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香港街市:日常建築裏的城市脈絡 (1842-1981)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237273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街市——城市的縮影,隱於市井的香港史。

.港英政府為何不惜心力興建公眾街市?

.街市設計與城市管治有何關係?

.香港的現代主義建築是如何誕生的?

.不同時期的街市如何反映香港社會的變遷?



作為英國人踏足香港後最早興建的公共建築之一,公眾街市於殖民地時期主要由工務司署負責設計和興建。多年來,從古典走向現代,街市的建築風格回應不同時代的社會需求,其管理、分佈和功能上的轉變,也反映着城市歷史和社會變遷。

有別於以往的建築學研究,本書拋除對標誌性建築的崇尚,選取日常卻獨特的公眾街市進行縱向研究。透過廣泛參考一手歷史資料,追溯殖民地時期街市建築的發展軌跡,梳理背後的社會、政治、經濟脈絡,作者將建築史和香港史聯繫起來,讓讀者重新認識「街市」,發掘當中承載的城市記憶。
  • 引言
  • 01 第一章 公眾街市與食物銷售壟斷(1840s-1880s)
    • 1.1 開埠初期的新街市
    • 1.2 1844年政府街市的餉碼制度
    • 1.3 1847年政府街市發牌制度
    • 1.4 1858年街市條例與街市興建計劃
    • 1.5 1858年後的公眾街市設計
    • 1.6 小結
  • 02 第二章 公眾街市與衛生管制(1880s-1910s)
    • 2.1 瘟疫爆發與改善衛生的需求
    • 2.2 興建符合新衛生要求的街市
    • 2.3 四個愛德華時代建築風格大街市
    • 2.4 小結
  • 03 第三章 公眾街市與生活成本(1910s-1930s)
    • 3.1 興建更多公眾街市抑制食物通脹
    • 3.2 邁向現代建築:興建簡約街市
    • 3.3 混凝土屋頂的簡約開放式街市
    • 3.4 其他類型的簡約街市
    • 3.5 公共工程的新方向
    • 3.6 小結
  • 04 第四章 公眾街市與新建築美學(1930s-1940s)
    • 4.1 從上海現代街市汲取靈感
    • 4.2 從古典到現代主義:簡約古典主義
    • 4.3 去除裝飾:簡樸和流線型的街市
    • 4.4 小結
  • 05 第五章 公眾街市與戰後重建(1940s-1960s)
    • 5.1 戰後重建時期
    • 5.2 穩定戰後食物供應
    • 5.3 建築標準化:輕型街市
    • 5.4 戰後現代主義街市
    • 5.5 戰後最大街市:油麻地街市
    • 5.6 小結
  • 06 第六章 公眾街市與多用途設計(1960s-1980s)
    • 6.1 複合式街市安置小販
    • 6.2 街市重建計劃的挫敗
    • 6.3 設計公眾街市的新方法
    • 6.4 市政大廈取代獨棟公眾街市
    • 6.5 小結
  • 結語
  • 致謝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