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思想与文学:中国文学史及其周边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32559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从中国文学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出发,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力图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上探索和挖掘文学发展的真正动因和创作主旨,希望能从多种角度和更高层面,揭示和阐释文学史发展不同阶段所形成的不同的文学面貌和特点,进一步推动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全书共十九章,探讨的重要问题有:屈原的心路历程及其文化背景给《离骚》书写所带来的变化;楚宗庙祠堂壁画与《九歌》的创作所构成的文学与图像的关系,以及《九歌》与《天问》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史和诸神的体系,也成为早期中国南北文化交融的一个范例;战国纵横家与汉赋的起源;魏晋才性说与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论;士人的政治理想与《文心雕龙》的撰写心态;盛唐的社会变化与诗歌演进;兵家思想与唐五代诗格中的“势”论;宋初“四大书”编纂的宗旨与原因;庆历党争与梅尧臣的诗歌创作;诗穷而后工的历史考察;欧阳修的经学与文学;苏轼儒道结合的思想与文学创作对自然的尊重;苏轼乌台诗案所涉作品批评新法实行中的弊端以及在熙、丰诗坛上的重要地位;北宋新旧党争与清真词的创作;宋室南渡、文化绍兴与三家《和清真词》及《宋文鉴》编纂的文化史意义;辛弃疾南归后心态的变化对词风的影响;明清重要诗文选本与时代思潮的关系及文学经典化的过程。
  • 版权信息
  • 绪言
  • 第一章 屈原的心路历程及其文化背景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退将复修吾初服”与“就重华而陈词”:屈原的心灵变化
    • 三、“退修初服”与“陈词重华”的文化心理背景
  • 第二章 楚宗庙祠堂壁画与《九歌》的创作
    • 一、从《九歌》之名谈起
    • 二、对前人诸说的分析
    • 三、王逸《天问章句叙》的启示
    • 四、先秦两汉的壁画遗存
    • 五、“诗中有画”:《九歌》的图像分析
    • 六、“着壁成绘”:从后世《九歌》题材的绘画反观《九歌》
    • 七、结语
  • 第三章 战国纵横家与汉大赋的起源
    • 一、“赋者,古诗之流也”
    • 二、“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 三、“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 四、“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
    • 五、汉大赋源于战国纵横家的游说进谏之辞
  • 第四章 魏晋“才性论”与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论”
    • 一、“才性论”溯源
    • 二、“风骨论”与曹丕“文气论”和刘劭《人物志》
    • 三、“风骨论”的理论内涵
    • 四、“选文以定篇”
  • 第五章 《文心雕龙·程器》篇主旨和文人“不护细行”的论辩
    • 一、“于文外补修行立功”:《文心雕龙·程器》篇的主旨
    • 二、“不护细行”与文人的自觉
    • 三、“不护细行”与后世的文学批评
  • 第六章 盛唐的政治、社会与诗歌创作的繁荣
    • 一、《河岳英灵集》:一部唐人选唐诗的代表作
    • 二、盛唐诗歌与“盛世”的暌离
    • 三、殷璠兼重古、近二体的“声律说”
  • 第七章 兵家思想与唐五代诗格中的“势”论
    • 一、从地势之“势”到兵家之“势”
    • 二、兵家之势与魏晋的书论和文论
    • 三、唐五代诗格中“势”论的内涵
  • 第八章 宋初政治与“四大书”的编纂
    • 一、崇儒重文与《太平御览》的编纂
    • 二、“兄终弟及”与《太平广记》的编纂
    • 三、《文苑英华》的编选
    • 四、《册府元龟》对太宗朝图书编纂的纠正
  • 第九章 北宋党争与梅尧臣的诗歌创作
    • 一、“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 二、“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 三、“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 第十章 “诗穷而后工”说的历史考察
    • 一、“诗穷而后工”说的提出
    • 二、庆历党争与“诗穷而后工”说
    • 三、“诗穷而后工”说的接受
  • 第十一章 欧阳修的经学与文学
    • 一、欧阳修经学的起点、观念与方法
    • 二、欧阳修经学的特色和成绩
    • 三、从欧阳修经学看北宋疑经风气的兴起
    • 四、欧阳修的经学与文学
  • 第十二章 苏轼的思想学术与文学创作
    • 一、苏轼自幼所受的教育
    • 二、抚视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苏轼的思想学术
    • 三、“性命自得”与自然为文
    • 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的诗歌
    • 五、“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苏轼的文章
    • 六、“指出向上一路”:苏轼的词
  • 第十三章 “作为诗文,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乌台诗案”新论
    • 一、“吾穷本坐诗”:“乌台诗案”的来龙去脉
    • 二、“坐观不救亦何心”:《乌台诗案》所反映的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 三、“不可以合,又不可以容”:《乌台诗案》所反映的苏轼心态
    • 四、“人间便觉无清气”:东坡“乌台诗案”的再评价
  • 第十四章 北宋党争与清真词的创作
    • 一、周邦彦的思想性格
    • 二、新旧党争与《清真词》创作
  • 第十五章 辛弃疾南归后心态平议
    • 一、“无说处,闲愁极”
    • 二、“蛾眉曾有人妒”
    • 三、“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
    • 四、“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
  • 第十六章 辛弃疾南归前期的词作
    • 一、南归之初的词作风格
    • 二、南归之初词风的成因
  • 第十七章 南宋文化“绍兴”与《宋文鉴》的编纂
    • 一、《宋文鉴》编纂始末
    • 二、《宋文鉴》的编纂宗旨
    • 三、《宋文鉴》编选的思想倾向
    • 四、《宋文鉴》的编选与吕氏理想政治
    • 五、《宋文鉴》的编纂与北宋党争
    • 六、《宋文鉴》对北宋文学面貌的呈现
    • 七、《宋文鉴》与南宋文化“绍兴”
  • 第十八章 《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选及其文学史意义
    • 一、从《古文关键》到《唐宋八大家文钞》
    • 二、茅坤编纂《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理论新创及其思想背景
    • 三、《唐宋八大家文钞》与唐宋八大家地位的确立
    • 四、《唐宋八大家文钞》的嗣响
  • 第十九章 《宋诗钞》的编纂及其诗学史意义
    • 一、明末清初江浙藏书之风与《宋诗钞》的编纂
    • 二、晚明潘是仁所编《宋元诗集》及其与《宋诗钞》的关系
    • 三、《宋诗钞》编选倾向新探
    • 四、《宋诗钞》编纂的诗学史意义
  • 附录一 “与其过而废也,毋宁过而存之”——也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出版
  • 附录二 领域的拓展与方法的更新——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思想史意义
  • 征引书目
  • 后记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