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科學心理學:動機與行為×認知與創造×生存與價值,透過與馬斯洛對話,探索人類存在的本質與意義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32842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馬斯洛╳科學╳心理學

紐約時報:「馬斯洛心理學是人類了解自我過程的一座里程碑。」

人們一些難以理解的行為,背後的原因不能全以動機概括論?
面對焦慮時的種種外在表現,都是為了說服自己「那不可怕」?

對抗潛在的精神疾病、重新認識自我人格,打破傳統心理認知,
本書精闢提問、逐條分析,指引讀者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動機與行為】
.理智與衝動不一定是相對的,「智力」本身就是一種衝動?
.相同的噩夢、無意識的反覆行為,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為何?
.受到刺激時個體做出近乎崩潰的直接反應,這是出於恐懼抑或一種抵抗?

  人類自我實現性的創造產生了科學,人們在科學創造中尋求各種不同的需求和滿足,科學的回報正是對人們的需求和滿足。顯然,人類的動機需求是促進科學發展的主要動力,科學的目標也是人類的目標,是人類高峰經驗的一種美好境界。

【認知與創造】
.只有已經被治癒的吸毒者或酗酒者,才能充分理解另一位吸毒者或酗酒者。
.10個無主觀自信的人猜測的中數,往往比5個人盲目猜測的中數更接近真正的中數。
.科學成長的根源之一,是決定不依據信念、信任、邏輯或權威看事物,而是自己去核對和觀察。

  我們對人類心理規律和非人類自然規律的認知,應該根據實在本身怎樣的角度去認知,而不是根據我們喜歡它怎樣的角度去認知,即使如此,我們也不可能完全了解非人類的實在,但我們多少能一定程度地了解它卻是可能的,這就說明了認知和創造的無限性,以及需求和自我實現的層次性。

【科學與心理】
.「一元論」是真正的危險,因為人類常把自身的偏見投射到整個宇宙中。
.什麼因素構成了我們錯縱複雜的人格,又是什麼導致了種種症候群的出現?它們之間有何關聯?
.人類有時會展現出傲慢專橫的態度以保自己的安全地位,卻使其他人更討厭自己,而這又反過來加強自己對此態度的需求,形成惡性循環。

  人的認知總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實在,這就難免在認知過程中存在一定偏差。為了改變錯誤認知,必須改善科學方法,擴大科學權限,從新的角度思考適用於「人」心理規律的認知方法,這就需要對科學方法和心理規律進行研究和了解。

【生存與價值】
.情感生活、自身能力、社會地位……何謂「價值」的全部意義?
.諸如反社會的創造力和創造性、犯罪、剝削、戰爭等,是否屬於自我實現的一部分?
.只有當主體與周圍環境的關係是直接的、自我不反對他人的經驗開放並與之相互作用的時候,價值才可以被體驗。

  科學是一種人的事業,作為一種社會事業,它應具有目標、目的、倫理、道德、意圖等因素;科學本身就是一部倫理學法規,一種價值系統;將價值如事實般得到科學的研究,將價值研究作為一種科學研究,將價值研究轉向人性內部,使價值研究深深植根於人性現實的土壤。

