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融合教育导论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28601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什么是融合教育;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融合教育的模式;融合教育价值论;融合教育的质量;融合教育的评价;融合教育的主体;融合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
  • 版权信息
  • 第二版修订说明
  • 顾明远序
  • 沈晓明序
  • 丛书总序
  • 前言
  • 第1章 什么是融合教育
    • 第1节 融合教育的概念辨析
      • 一、融合的界定
      • 二、融合班级的特征
      • 三、融合学校的性质
      • 四、融合教育的概述
      • 五、随班就读——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安置方式
    • 第2节 融合教育的逻辑分析
      • 一、命题分析
      • 二、推理分析
      • 三、辩证分析
      • 四、总结
    • 第3节 融合教育的观点论争
      • 一、理据之争
      • 二、模式之争
      • 三、规模之争
      • 四、效果之争
      • 五、启示
    • 第4节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
      • 一、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机会均等
      • 二、融合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难题:教育机会难以均等
      • 三、融合教育的背景分析:教育机会均等与否的根源
      • 四、实现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途径:随班就读
    • 第5节 融合教育的困境
      • 一、理解困境
      • 二、理念困境
      • 三、理论困境
      • 四、理想困境
      • 五、总结
  • 第2章 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
    • 第1节 融合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 一、人权运动的推动
      • 二、民主政治的推进
      • 三、经济发展的支持
      • 四、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
      • 五、教育改革的拓展
      • 六、科技发展的助动
    • 第2节 西方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
      • 一、特殊教育的正常化
      • 二、回归主流
      • 三、一体化教育
      • 四、融合教育
    • 第3节 中国融合教育的历史发展
      • 一、中国大陆随班就读的历史发展
      • 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融合教育
  • 第3章 融合教育的模式
    • 第1节 西方融合教育的模式
      • 一、资源教室模式
      • 二、咨询教师模式
      • 三、巡回服务模式
      • 四、资源中心模式
      • 五、教育配对模式
      • 六、合作学习模式
      • 七、特殊教育班模式
    • 第2节 我国融合教育的模式
      • 一、我国大陆的随班就读模式
      • 二、我国香港地区的全校参与融合教育模式
      •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资源教室模式
  • 第4章 融合教育价值论
    • 第1节 融合教育的人文价值
      • 一、人道的关怀价值
      • 二、人权的保障价值
      • 三、人性的陶冶价值
      • 四、文化的共建价值
    • 第2节 融合教育的经济价值
      • 一、特殊教育的经济价值不容忽视
      • 二、从人力资本理论来看融合教育的经济价值
      • 三、从特殊儿童的发展审视融合教育的经济价值
      • 四、从安置形式的投资比较审视融合教育的经济价值
      • 五、融合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 第3节 融合教育的个体价值
      • 一、儿童的个性化
      • 二、儿童的社会化
  • 第5章 融合教育的质量
    • 第1节 教育质量的概念
      • 一、教育质量之歧见
      • 二、何谓质量
      • 三、教育本质之争
      • 四、教育质量之分析
    • 第2节 融合教育质量的体系
      • 一、一个核心
      • 二、两个要素
      • 三、三个环节
      • 四、四个层次
    • 第3节 融合教育质量的标准
      • 一、融合教育质量标准的建构
      • 二、融合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分解
      • 三、融合教育质量标准的阐释
    • 第4节 融合教育质量的保障条件
      • 一、建立健全的融合教育体制
      • 二、健全法律法规,加大融合教育经费投入
      • 三、提高融合教育教师的素质
      • 四、制定配套的融合教育评估措施
    • 附 瑞典在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方面对我国的启示
      • 一、因势利导地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融合理念
      • 二、因时制宜地推进我国融合教育的实施进程
      • 三、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模式
      • 四、因事制宜地加强教师特殊教育技能培训
  • 第6章 融合教育的评价
    • 第1节 融合教育评价的思路
      • 一、评价观念现代化
      • 二、评价主体专家化
      • 三、评价目的过程化
      • 四、评价方法科学化
      • 五、评价标准客观化
      • 六、评价材料效用化
      • 七、评价结果反馈化
    • 第2节 融合教育评价的方法
      • 一、档案袋评定法
      • 二、测验法
      • 三、访谈法
      • 四、记录评估法
      • 五、工作样本分析法
      • 六、问卷法
      • 七、观察法
    • 第3节 融合教育评价的内容
      • 一、一个地区融合教育的评价
      • 二、一所学校融合教育的评价
      • 三、一个融合教育教室的评价
      • 四、教师评价
      • 五、学生评价
    • 第4节 融合教育评价程序
      • 一、组织融合教育评价小组
      • 二、制定融合教育评价标准
      • 三、搜集融合教育评价资料
      • 四、处理融合教育评价信息
      • 五、完善融合教育实施计划
  • 第7章 融合教育的主体
    • 第1节 融合教育的研究主体
      • 一、研究主体的对象
      • 二、研究主体的科研素质
    • 第2节 融合教育的管理主体
      • 一、管理主体的对象
      • 二、管理主体的管理能力
    • 第3节 融合教育的教学主体
      • 一、教学主体的对象
      • 二、教学主体的教学资格
    • 第4节 融合教育的学习主体
      • 一、学习主体的对象
      • 二、学习主体的受教育权
    • 第5节 融合教育的参与主体
      • 一、参与主体的对象
      • 二、参与主体的参与角色
    • 第6节 融合教育的服务主体
      • 一、服务主体的对象
      • 二、服务主体的服务内容
  • 第8章 融合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
    • 第1节 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综合干预
      • 一、综合干预的提出
      • 二、四种综合干预策略
      • 三、综合干预的作用
    • 第2节 基础教育阶段融合教育发展应处理好的关系
      • 一、政策维度:处理好制定与执行的关系
      • 二、安置形式:处理好特殊学校与随班就读学校的关系
      • 三、质量标准[463]:处理好“质标”与“量标”的关系
      • 四、功能发挥:处理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 五、发展内容:处理好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 第3节 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思考
      • 一、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理论依据
      • 二、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实践探析
      • 三、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问题分析
      • 四、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对策思考
  • 参考文献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