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现代国家构建的中国路径:源自地方的尝试性解答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32378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以东南沿海福建晋江为个案,运用“国家构建”的理论视角透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历程。作者提出国家核心能动者(政党)、政府、市场与社会四个行动主体以及国家构建的四条线索:国家官僚体制建设、国家能力建设(包括汲取能力、调控能力、强制能力等)、政权合法性建设和社会建设。历时性地考察中国现代国家的这四条主线在不同时期、不同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的样态。
由于对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百年史的研究是一种后验地重建历史存在的“构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的学术思维习惯和哲学素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量子力学的诞生和概率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广泛运用,或然的因果决定论和选择论成为当代科学研究重要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更为注重事物发展的或然性、多元性、相对性和模糊性,强调共时态的结构性分析。
同时,为化解国家构建面临的挑战,本书采取三个重要的价值取向。一是需要存在一个核心能动者。中国就像是一个“混沌、量子纠缠的、巨大的场”,需要存在一个核心能动者。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政治体系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扮演着现代中国核心能动者的角色。二是中国地方政府与基层社会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复线式、共时性和量子态决定了国家构建如采取“一刀切”的制度安排和严密僵化的政策规定则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现实,国家构建需要放权地方,激发地方的自主性,减轻中央政府的治理负荷。三是在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未来图景中,一些主观性因素,如人的作用应当再次被强调。在量子思维范畴中,人起着主导甚至是决定作用。在此思路下,在中国现代国家构建过程中,不能忽视政治领袖的作用,道德品质高尚的政治领袖是现代国家建构主体的一部分,他(她)可以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总的来说,在共时性、复线式和量子态来看待未来中国国家建设,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制高点。
  • 版权信息
  • 从“东航速度”到“东航高度”(代序一)
  • 深耕国家构建的“地方性”研究(代序二)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相关问题
    • 第二节 国家构建的实践模式与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国内学者关于中国国家构建的学术观点、本书的理论视角
    • 第四节 分析单位与地方国家研究视角的提出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说明
  • 第二章 地方国家构建的基础——社会和文化结构分析
    • 第一节 地缘性文化的形成——海洋型商工文明
    • 第二节 晋泉区域的宗族传统与国家
    • 第三节 侨乡型社会结构中的华侨与国家
  • 第三章 现代国家构建的尝试(1901-1949)
    • 第一节 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发轫的背景
    • 第二节 现代官僚体制的初建
    •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国家汲取能力建设:现代财政体制的建立
    • 第四节 扩大国家影响:教育、卫生、通信、交通的近代化建设
    • 第五节 国民政府主导国家构建的努力与失败
  • 第四章 建设新的国家政治权力、社会结构和汲取能力(1949-1978)
    • 第一节 国家构建使命者的更替
    • 第二节 确立与冲击:探索新的国家官僚制度(1949-1978)
    • 第三节 国家改造社会:统一和支配各种社会政治组织
    • 第四节 国家合法性构建:塑造新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认同
    • 第五节 发展与停滞:计划体制下的国家汲取能力
  • 第五章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现代行政科层制的成长:1978年后的国家官僚制度建设
    • 第一节 秩序的恢复与权力的制度化、体系化
    • 第二节 地方层级的官僚机构的恢复、分工和系统化
    • 第三节 “二次创业”时期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业务量的剧增
    • 第四节 “二次创业”时期地方国家的构建:政府机构的增加
    • 第五节 地方治理的制度化与理性化
  • 第六章 1978年后的国家能力建设
    • 第一节 国家汲取能力探讨
    • 第二节 国家强制性能力的巩固
    • 第三节 政府执行力
  • 第七章 合法性建设转型:1978年后的合法性建设
    • 第一节 合法性理论与中国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形构
    • 第二节 地方政权合法性的重建
    • 第三节 合法性基础的转变:治理有效性
    • 第四节 合法性基础的新发展:新民本主义
  • 第八章 国家构建的社会基础:1978年后的民间社会成长
    • 第一节 民间草根性社团的复兴
    • 第二节 社会分层与现代性社会组织的涌现
    • 第三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适与重构
  • 第九章 结语:复线性的成长
    • 第一节 国家与政党——“党导国”的逻辑与实践
    • 第二节 国家与市场
    • 第三节 国家与社会
    • 第四节 国家构建的情势与挑战
    • 第五节 国家构建的中国本土特征:复线式、量子态与共时性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