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食農×實農:屬於臺灣人的食與農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64461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晚餐又叫外送了嗎?

桌上那杯才剛買的手搖飲或咖啡是如何才能送到你面前?



  食物的意義是什麼呢?

  正如同我所指出的,它不只是意味著展示,而是意味著更大的主題和狀態。我們可以說整個「世界」都出現在食物中,也被食物所象徵。──Roland Barthes,2008:32



  隨著全球經濟與農業模式的改變,除了造成土地劇烈的污染,依靠土地餵養的產業們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消費者的疑惑與不安也不斷地湧現。所謂友善環境推動的有機農業轉型,若要永續經營要付出什麼代價?臺灣早期風光一時的養殖漁業遺留給後代子民們的困境?商場中標示有機的商品是否值得信任,所謂的基改食物對人體又是好是壞?面對萊豬禽流感等疫情,畜牧業和相對應連鎖產業的危機處理?外送文化崛起,不只是消費習慣的改變,影響的更是我們與土地的那份連結……



  上述種種問題,看似遙遠卻著實與生活交織著。



  每個人都是環境的一部分,同時被環境滋養著;土地與人們彼此的關係絕非僅止於緊密,而是根本上地身為一體。臺灣食農教育已推動多年,食農法更於2022年拍板定,其教育勢必需要結合實際農業與社會飲食現況的觀點和面向,具體落實為行動學習。本書所刊載的九篇論文便是根據這個實踐導向,探討食農社會學的各種現象和食農議題在環境、技術、經濟、社會、教育、文化和地方等多面向內涵的構成和反身性的實踐。



專文推薦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 陳吉仲

  開學文化發行人 顧忠華



特別推薦



  臺灣立法院院長 游錫堃

  食育力五星級城市嘉義縣縣長 翁章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吉仲

  清華大學人社院學士班助理教授、行政院農委會食農教育推動小組組員 李天健

  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行政院農委會食農教育推動小組組員 林如萍

  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陳玠廷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行政院農委會食農教育推動小組組員 楊志彬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臺北市文山社大校長、行政院農委會食農教育推動小組組員 鄭秀娟

 
  • 推薦序
  • 發行序
  • 主編序
  • 第一章 以生態有機農業邁向永續發展目標 郭華仁
    • 一、農業與永續發展目標
    • 二、生態有機農業的發展
    • 三、如何擴大生態有機農業
  • 第二章 重返自然?臺灣有機農業的變遷歷程 陳玠廷
    • 一、前言
    • 二、有機農業的理念差異與反省內涵
    • 三、臺灣有機農業的發展變遷
    • 四、有機3.0:朝向更為永續的農業發展
  • 第三章 台灣與全球農業生產網絡:一個社會學的觀點 王驥懋
    • 一、全球農糧貿易整合:台灣與全球連結
    • 二、世界體系、商品鏈以及全球生產網絡
    • 三、買家驅動商品鏈:水果、咖啡以及茶葉
    • 四、農業資材、農業大數據及基因改造種子的集中化、規模化以及壟斷
    • 五、商品鏈忽視的面向:國家制度、跨國組織與低層勞動
    • 六、臺灣農糧食物的全球去/連結
  • 第四章 養殖王國的光與影-台灣養殖業的發展過程與結構限制 鄭力軒
    • 一、緒論
    • 二、歷史沿革與萌芽期:1969年前的台灣養殖業
    • 三、高速成長與產銷結構的確立:1970-1989
    • 四、高速成長的光與影:台灣養殖業的調整期1990迄今
    • 五、結論
  • 第五章 畜牧業的防疫困境-集約畜牧與在地產銷體系的雙重挑戰 簡妤儒
    • 一、疾病對當代畜牧業的挑戰
    • 二、從後院養雞養豬,到集約畜牧
    • 三、具台灣特色的小農體制和產銷體系
    • 四、集約畜牧與產銷體系對防疫的影響
    • 五、畜牧業轉型的挑戰與展望
  • 第六章 台灣飲食文化的特色與變遷 陳玉箴
    • 一、前言
    • 二、「飲食文化」之內涵及與農業的關係
    • 三、二十世紀中期之前的臺灣家庭餐桌:飲食文化結構與食農關係
    • 四、戰後都市化、食品工業與科技影響下的食農分離
    • 五、當代重要飲食文化課題:誰來煮飯?
  • 第七章 審視食農教育的哲學思考-文化整體觀的視野 張瑋琦
    • 一、前言
    • 二、食農教育的起點-反思現代化典範
    • 三、食農教育的哲學芻議
    • 四、結論
  • 第八章 從國土計畫體制看當前鄉村發展的複雜性與挑戰 吳勁毅、徐肇尉
    • 一、鄉村在哪裡?從區計法的非都市土地到國土法的鄉村地區
    • 二、農業部門計劃空間化的舉步維艱
    • 三、鄉村的基底-農業經營主體的淡出與失聲
    • 四、農業部門具有空間性質的目的事業計畫
    • 五、國土計畫中農業部門計劃成當代鄉村發展的關鍵
    • 六、未完的後續
  • 第九章 原住民農業-從傳統知識到環境治理觀點 李宜澤
    • 一、前言
    • 二、傳統原住民農業方法與意義
    • 三、定耕農業,現代國家與市場化
    • 四、產業宣教與返鄉務農:新型環境治理
    • 五、當代原住民農藝復興
  • 食農教育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