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自1980年代中后期参照《民事诉讼法》开启实践以来,基层行政审判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本书沿着“行政诉讼率是什么”“怎么变化”“为什么”“有何启示”“未来会怎样”“如何应对相关问题”的逻辑思路,介绍了行政诉讼率的基本理论,分阶段描述了R区行政诉讼率30年的变迁现象,分主线分析了影响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在R区行政诉讼率增势的预判前提下探讨了对“立案登记”和“案结事了”等制度产生的新问题的应对。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文前辅文
- 版权页
-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问题与方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一)诉讼量的长期徘徊需要关注
-
(二)“自下而上”的基层实践需要重视
-
(三)理论研究与基层实践需要交流融合
-
-
二 文献综述
-
(一)国外诉讼数据研究概况及其借鉴
-
(二)国内诉讼数据研究概况及其不足
-
(三)行政诉讼文本变迁研究及启示
-
-
三 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样本的选择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四)主要解释理论
-
-
四 基本概念界定
-
(一)诉讼率的定义
-
(二)行政诉讼率的定位
-
(三)行政诉讼率的逻辑分层
-
(四)研究分析模型的确立
-
-
-
第二章 R区行政诉讼率变迁描述
-
一 R区行政诉讼率变化
-
(一)行政诉讼率数据来源
-
(二)R区行政诉讼率的样本典型意义
-
(三)R区行政诉讼率变化特征
-
-
二 R区行政案件起诉量变化
-
(一)R区行政起诉量研究意义
-
(二)R区行政案件起诉量的趋势变化特征
-
(三)不同期间R区行政案件起诉量的变化及其解释
-
-
三 R区行政诉讼的类型变化
-
(一)R区行政诉讼分类的依据
-
(二)R区行政诉讼案件类型变化总特征
-
(三)R区行政诉讼案件类型变化的解释
-
(四)R区行政诉讼典型案件变化及其解释
-
-
四 R区行政诉讼率的层级变化
-
(一)数据统计说明
-
(二)历年案件结案类型
-
(三)立案率的变化及其解释
-
(四)判决率的呈现及其解释
-
(五)撤诉率的呈现与解释
-
(六)上诉率的呈现与解释
-
(七)判后执行率的简要说明
-
-
-
第三章 R区行政诉讼率变迁的因素
-
一 行政诉讼影响因素的逻辑解构
-
(一)行政诉讼的演绎过程
-
(二)行政诉讼实践变化的影响因素
-
(三)行政诉讼率变化因素的考察思路
-
-
二 R区行政诉起诉量变化的因素
-
(一)原告认知变化直接影响起诉量
-
(二)国家普法提升原告诉讼认知
-
(三)律师代理影响原告起诉选择
-
(四)其他争议解决路径消减起诉
-
-
三 R区行政诉讼类型变化的因素
-
(一)地方经济发展引发典型案件变化
-
(二)基层行政执法发展影响案件类型变化
-
(三)其他因素共同带来案件类型多样化
-
-
四 R区行政诉讼率层级变化的因素
-
(一)诉讼立法变化带来基层审判的方向变革
-
(二)司法政策变化影响基层审判操作
-
(三)基层法院审判操作的变化影响诉讼结果
-
(四)多元博弈导致实践变化呈现徘徊趋势
-
-
-
第四章 R区行政诉讼率变迁启示
-
一 R区行政诉讼率变化的评价
-
(一)反映基层诉讼解决争议的效能变化
-
(二)印证多元实践主体成长
-
(三)聚合多因多果的社会现象
-
-
二 诉讼率研究的理论追问
-
(一)如何正视诉讼立法与基层实践客观存在的差距
-
(二)如何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融合
-
(三)如何能让基层诉讼实践达到实质化解争议
-
-
三 R区行政诉讼率增势预判
-
(一)立法范围扩大后新增案件进入诉讼
-
(二)基层行政运转低效引发诸多行政争议
-
(三)公民诉讼意识增强
-
(四)司法改革案件集中管辖
-
-
四 新法实施后案件“入”和“出”问题探讨
-
(一)“入”:立案登记制产生的压力及其消解
-
(二)“出”:“案结事了”新检视及其改进
-
-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3456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