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内容简介】 当今的乡村社会不再是国家悬浮之上的,而是国家融入其中的社会。这一过程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存在诸多经验教训。本书将立足20世纪以来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改造和建设的进程,探讨国家在乡村社会整合中的体制、机制、成效、进程、特点和规律。
-
绪论 乡村治理的现代国家整合视角
-
一、视角: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
二、定位:国家成长与国家转型
-
三、结构:国家一体化与离散的农民社会
-
四、功能:国家改造乡村与乡村回应国家
-
-
第一章 政权、政党与群众:乡村的政治整合
-
一、集中与渗透:政权下乡
-
二、政权整合的官僚制与理性化
-
三、组织与动员:政党下乡
-
四、政党整合的精英制与社会化
-
五、吸纳与参与:民主下乡
-
六、群众整合的草根性与行政化
-
-
第二章 土地、产品与劳动:乡村的资源整合
-
一、统一归公:土地的国家化
-
二、“责任田”:主人的重构
-
三、统一征购:产品的国家化
-
四、“瞒产私分”:无权者的抵制
-
五、统一调配:劳动的国家化
-
六、“出工不出力”:弱者的武器
-
-
第三章 动员、任务与命令:乡村的行政整合
-
一、动员:行政机制的渗透
-
二、群众运动与运动群众
-
三、任务:行政机制的介入
-
四、任务的贯彻、落实与应付
-
五、命令:行政机制的扩张
-
六、“一刀切”与多样化
-
-
第四章 政策、法律与规约:乡村的制度整合
-
一、伴随“政党下乡”的“政策下乡”
-
二、“土政策”与政策整合的复杂性
-
三、伴随“政权下乡”的“法律下乡”
-
四、“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同一、冲突和整合
-
五、伴随“民主下乡”的“村规民约”
-
六、“破家为国”与家庭制度的重建
-
-
第五章 计划、市场与服务:乡村的经济整合
-
一、自然自由到计划干预
-
二、突破大一统体制的自主行为
-
三、重建农民认同的市场化改革
-
四、市场化进程中的国家调控
-
五、国家对乡村经济的服务性渗透
-
六、完善公共服务中实现国家的再建构
-
-
第六章 汲取、分配与投入:乡村的财政整合
-
一、“皇粮国税”:国家的汲取与渗透
-
二、负担:财政合法性与国家认同
-
三、“集体经济”:草根财政
-
四、草根财政的自治与他治
-
五、农业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
-
六、公众治理:乡村公共财政的建构
-
-
第七章 宣传、教育与文艺:乡村的文化整合
-
一、“宣传下乡”:阶级、政党和国家意识
-
二、改造与重构乡土意识形态的机制
-
三、“教育下乡”:从私塾到普及教育
-
四、乡村教育的政治社会化机制
-
五、“文艺下乡”:底层农民成为文艺主角
-
六、被政治形塑的农民形象及其机制
-
-
第八章 阶级、集体与社区:乡村的社会整合
-
一、“划成分”:家族社会到阶级社会
-
二、“摘帽子”:阶级社会的极化与消解
-
三、“集体化”:个体社会到集体社会
-
四、“大包干”:家庭基础上的集体社会
-
五、“社区化”:家庭社会到社区社会
-
六、“流动性”: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整合
-
-
第九章 消费、生育与健康:乡村的生活整合
-
一、“公共食堂”:生活集体化
-
二、“大锅饭”:散伙与回归
-
三、“计划生育”:生育行为国策化
-
四、“超生游击队”:逃避与适应
-
五、爱国卫生运动:医疗下乡
-
六、“移风易俗”与文明健康生活
-
-
第十章 话语、交通与信息:乡村的技术整合
-
一、全民扫盲:汉字简化
-
二、推广普通话:“官话”与方言
-
三、条条大路通首都:官道与小道
-
四、“村村通”:国家与农民的互动
-
五、信息传递:直接听到国家声音
-
六、互联互通:信息主体的生长
-
-
结语 成长中的现代国家与消逝中的传统农村
-
一、从国家改造到新农村建设
-
二、单向的国家化与复杂的农民性
-
三、简单整合与有机整合
-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214/232700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