國的藝術風景。
創作出自對現有秩序的反思,審美本身更是一種思想革命;
可以說,他們是以創作向時代開戰,推動並引領著社會改變。
讀著他們的故事,既是閱讀「美」的發展歷程,也是閱讀18世紀以來的英國發展史。
- 前言
- 第一章 威廉‧布雷克——烈焰籲靈錄
- 第二章 約翰‧羅斯金——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 第三章 前拉斐爾兄弟會——英國浪漫主義的瑰綺和力量
- 第四章 威廉‧莫里斯的藝術與革命——美作為日常信仰,無關王公將相
- 第五章 瑪格麗特‧麥唐納與查爾斯‧麥金托什——浴火新藝術
- 第六章 弗朗西斯‧培根——不安的野獸
- 第七章 盧西安‧佛洛伊德——愛比美更冷
- 第八章 班克斯——反烏托邦時代的噴漆少年
- 第九章 翠西‧艾敏的霓虹燈語——“With You I Breathe”
- 第十章 盧貝娜‧希米德與英國的少數族裔藝術史——貝兒的笑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