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重点关注象征主义文学、意象主义诗歌、意识流小说等现代主义文学经典的生成和传播,还重点研究苏俄文学中的“红色经典”的生成及其巨大的伦理教诲作用,以及东方文学大师泰戈尔的文学经典在译介、改编等流传过程中的文化现象。
- 版权信息
- 目录
- 总序
- 绪论 思潮迭变与文学模式的更替
-
第一章 世纪末情绪与现代文学经典的生成
-
第一节 外国现代文学史的断代问题
-
第二节 现代文学经典生成的文化语境
-
第三节 媒体革命与文学经典传播途径的革新
-
第四节 时代巨变——现代化与都市化
-
-
第二章 现代都市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
-
第一节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思潮的传播
-
第二节 法国现代都市文学的生成与传播
-
第三节 德国现代都市文学的生成与传播
-
-
第三章 意象主义诗歌的生成与传播
-
第一节 法国和德国象征主义诗歌
-
第二节 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社会语境
-
第三节 英美意象主义诗歌的生成与流传
-
第四节 俄国意象主义诗歌的生成与流传
-
第五节 庞德诗歌中的中国元素
-
-
第四章 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
-
第一节 现代文学多元格局的形成
-
第二节 劳伦斯与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传播
-
第三节 劳伦斯作品在中国的传播
-
-
第五章 《美国的悲剧》的生成与传播
-
第一节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生成与传播
-
第二节 拜金主义文化语境下《美国的悲剧》的生成
-
第三节 《美国的悲剧》中文传播
-
第四节 欲望之都:“美国梦”的是与非
-
-
第六章 苏俄“红色经典”的生成与传播
-
第一节 政治命运推动下“红色经典”的生成
-
第二节 高尔基小说的生成与传播
-
第三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的译介与影视传播
-
-
第七章 《静静的顿河》的生成与传播
-
第一节 金人、力冈译本比较
-
第二节 格拉西莫夫的电影传播
-
-
第八章 表现主义文学的生成与传播
-
第一节 起步于绘画领域的表现主义艺术的演变
-
第二节 奥尼尔戏剧的演出与传播
-
第三节 卡夫卡小说的翻译、改编与传播
-
-
第九章 《永别了,武器》的生成与传播
-
第一节 文本生成:战争的荒诞与爱情的空虚
-
第二节 《永别了,武器》中文译本比较
-
第三节 电影文本《战地春梦》的文化转换
-
-
第十章 艾略特《荒原》等诗歌的生成与传播
-
第一节 艾略特诗歌文本的生成
-
第二节 《荒原》与现代人的精神幻灭
-
第三节 艾略特诗歌的译介与流传及其对中国诗坛的影响
-
-
第十一章 《喧哗与骚动》的生成与传播
-
第一节 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喧哗与骚动”
-
第二节 《喧哗与骚动》译本比较
-
第三节 福克纳叙述风格对中国文坛的影响
-
-
第十二章 《吉檀迦利》的生成与传播
-
第一节 泰戈尔在中文世界的接受
-
第二节 《吉檀迦利》的中文传播
-
第三节 《吉檀迦利》孟加拉文原版与英译版比较
-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