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自由、多元的社會,是個人在社會中享有自由。
自由最主要的基石是法治,
自由的社會是最有秩序、最能利用知識與最尊重人的尊嚴的社會,
也是最有生機、最少浪費與最有組織的社會。
要建立這樣的一個社會,首要之務是建立一套法治的制度。
自由、民主與法治的口號,在中國已有百年的歷史。這些源自西方歷史文化的觀念,對中文世界裡的許多人而言,至今仍是相當生疏。《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所收各篇論文,直接或間接討論建立自由、民主、法治與理性的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的種種,希望把「五四」的啟蒙工作往前更推進一步。
自由最主要的基石是法治,
自由的社會是最有秩序、最能利用知識與最尊重人的尊嚴的社會,
也是最有生機、最少浪費與最有組織的社會。
要建立這樣的一個社會,首要之務是建立一套法治的制度。
自由、民主與法治的口號,在中國已有百年的歷史。這些源自西方歷史文化的觀念,對中文世界裡的許多人而言,至今仍是相當生疏。《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所收各篇論文,直接或間接討論建立自由、民主、法治與理性的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的種種,希望把「五四」的啟蒙工作往前更推進一步。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目次
- 自序
-
一
-
兩種關於如何構成政治秩序的觀念——兼論容忍與自由
-
對於胡適、毛子水與殷海光論〈容忍與自由〉的省察——兼論思想史中「理念型的分析」
-
近代中西文化接觸之史的涵義:以「科學與人生觀」論戰為例——為紀念張君勱先生百齡冥誕而作
-
-
二
-
政教合一與政教分離
-
法治要義
-
法治與道德
-
使命感、歷史意識與思想混淆
-
再論使命感——兼答墨子刻教授
-
清流與濁流
-
-
三
-
台灣究竟是不是一個多元社會?——簡答楊國樞教授
-
什麼是多元社會?——再答楊國樞教授
-
-
四
-
處理政治事務的兩項新觀念——兼論為什麼建立法治是當前的第一要務?
-
-
五
-
紀念「五四」六十五週年
-
中國自由民主運動的回顧與前瞻
-
漫談胡適思想及其他——兼論胡著〈易卜生主義〉的含混性
-
魯迅思想的特質
-
魯迅政治觀的困境——兼論中國傳統思想資源的活力與限制
-
民初「科學主義」的興起與涵義——對民國十二年「科學與玄學論爭」的省察
-
胡適與梁漱溟關於《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論辯及其歷史涵義
-
知識分子與中國前途
-
新儒家在中國推展民主的理論面臨的困境
-
邁出五四以光大五四——簡答王元化先生
-
附錄 論傳統與反傳統——從海外學者對「五四」的評論說起 王元化
-
什麼是「創造性轉化」?
-
意識形態的沒落與台灣的前途
-
《中國意識的危機》日文版序言
-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節要)
-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