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國歌,多從戰火中來。世界上許多國歌,都是衞國之歌。
國歌,是一個國家全體國民團結奮進之聲,故有「國之第一歌」之稱,具有神聖、莊嚴的聲音形象,是國家的象徵。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振起了民族魂,旋律跨越世代,成為不朽名曲,又幾經波折,歷經考驗,終於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不二之選。
本書作者通過對珍貴文獻的細緻解讀,首先道出清末和民國頻換國歌,再次揭示出田漢剛寫罷歌詞,墨跡猶未乾,便被捕入獄。同時,作者又不遠千里,多次親自踏訪日本藤澤市,追查聶耳遇溺的真相,了解藤澤市建立聶耳記念碑的原由,將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誕生過程中的壯闊歷史、感人事跡,一一呈現,教人蕩氣迴腸、浮想聯翩。
國歌,是一個國家全體國民團結奮進之聲,故有「國之第一歌」之稱,具有神聖、莊嚴的聲音形象,是國家的象徵。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振起了民族魂,旋律跨越世代,成為不朽名曲,又幾經波折,歷經考驗,終於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不二之選。
本書作者通過對珍貴文獻的細緻解讀,首先道出清末和民國頻換國歌,再次揭示出田漢剛寫罷歌詞,墨跡猶未乾,便被捕入獄。同時,作者又不遠千里,多次親自踏訪日本藤澤市,追查聶耳遇溺的真相,了解藤澤市建立聶耳記念碑的原由,將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誕生過程中的壯闊歷史、感人事跡,一一呈現,教人蕩氣迴腸、浮想聯翩。
- 代序 國歌多從戰火來
-
序章:清末民國頻換國歌
-
晚清急就章的國歌
-
民國北洋政府頻換國歌
-
國民黨黨歌兼作中華民國國歌
-
附:被遺忘的程懋筠
-
-
田漢、聶耳合創中國國歌
-
「九.一八」事變
-
東北義勇軍的組成
-
「一.二八」淞滬抗日戰爭
-
喚起民族魂的才子田漢
-
人民的音樂家聶耳
-
劫難前完成的《義勇軍進行曲》
-
避走日本、譜定名曲、一去不返
-
《風雲兒女》呼喚對祖國的責任
-
各地熱唱抗日歌,美國發行《起來!》唱片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不二之選
-
為民請命、孤燈自明滅
-
中國昆明、日本藤澤建碑紀念聶耳
-
詞曲盡壯美、化成蝶雙飛
-
餘音—— 友好的旋律
-
附一:追訪有關聶耳遇溺的日本資料
-
附二:出席藤澤市的「碑前祭」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大事歷程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