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圖解可靠性技術與管理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1/09/01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9865229801
「可靠性」是系統與產品所不可欠缺的時間品質,在物美價廉的產品之中,賦予能與成本保持均衡的「可靠性(R)/維護性(M)」,正是品質保證上所需要的要件。隨著品質走向品質保證的地步,可靠性在品質保證所擔負的功能有與日俱增之勢。由於「品管(QC)」是產品或系統所不可或缺的空間品質,而「R/M」則是不可欠缺的時間品質,因之「QC」與「R/M」在產品的品質保證上相得益彰、如虎添翼。
本書有別於一般以數理的方式探討「R/M」,改以外行人士也能看懂的方式闡釋「R/M」,並且附上圖表解說,也提供「知識補充站」小專欄,適時提供相關知識以增廣見聞,閱讀之時不會感到索然無味,也可讓人對產品為何需要「R/M」產生好奇,進而對「R/M」的技術與管理,深切感到興趣與需要。
本書有別於一般以數理的方式探討「R/M」,改以外行人士也能看懂的方式闡釋「R/M」,並且附上圖表解說,也提供「知識補充站」小專欄,適時提供相關知識以增廣見聞,閱讀之時不會感到索然無味,也可讓人對產品為何需要「R/M」產生好奇,進而對「R/M」的技術與管理,深切感到興趣與需要。
- 自序
-
第1篇 入門篇
-
第1章 可靠性/維護性的入門解說
-
1.1 可靠性/維護性的意義(1)
-
1.2 可靠性/維護性的意義(2)
-
1.3 在可靠性/維護性中,「管理」是很重要的
-
1.4 可靠性管理/維護性管理為何重要
-
1.5 在可靠性/維護性中成本也是很重要的
-
1.6 在可靠性/維護性中「預測技術」決定勝負
-
1.7 「固有的可靠性/維護性」與「使用的可靠性/維護性」
-
1.8 可靠性/維護性是透過「人、組織、技術力的總合」才能實現
-
1.9 可靠性/維護性是綜合工學
-
-
第2章 可靠性/維護性中不可欠缺的故障看法與想法
-
2.1 故障與三個機率R、M、A之關係
-
2.2 規定可靠度的五個要素
-
2.3 維護的三要素
-
2.4 用時間來衡量的可靠性/維護性(1)
-
2.5 用時間來衡量的可靠性/維護性(2)
-
2.6 可靠性/維護性與可用性的關係
-
2.7 與故障有關之尺度—「故障率」與「修復率」
-
2.8 故障率的三個基本類型與預防交換
-
2.9 與可靠性/維護性有關尺度的整理
-
2.10 故障也要考慮「質」
-
2.11 故障解析的基礎知識—「故障型態」與「故障構造」
-
2.12 故障解析的想法(1)
-
2.13 故障解析的想法(2)
-
2.14 故障的種類與區別(1)
-
2.15 故障的種類與區別(2)
-
2.16 由整體來看故障的影響解析與評價是不可欠缺的
-
-
-
第2篇 管理與技術篇
-
第3章 R/M管理的作法與故障解析的方法
-
3.1 在壽命週期中「階段」是管理方便的想法
-
3.2 R/M管理的原則與計畫的實施方法(1)
-
3.3 R/M管理的原則與計畫的實施方法(2)
-
3.4 可靠性/維護性設計的基本方針
-
3.5 「可靠度的分配」方法(1)
-
3.6 「可靠度的分配」方法(2)
-
3.7 使用條件愈嚴,可靠度就愈低
-
3.8 影響可靠度的複聯設計與維護的效果(1)
-
3.9 影響可靠度的複聯設計與維護的效果(2)
-
3.10 可靠性/維護性設計所需之其他想法
-
3.11 可靠性/維護性所不可欠缺的預測與解析
-
3.12 特性的變動及劣化故障的預測
-
3.13 分析故障原因之「故障樹分析(FTA)」(1)
-
3.14 分析故障原因之「故障樹分析(FTA)」(2)
-
3.15 分析故障原因之「故障樹分析(FTA)」(3)
-
3.16 按故障發生的順序進行「事件樹分析(ETA)」
-
3.17 解析故障的影響—「故障型態的影響分析(FMEA)」
-
3.18 可靠度試驗的重要性與問題點
-
3.19 設計審查的重要性與其步驟
-
3.20 製造、出貨、服務、營業中的可靠性
-
3.21 維護與可靠性/維護性管理(1)
-
3.22 維護與可靠性/維護性管理(2)
-
-
第4章 維護技術與可靠性/維護性的關係
-
4.1 對設備的維護來說,R、M、A技術是不可欠缺的
-
4.2 維護的分類
-
4.3 維護評價的效果尺度所使用之可用度種類(1)
-
4.4 維護評價的效果尺度所使用之可用度種類(2)
-
4.5 系統有效度、成本有效度的掌握方法是維護的重點(1)
-
4.6 系統有效度、成本有效度的掌握方法是維護的重點(2)
-
4.7 選擇尺度時的注意事項
-
4.8 狀態的監視(預知)維護技術(1)
-
4.9 狀態的監視(預知)維護技術(2)
-
-
-
第3篇 數據解析篇
-
第5章 可靠度的基本式與其求法
-
5.1 關於可靠性尺度的求法(1)
-
5.2 關於可靠性尺度的求法(2)
-
5.3 關於可靠性尺度的求法(3)
-
5.4 可靠度的「區間估計值」的求法
-
5.5 可靠度的基本式
-
-
第6章 可靠性/維護性數據的解析方法
-
6.1 裝置、零件的故障解析方法
-
6.2 用於估計可靠度/維護度的幾種理論與分配
-
6.3 集中故障的代表「常態分配」(1)
-
6.4 集中故障的代表「常態分配」(2)
-
6.5 集中故障的代表「常態分配」(3)
-
6.6 表示隨機故障的指數分配(1)
-
6.7 表示隨機故障的指數分配(2)
-
6.8 指數分配的MTTF、MTBF的區間估計(1)
-
6.9 指數分配的MTTF、MTBF的區間估計(2)
-
6.10 表示隨機故障之元件的故障數—「波瓦生分配」
-
6.11 富於融通性的「韋伯分配」
-
6.12 解析不完全數據的「累積故障法」(1)
-
6.13 解析不完全數據的「累積故障法」(2)
-
6.14 表示故障停止時間的分配「對數常態分配」(1)
-
6.15 表示故障停止時間的分配「對數常態分配」(2)
-
-
第7章 可維護的裝置與其零件的可靠性
-
7.1 機械與人類的壽命類型(1)
-
7.2 機械與人類的壽命類型(2)
-
7.3 裝置的MTBF與零件的故障率的關係(1)
-
7.4 裝置的MTBF與零件的故障率的關係(2)
-
7.5 由IFR型的零件所構成的裝置其更新率也近乎一定
-
7.6 發現「潛在故障」的「最適切點檢週期」
-
7.7 進行狀態監視維護時,MTBF如何改善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