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6574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自由、多元的社會,是個人在社會中享有自由。
自由最主要的基石是法治,
自由的社會是最有秩序、最能利用知識與最尊重人的尊嚴的社會,
也是最有生機、最少浪費與最有組織的社會。
要建立這樣的一個社會,首要之務是建立一套法治的制度。

自由、民主與法治的口號,在中國已有百年的歷史。這些源自西方歷史文化的觀念,對中文世界裡的許多人而言,至今仍是相當生疏。《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所收各篇論文,直接或間接討論建立自由、民主、法治與理性的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的種種,希望把「五四」的啟蒙工作往前更推進一步。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目次
  • 自序
    • 兩種關於如何構成政治秩序的觀念——兼論容忍與自由
    • 對於胡適、毛子水與殷海光論〈容忍與自由〉的省察——兼論思想史中「理念型的分析」
    • 近代中西文化接觸之史的涵義:以「科學與人生觀」論戰為例——為紀念張君勱先生百齡冥誕而作
    • 政教合一與政教分離
    • 法治要義
    • 法治與道德
    • 使命感、歷史意識與思想混淆
    • 再論使命感——兼答墨子刻教授
    • 清流與濁流
    • 台灣究竟是不是一個多元社會?——簡答楊國樞教授
    • 什麼是多元社會?——再答楊國樞教授
    • 處理政治事務的兩項新觀念——兼論為什麼建立法治是當前的第一要務?
    • 紀念「五四」六十五週年
    • 中國自由民主運動的回顧與前瞻
    • 漫談胡適思想及其他——兼論胡著〈易卜生主義〉的含混性
    • 魯迅思想的特質
    • 魯迅政治觀的困境——兼論中國傳統思想資源的活力與限制
    • 民初「科學主義」的興起與涵義——對民國十二年「科學與玄學論爭」的省察
    • 胡適與梁漱溟關於《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論辯及其歷史涵義
    • 知識分子與中國前途
    • 新儒家在中國推展民主的理論面臨的困境
    • 邁出五四以光大五四——簡答王元化先生
    • 附錄 論傳統與反傳統——從海外學者對「五四」的評論說起 王元化
    • 什麼是「創造性轉化」?
    • 意識形態的沒落與台灣的前途
    • 《中國意識的危機》日文版序言
    •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節要)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