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国哲学十五讲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30257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选择中国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哲学体系做了整体性的阐发和揭示。作者从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出发,明确其概念内涵及问题的具体指涉,呈现出其思想展开的固有脉络和结构。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编审委员会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第一讲 性与天道:孔子的哲学
    • 一 关于《论语》
    • 二 “不可得而闻”
    • 三 “性相近也”
    • 四 说和乐
    • 五 通向幸福的道路
    • 六 立与达
    • 七 论仁
    • 八 天何言哉
  • 第二讲 以无为用:《老子》的哲学
    • 一 从《老子》第一章说起
    • 二 有生于无
    • 三 无之以为用
    • 四 企者不立
    • 五 无为
  • 第三讲 尽心知性:孟子的哲学
    • 一 心之官则思
    • 二 尽心知性
    • 三 性善
    • 四 知言
    • 五 养气
    • 六 仁政
  • 第四讲 真知之路:庄子的哲学
    • 一 庄子哲学的关键词:知
    • 二 知的不同层次
    • 三 是非
    • 四 以明与因是
    • 五 知与我
    • 六 不知
    • 七 齐物
    • 八 “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 九 真知与无待
  • 第五讲 有无之辨:王弼的哲学
    • 一 解释学原则
    • 二 言意之辨
    • 三 本体论突破
      • (一)“无”的含义
      • (二)道与物
      • (三)道与自然
      • (四)以无为用
    • 四 王弼的政治哲学
      • (一)两种观物方法
      • (二)“崇本举末”与“崇本息末”
      • (三)无为
      • (四)圣人人格
  • 第六讲 自然之理:嵇康的哲学
    • 一 自然之理
    • 二 释私
    • 三 养生
    • 四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 五 声无哀乐
  • 第七讲 性分自然:郭象的哲学
    • 一 关于郭象《庄子注》
      • (一)郭象《庄子》本
      • (二)郭象《庄子注》的抄袭问题
      • (三)《庄子注》的注释特点
    • 二 郭象的本体论
      • (一)造物无主
      • (二)自然
      • (三)理与性分
      • (四)自为与相为
      • (五)“适性逍遥”
      • (六)“冥物”
      • (七)生死
    • 三 郭象的政治思想
      • (一)无为
      • (二)无贤不可以无君
      • (三)君德与臣德
  • 第八讲 太极诚体:周敦颐的哲学
    • 一 形而上学
      • (一)太极、阴阳与五行
      • (二)人与万物
      • (三)圣人
    • 二 治教与修身
      • (一)师道
      • (二)纯心
      • (三)礼乐
      • (四)用刑
      • (五)志学
  • 第九讲 易兼体用:邵雍的哲学
    • 一 观物
    • 二 体用
    • 三 体以四立
    • 四 用因三尽
  • 第十讲 自立吾理:程颢的哲学
    • 一 对佛教的批判
    • 二 道学话语的建构
    • 三 天理
    • 四 生之谓性
    • 五 以觉言仁
    • 六 定性
  • 第十一讲 一物两体:张载的哲学
    • 一 虚与气
    • 二 形与象
    • 三 参两
    • 四 神化
    • 五 感
    • 六 人性论
    • 七 性与心
  • 第十二讲 形上定体:程颐的哲学
    • 一 形上形下
    • 二 体用一源
    • 三 生生之理
    • 四 道无无对
    • 五 公与仁
    • 六 人性论
    • 七 主敬
    • 八 格物致知
  • 第十三讲 理气动静:朱子的哲学
    • 一 体用
    • 二 太极
    • 三 理与气
      • (一)理生气
      • (二)理气先后
      • (三)理气动静
      • (四)理一分殊
    • 四 心性论
    • 五 涵养
    • 六 致知
  • 第十四讲 自作主宰:陆九渊的哲学
    • 一 本心
    • 二 心即理
    • 三 收拾身心,自作主宰
    • 四 格物与静坐
    • 五 义利之辨
  • 第十五讲 心外无理:王阳明的哲学
    • 一 心外无理
    • 二 心外无物
    • 三 格物
    • 四 知行合一
    • 五 致良知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