〔本書特色〕
本書在馬斯洛著作《科學心理學》和《存在心理學探索》的基礎上,根據一般閱讀習慣,結合現代成功勵志思想,進行條分縷析和歸納總結,採用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既突出了馬斯洛的科學價值的思想,也便於讀者閱讀和運用。
  • 前言
  • 導論
  • 第一章 動機與行為的控制
    • 無動機和無目的的反應
    • 相對無動機反應的例子
      • 藝術
      • 欣賞、享受、驚異、鑑賞,終極體驗
      • 風格和趣味
      • 遊戲
      • 思想意識,哲學,神學,認知
    • 理智和衝動的合作方式
    • 表現性行為的典型特徵
    • 決定行為的應對與表現的因素
      • 行為控制的可能性
    • 應對性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 解釋釋放行為的途徑
    • 如何看待行為重複現象
    • 解除力不從心的應對方式
    • 災難性行為崩潰的原因
    • 自由聯想為所欲為的法則
    • 塑造高度人性的模式
    • 培養完美人類行為的圖式
  • 第二章 認知與創造的整合
    • 減輕焦慮的認知方式
    • 認知中的焦慮緩解機制
    • 戰勝認知病態的有效工具
    • 避免焦慮和控制焦慮的方法
    • 改善認知者的自知因素
    • 知識的可行性和水準性
    • 依據經驗態度的認知
    • 了解人是科學家的任務
    • 了解人的最佳途徑
    • 整體分析認知的效用
    • 探討高級問題的益處
    • 認知與畏懼的辯證關係
    • 了解人是為了預測和控制人嗎
    • 突破經驗世界的防禦
    • 優秀認知者的認知途徑
    • 經驗的某些性質和特徵
    • 清除人性哲學弊端的做法
    • 來自辛那儂的啟迪
    • 使人失明的經驗先天性
    • 優先於抽象知識的經驗「證明」
    • 抽象認知和理論認知的整合
    • 如何科學地體驗存在事物
    • 經驗主義和程序化的認知
    • 原樣意義和抽象意義的認知
    • 積極理解和解釋的方法
    • 生活的原樣意義的認知
    • 合法解釋和原樣理解的認知
    • 感知對結構的承受
    • 沉思事物存在的方式
    • 作為科學範式的人際知識
    • 調動工作熱情的力量
    • 人際關係中真理的形成
    • 放任的客觀與關切的客觀
    • 趨向自我實現的創造態度
      • 放棄過去
      • 放棄未來
      • 單純
      • 意識的收縮
      • 自我的喪失;忘我,自我意識的喪失
      • 自我的意識的抑制力量
      • 畏懼消失
      • 防禦和抑制的減輕
      • 力量和勇氣
      • 接受肯定的態度
      • 信賴與考驗、控制、競爭相對立
      • 道家的承受
      • 允許探究始發過程
      • 審美的觀察而不是抽象
      • 最豐滿的自發
      • 對獨特性最充分的表達
      • 人與世界的融合
    • 創造性達到最佳整合的途徑
    • 克服創造中的情緒障礙
  • 第三章 科學與心理的研究
    • 科學家的心理動機
    • 科學的心理概述
    • 破除科學一元論的途徑
    • 研究科學心理學的意義
      • 對科學家的研究
      • 科學和人類價值
      • 理解的價值觀
      • 人類和非人類的規律
      • 科學研究的社會學
      • 認知現實的各種方法
      • 心理病理學與科學家
    • 科學人性化的驅動力
    • 建立研究科學的新模式
    • 功能自主的科學防禦方法
    • 如何防禦抗拒病態恐懼
    • 衡量知識最後階段的標準
    • 新型科學家對事物的旁觀認知
    • 理解現實世界的方式
    • 如何超越科學世界的混亂
    • 了解事物本性的途徑
    • 科學中的問題中心與方法中心
    • 方法中心與科學上的正統
    • 阻礙新技術發展的絆腳石
    • 科學的去聖化和再聖化
    • 好心情的科學家
    • 心理學的原始資料
    • 整體分析的方法論
    • 整體動力學的觀點
    • 人體心理症狀合理解釋
    • 症候群概念的界定
    • 人格症候群的特點
      • 可互換性
      • 循環的決定作用
      • 結構良好的症候群有抗拒變化或保持原狀的趨勢
      • 結構良好的症候群有在變化之後復原的趨勢
      • 症候群作為整體發生變化的趨勢
      • 內在一致的趨勢
      • 症候群的極端趨勢
      • 在外界壓力下症候群發生變化的趨勢
      • 症候群的變量
      • 文化對症候群表現的決定作用
    • 人格症候群的組織結構
      • 放大倍數
      • 症候群密集度的概念
      • 有機體內相互連繫的程度
    • 各種症候群之間的關係
    • 人格症候群及行為
    • 症候群資料的邏輯表達和數學表達
  • 第四章 生存與價值的轉向
    • 使價值具有生命力的模式
      • 兩類價值
      • 兩類科學
      • 作為指示或命令的價值
      • 命令的根源
      • 科學判斷力的起源
      • 使勸說具有充分說服力的模式
      • 作為價值實驗室的人類歷史
    • 人的價值科學的可能性
      • 價值哲學的提出
      • 價值的主觀性
      • 價值的本體論基礎
    • 建立科學的價值觀念
      • 科學實踐
      • 作為價值觀念的真理
      • 社會領域的真理
      • 從真理引申出的價值觀念
      • 惰性的價值觀念
      • 價值觀念的研究
    • 超脫價值的科學
    • 科學中的價值服務體系
    • 塑造實現價值科學的文化
    • 價值經驗的文化因素
      • 人的價值觀念與價值
      • 社會價值的普遍性
      • 阿拉庇斯人的親屬關係
      • 奧格拉拉人的相互的連繫
      • 連繫與開放的自我
    • 穩定價值科學不平衡性的方法
      • 自然科學與價值科學
      • G·E·摩爾的價值科學「序言」
      • 價值科學的原理
      • 這項原理的含義
      • 價值的不同方面
      • 價值的計算
      • 價值科學的應用
    • 創造性無私之愛的力量
      • 道德改造是我們時代的首要任務
      • 愛的巨大潛力
    • 人類生存的客觀有效價值
      • 人與人類生存條件
      • 理性與在世的定向
      • 情感與在世的定向
      • 選擇與實行
    • 創設適合生存的價值觀念
    • 人本主義的生存價值方法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