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人類絕大多數欲望和衝動都是互相關聯的,
驅使人類的是始終不變的、遺傳的、本能的需求,
它們是人類天性中真正的內在本質,文化無法扼殺它們,只能抑制。
▎滿足需求引起的病態人格
物質生活的富裕使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疾病,
其症狀包括厭倦感、自私自利、「理所當然」的優越感等。
•心理富裕導致病態
病的起因是由於患者得到無微不至的愛護、關懷且被寵愛、崇拜、歡迎所包圍、被膜拜到忘乎所以的地步,無論在什麼地方,各種欲望都能得到滿足,甚至成為人們甘願為之自我犧牲和自我克制的對象。
•「超越性病態」
生活缺乏價值觀念、缺乏意義感和充實感。許多人本主義者和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確信全部基本需求的滿足並不能自動地解決歸屬感、價值體系、生活目的、人生意義等問題。
有些人對幸福熟視無睹或視它為理所當然,甚至忽略了幸福的價值,
對於這類人,讓他們經歷失去幸福的滋味,才能重新意識到身邊的幸福。
▎發展人性向上的基本需求
對於大多數正常人來說,其全部基本需求都能部分得到滿足時,
生命才會存在,也才有自我實現的基礎,而且此基礎是相對的。
如果這種基礎較高,那麼,他的生存需求層次也高,他自我實現的機會也多。同時又都在某種程度上有所缺憾,只有具有某種缺憾就會不斷去追求,才能不斷達到自我實現。
•雖然生存需求沒有等級之分,但它卻有相對之分。
某種生存狀態對於某些人是滿足的,但對於某些人卻是遠遠不夠的。一般來說,只要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正常人都能夠生存,卻不會因此就感到滿足。唯有如此,人類才會發展。
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所有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
那生理需求將主宰著他的身體,他會摒棄其他需求。
▎生存基本需要的特點
有些人的理想目標可能永遠處於壓低或者壓抑狀態,
在層次序列中占劣勢的目標可能被丟失,甚至永遠消失。
•永久喪失愛
有些人從生命的頭幾個月開始就缺乏愛的哺育,現在已經永遠喪失了愛的需求和給予以及接受感情的能力,就如同動物因出生後並未立即鍛鍊而喪失了吸吮或啄食的反應能力一樣。
•需求等級顛倒
一個可以長期得到滿足的需要被抹殺了價值,這是導致等級顛倒的另一原因。
【舉例】一個從未經歷過長期飢餓的人很容易低估它對人的折磨,將食物看成可有可無的東西。
在更基本的需求長期匱乏之後,會出現需求等級顛倒。優勢需求將會在曾經將它輕易放棄的人的意識中占據優勢地位。
【舉例】一個為保其自尊而寧願失去工作的人,在經歷了6個月的飢餓後,可能會非常願意找回工作,甚至不惜犧牲尊嚴。
一個人同時缺乏兩種需求時,他會想滿足其中更基本的那個,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一定會依欲望行事,因為除了需求和欲望,
行為還有許多的決定因素。
★本書特色:本書在馬斯洛著作《科學心理學》和《存在心理學探索》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成功勵志思想,進行分析和歸納總結,採取通俗表達的方式,便於讀者閱讀掌握和運用。書中詳細探討了行為的多種動機、滿足需求引起的病態人格、愛情的終極體驗等心理學觀點,是一本深入探討「人性」的心理學著作。
驅使人類的是始終不變的、遺傳的、本能的需求,
它們是人類天性中真正的內在本質,文化無法扼殺它們,只能抑制。
▎滿足需求引起的病態人格
物質生活的富裕使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疾病,
其症狀包括厭倦感、自私自利、「理所當然」的優越感等。
•心理富裕導致病態
病的起因是由於患者得到無微不至的愛護、關懷且被寵愛、崇拜、歡迎所包圍、被膜拜到忘乎所以的地步,無論在什麼地方,各種欲望都能得到滿足,甚至成為人們甘願為之自我犧牲和自我克制的對象。
•「超越性病態」
生活缺乏價值觀念、缺乏意義感和充實感。許多人本主義者和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確信全部基本需求的滿足並不能自動地解決歸屬感、價值體系、生活目的、人生意義等問題。
有些人對幸福熟視無睹或視它為理所當然,甚至忽略了幸福的價值,
對於這類人,讓他們經歷失去幸福的滋味,才能重新意識到身邊的幸福。
▎發展人性向上的基本需求
對於大多數正常人來說,其全部基本需求都能部分得到滿足時,
生命才會存在,也才有自我實現的基礎,而且此基礎是相對的。
如果這種基礎較高,那麼,他的生存需求層次也高,他自我實現的機會也多。同時又都在某種程度上有所缺憾,只有具有某種缺憾就會不斷去追求,才能不斷達到自我實現。
•雖然生存需求沒有等級之分,但它卻有相對之分。
某種生存狀態對於某些人是滿足的,但對於某些人卻是遠遠不夠的。一般來說,只要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正常人都能夠生存,卻不會因此就感到滿足。唯有如此,人類才會發展。
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所有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
那生理需求將主宰著他的身體,他會摒棄其他需求。
▎生存基本需要的特點
有些人的理想目標可能永遠處於壓低或者壓抑狀態,
