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哲学史研究方法论十讲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32480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循着从哲学史研究到哲学研究、从哲学史到哲学的“常规路径”,将思考和关注的重点聚焦于哲学史研究的一些前提性问题上。诸如哲学史研究中中西哲学的相互参照问题、哲学史家与哲学家的哲学史研究方式的区分及其关联问题、哲学家的私人生活与其哲学解读的关系、本质主义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之间的复杂关联、方法论的诠释学与存在论的诠释学对于哲学史研究方法论思考的启示,等等。作者在肯定“史学式的哲学史研究方式”与“哲学式的哲学史研究方式”各自的价值和意义的前提下,对“哲学式的哲学史研究方式”给予了更多的肯定和辩护。在哲学史研究方法论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了当代中国哲学建构乏力的学理根源,认为问题的症结并非我们缺乏“解题的能力”,而是相当程度上缺乏提问的意识和追问的能力。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讲 西方哲学研究的中国视角
    • 一、为什么要有中国视角
    • 二、何为中国视角
    • 三、为什么要在西方哲学的研究中突显中国视角
  • 第二讲 学院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西方哲学参照系问题
    • 一、中国哲学史的现实存在方式和研究目的
    • 二、尺子、镜子与窗子
  • 第三讲“史学式的哲学史研究方式”与“哲学式的哲学史研究方式”
    • 一、“史学式的”与“非史学式的”哲学史研究方式的区分及其相关问题
    • 二、哲学史的研究何以是“哲学的”
    • 三、“哲学史家的”哲学史研究方式与“哲学家的”哲学史研究方式
  • 第四讲 研究西方哲学的诸种方式及其意义
    • 一、讲说、著述和翻译
    • 二、中、西、马的共存与西方哲学研究
    • 三、西方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
  • 第五讲 哲学家的私人生活与其哲学的解读
    • 一、哲学家的糟糕生活是否影响人们对其哲学的理解和评价
    • 二、哲学家的私人生活与其哲学的解读之关系的类型学考察
    • 三、哲学家的私人生活与其哲学解读之关系在哲学史研究三阶段的不同表现
  • 第六讲 诠释学的两种取向与哲学史的两种研究方式
    • 一、诠释学的类型区分与诠释学的理论结构
    • 二、哲学诠释学与哲学史的两种研究方式
  • 第七讲 冯友兰与牟宗三的哲学史研究方法论
    • 一、哲学史的“历史学家的写法”与“哲学家的写法”
    • 二、冯友兰的哲学史研究方法论
    • 三、牟宗三的哲学史研究方法论
  • 第八讲“反向格义”的纷争与中西哲学比照中的本质主义迷误
    • 一、难免相互参照,未必“反向格义”
    • 二、中西哲学比照中的本质主义迷误
    • 三、本质主义的扬弃与中西哲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 第九讲 本质主义的超越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方法论重思
    • 一、本质主义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理路及其缺陷
    • 二、旨趣的游移与会通中西的迷误
    • 三、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两种取向
  • 第十讲 中国哲学界缺乏思想创造力的学理根源探究
    • 一、沉迷于“哲学史研究”是缺乏哲学创造力的根本原因吗
    • 二、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的相互脱节
    • 三、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的良性互动
  • 附录
  • 后记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