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本書原是林庚先生在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的授課講義,約編寫於1936年至1937年間。時值新文學革命發生後二十年,作為新文學運動的親歷者,林庚對那剛剛逝去的文學階段進行了完整的「現場」總結和反思,堪稱中國新文學二十年的一部反思錄。
全書分為「序言」「前奏曲」「啟蒙運動」「新文學的獨立」「文學與革命」五個部分,既提供了一種原生態的文學圖景,也體現了林庚審視文學史的獨特眼光和闊大的視野。史料的呈現與創見的闡發充溢着一種彌足珍貴的新鮮氣息和元氣淋漓的現場感,「那時一片新鮮的朝氣,與那一瀉千里不可遏制的氣勢」令讀者耳目一新。
全書分為「序言」「前奏曲」「啟蒙運動」「新文學的獨立」「文學與革命」五個部分,既提供了一種原生態的文學圖景,也體現了林庚審視文學史的獨特眼光和闊大的視野。史料的呈現與創見的闡發充溢着一種彌足珍貴的新鮮氣息和元氣淋漓的現場感,「那時一片新鮮的朝氣,與那一瀉千里不可遏制的氣勢」令讀者耳目一新。
- 序言
- 前奏曲
-
啟蒙運動
-
一、《新青年》與文學革命
-
二、文學革命的展開
-
三、《新潮》與「五四運動」
-
-
新文學的獨立
-
一、文學研究會與創造社
-
二、新文學運動的熱狂
-
三、學衡派的復古
-
四、國故的整理
-
五、翻譯的工作
-
六、《語絲》與《晨報副刊》
-
七、《甲寅週刊》
-
八、五卅慘案與創造社
-
九、《詩刊》
-
十、文學運動的被干涉
-
-
文學與革命
-
一、太陽社的活躍
-
二、創造社的分散與文藝論戰
-
三、左翼作家聯盟與文學研究會的勝利
-
四、「九一八」國難的影響
-
五、《現代》雜誌
-
六、《論語》的風行
-
七、劇團公演與影壇
-
八、國防文學
-
九、文學研究會的分散
-
十、京派與海派
-
- 整理後記 潘酉堂
- 元氣淋漓的「新文學之當代史」——讀林庚《中國新文學史略》 孫玉石 吳曉東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