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凡三編,共分八冊,彙集了賓四先生六十年來討論中國歷代學術思想而未收入各專書之單篇散論。上編(一~二冊)自上古迄先秦,中編(三~四冊)自兩漢迄隋唐五代,下編(五~八冊)自兩宋迄晚清。先生治學主通不主專,是以能於歷朝歷代諸子百家中,梳理其學術流變,闡發其思想精微。三編一貫而下,中國歷代學術思想之脈絡自然呈現。
本書乃《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上編之下集,所收散篇論文共二十篇,上起孔子,下迄秦代,於儒道墨名四家思想,其內容之異同出入,其年代之先後遞變,均有精確之分析、詳密之考訂。對於古今聚訟之問題,一一以獨特之見解,與以圓通之論定,尤其如《易傳》與《小戴禮記》諸篇之融會儒道,《大學》、《中庸》兩篇中所未經闡發之新義。〈墨辨〉諸篇與惠施、公孫龍之間之派別分歧,莫不深入淺出,獨闢奇境。並於哲學思想以外,引申及於社會史及文學史,分別讀之,各樹一義。會合而觀,對於先秦百家,匯成一體,誠為治該時代之學術思想者所不可不讀之一書。
本書乃《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上編之下集,所收散篇論文共二十篇,上起孔子,下迄秦代,於儒道墨名四家思想,其內容之異同出入,其年代之先後遞變,均有精確之分析、詳密之考訂。對於古今聚訟之問題,一一以獨特之見解,與以圓通之論定,尤其如《易傳》與《小戴禮記》諸篇之融會儒道,《大學》、《中庸》兩篇中所未經闡發之新義。〈墨辨〉諸篇與惠施、公孫龍之間之派別分歧,莫不深入淺出,獨闢奇境。並於哲學思想以外,引申及於社會史及文學史,分別讀之,各樹一義。會合而觀,對於先秦百家,匯成一體,誠為治該時代之學術思想者所不可不讀之一書。
- 錢穆作品精萃序
- 序
- 儒家之性善論與其盡性主義
- 《易傳》與《小戴禮記》中之宇宙論
- 《中庸》新義
- 《中庸》新義申釋
- 心與性情與好惡
- 《大學》格物新釋
- 儒禮雜議之一──非鬪
- 釋 俠
- 駁胡適之〈說儒〉
- 讀《周官》
- 《墨辨》探源
- 《墨辨》碎詁
- 推止篇
- 惠施歷物
- 惠學鉤沉
- 《公孫龍子》新解
- 公孫龍七說
- 辯者言
- 名墨訾應辨
- 中國古代散文──從西周至戰國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19/3282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