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本书从语言学角度,从古典诗词爱好者读诗写诗的需求出发,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与古代诗词相关的古汉语知识。首先总述诗词发展的体式,然后通过“语音篇”“格律篇”“章法篇”“语法修辞篇”“词汇篇”五部分分别讲述与古诗词相关的音韵学常识、古诗词的韵律与语言特点、古典诗词的章法技巧、古诗词主要运用的修辞格等语法手段、古诗词中常见的特殊白话实词和白话虚词以及文字通假。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前言
- 目录
- 古代诗词体式发展概述
-
语音篇
-
古诗词中的音韵常识
-
一 韵母、韵、押韵
-
二 韵脚
-
三 韵部、韵目
-
四 《广韵》
-
五 《平水韵》
-
六 声调
-
七 平仄
-
八 反切
-
-
古诗词中入声字的辨识
-
一 声、韵、调判别法
-
二 文白异读判别法
-
三 排除法
-
四 组词法
-
五 分类法
-
六 谐声偏旁类推法
-
七 同音字辨记法
-
八 诗词押韵读记法
-
九 方言对应规律辨记法
-
-
文白异读入声字分析
-
一 文读音韵母为e,白读音为ai的
-
二 文读音韵母为e,白读音为ei的
-
三 文读音韵母为o,白读音为ai的
-
四 文读音韵母为o,白读音为ao的
-
五 文读音韵母为uo,白读音为ao的
-
六 文读音韵母为u,白读音为ou的
-
七 文读音韵母为u,白读音为iu的
-
八 文读音韵母为üe,白读音为ao的
-
-
古诗词中多音字和旧读字
-
一 古多音字、旧读字形成原因
-
二 古今多音字的流变
-
三 古诗词常用多音多义字
-
四 阅读古诗词对待多音字旧读字的方法
-
-
诗韵中兼韵字的读音
-
一 声调不同
-
二 声调相同,声母、韵部不同
-
三 声母、声调相同,韵部不同
-
四 声、韵、调都不同
-
五 兼属于三个韵部
-
六 兼属于两个古入声韵部
-
-
-
格律篇
-
《诗经》的韵律与语言特色
-
一 《诗经》的句法节奏
-
二 《诗经》的用韵规律
-
三 《诗经》诗化语言的形成
-
-
《楚辞》的韵律与语言特色
-
一 《楚辞》的用韵规律
-
二 《楚辞》的句法
-
三 《楚辞》的句子节奏
-
四 《楚辞》诗化语言的形成
-
-
汉魏六朝及以后古体诗的格律
-
一 古体诗的句式及节奏
-
二 古体诗的用韵
-
-
近体诗的格律
-
一 近体诗的分类和格律要求
-
二 近体诗的押韵
-
三 近体诗的平仄
-
-
词的格律
-
一 词的名称
-
二 词调、词牌
-
三 常见词牌的来源和含义
-
四 词的分类
-
五 词谱
-
六 词的押韵
-
七 领字与句内节奏
-
八 词的平仄
-
九 词的拗救
-
十 词的对仗
-
-
-
章法篇
-
古典诗词的章法
-
一 诗的章法
-
二 词的章法
-
-
-
语法修辞篇
-
诗词中的语法
-
一 词类活用
-
二 省略
-
三 倒置
-
四 紧缩
-
-
诗词中的修辞格
-
一 比喻
-
二 互文
-
三 用典
-
四 引用
-
五 通感
-
-
-
词汇篇
-
古诗词中的白话实词
-
一 名词
-
二 动词
-
三 形容词
-
四 代词
-
-
古诗词中的白话虚词
-
一 副词
-
二 介词
-
三 连词
-
四 助词
-
五 语气词
-
-
古诗词中的词缀
-
一 前缀
-
二 后缀
-
-
古诗词中的文字通假
-
一 《诗经》《楚辞》中的通假
-
二 汉魏以后诗词中的通假
-
-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
- 附录二 《佩文诗韵释要》选周兆基辑
- 附录三 词韵
- 附录四 常用词谱及范例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3134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