在層次序列中占劣勢的目標可能被丟失,甚至永遠消失。
•永久喪失愛
有些人從生命的頭幾個月開始就缺乏愛的哺育,現在已經永遠喪失了愛的需求和給予以及接受感情的能力,就如同動物因出生後並未立即鍛鍊而喪失了吸吮或啄食的反應能力一樣。
•需求等級顛倒
一個可以長期得到滿足的需要被抹殺了價值,這是導致等級顛倒的另一原因。
【舉例】一個從未經歷過長期飢餓的人很容易低估它對人的折磨,將食物看成可有可無的東西。
在更基本的需求長期匱乏之後,會出現需求等級顛倒。優勢需求將會在曾經將它輕易放棄的人的意識中占據優勢地位。
【舉例】一個為保其自尊而寧願失去工作的人,在經歷了6個月的飢餓後,可能會非常願意找回工作,甚至不惜犧牲尊嚴。
一個人同時缺乏兩種需求時,他會想滿足其中更基本的那個,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一定會依欲望行事,因為除了需求和欲望,
行為還有許多的決定因素。
★本書特色:本書在馬斯洛著作《科學心理學》和《存在心理學探索》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成功勵志思想,進行分析和歸納總結,採取通俗表達的方式,便於讀者閱讀掌握和運用。書中詳細探討了行為的多種動機、滿足需求引起的病態人格、愛情的終極體驗等心理學觀點,是一本深入探討「人性」的心理學著作。
- 前言
- 導論
-
第一章 探索生命的需求
-
作為個體化整體性的人
-
正確對待人的生存欲望
-
同原動力塑造不同欲望
-
作為管道的生命意欲行為
-
人總是在希望著什麼
-
生存需求安排表的荒謬之處
-
人類動機生活分類的基礎
-
動機需求的核心問題
-
影響有機體動機的因素
-
人生存所需的特殊能力
-
如何理解超動機的表現性行為
-
關注動機達到目的的可能性
-
現實對本我衝動的影響
-
發展人性向上的基本需求
-
人只有靠麵包活著嗎
-
創建有序生命需求的祕訣
-
必須服從的生存需求規律
-
增強自信的生存需求途徑
-
塑造獨特個人的方法
-
生存基本需求滿足的先決條件
-
導致生命「智力營養缺乏症」的因素
-
較高級的審美生存需求
-
生存基本需求的特點
-
生存需求的文化特性
-
行為的多種動機
-
促進需求的充分潛力
-
達到生命目的的生存手段
-
人的平衡挫折與病理狀態
-
滿足是需求產生的附帶現象
-
生存方式和基本需求的滿足
-
需求的滿足和性格的形成
-
需求滿足和生命健康
-
生命心理治療的動力因素
-
決定需求的挫折因素
-
滿足需求引起的病態人格
-
基本需求的滿足現象
-
性格特質
-
人際關係
-
認知
-
意動—感情
-
其他各類
-
-
生存長期缺失基本滿足的特徵
-
成長需求與基本需求的差異
-
對衝動的態度:抵制衝動和認可衝動
-
滿足的不同效應
-
滿足在診療和人格上的作用
-
不同種類的愉快
-
能達到的(一個事件的)目標狀態
-
種的廣泛目標和特異的目標
-
依賴環境和對環境的獨立性
-
有私利和無私利的人際關係
-
自我中心和自我超越
-
人際心理治療和人際心理學
-
作為手段的學習和人格的變化
-
缺失激發的和成長激發的知覺
-
-
需要的愛和非需要的愛
-
對生命本能理論的重新考察
-
重新考察本能理論的理由
-
本能理論的失誤
-
-
生命存在本能的基本需求
-
判斷需求類似本能的標準
-
認同有機體自身的價值等級
-
如何完善自身的人性
-
戰勝致病挫折的途徑
-
客觀解決威脅生存的衝突
-
生存威脅的本質特徵
-
動物研究中的威脅概念
-
一生經歷中的威脅
-
-
威脅對自我實現的妨礙
-
疾病的單元性
-
-
個人生命成長的一種失敗
-
脫離醫學模式的生命激進運動
-
人怎樣向豐滿人性成長
-
抵制神經症的「特效藥」
-
防禦逃避畏懼的方式
-
破壞性不是生命的本能決定
-
如何掌握正確的生活原則
-
自我創造的人生價值
-
活著是否值得
-
真正的工作是值得崇拜的
-
-
第二章 創造人性的境界
-
人最終能變成什麼樣子
-
人生要有熱忱追求的事業
-
傾聽生命內在衝動的呼喚
-
從永恆的方向理解人的追求
-
破除自我認識的防禦機制
-
自我實現者的生活哲學
-
超越自私的協同生存準則
-
自我實現者的創造之源
-
積極培養整合的創造力
-
創造性人物的重要性
-
培養隨機應變創造力的方法
-
預防工作中緊張的緩解機制
-
自我實現者的愛情藝術
-
解除愛情關係中的防衛性
-
培養愛與被愛的能力
-
愛情意味著分享責任與需求
-
培養對他人個性的接受能力
-
愛情的終極體驗是什麼
-
生命的分離與人的個性建立
-
健康的人更具人生趣味
-
優美心靈管理的「異途」
-
-
第三章 實現自我的價值
-
啟發人生的超然理念
-
更加有效地洞察現實的能力
-
改變接受自然產物的能力
-
自我實現者的道德準則
-
以問題為中心的突破口
-
超然獨立生活的行為準則
-
人生自我實現依靠的手段
-
欣賞存在價值的時時常新
-
神祕的美好幸福體驗
-
人類社會感情的風範
-
自我實現者的人際關係
-
培養民主性格的方式
-
如何掌握現實生活的善與惡
-
自我實現型幽默的教育形式
-
自我實現型創造力的形式
-
在缺陷的文化中做一個健康人
-
自我實現者的缺陷
-
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動力
-
自我實現者整合二歧的原則
-
-
第四章 體驗人生的幸福
-
避免存在認知危險的策略
-
永遠快樂生活的祕密
-
連繫沉思與活動的途徑
-
探索高峰經驗的形式
-
人性能達的最高高度
-
自我實現者的性格特徵
-
客觀生存的有效性問題
-
高峰經驗時的同一性問題
-
還生存個體以本來面目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