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对五言诗律形成和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做了实证性考据和辨析,厘清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行观点,,并将这些问题推上学术前沿。方法上除声律统计分析,还利用日藏善本比勘还原,结合社会政治背景,梳理历代诗学观念,对相关问题作了透辟的分析。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序
-
绪论
-
一 五言诗律化问题的研究现状
-
二 唐诗体式研究的现状
-
三 本课题研究可完善和推进之处
-
四 本书的主要思路和研究内容
-
-
上编 六朝诗律史诸问题考辨
-
第一章 沈约称赏魏晋五言诗的诗律标准
-
一 永明诗律与近体诗律之异同
-
二 沈约称赏魏晋诸作的诗律情况
-
三 结语
-
-
第二章 吴声西曲与永明诗律形成之关系
-
一 吴声西曲的诗律分析
-
二 晋宋齐五言四句诗的诗律分析
-
三 晋宋齐五言四句诗与永明诗律之关系
-
四 结语
-
-
第三章 “王斌首创四声说”辨误
-
一 相关研究观点分歧之检讨
-
二 王斌、王份、王彬关系辨
-
三 《四声论》作者考
-
四 结语
-
-
第四章 大同句律形成过程及与五言诗单句韵律结构变化之关系
-
一 由二五异声到二四异声:五言诗单句律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
二 汉代五言诗单句韵律结构的常见类型及分布情况
-
三 谢灵运诗句式分布情况及与韵律特点之关系
-
四 永明三大诗人对单句韵律结构的不同趣尚
-
五 大同句律产生的创作背景
-
六 五言诗单句律化进程与表意功能发展的关联性
-
-
附录
-
附考 周颙行年考略
-
-
-
中编 唐代“齐梁体”诗考论
-
第一章 盛唐“齐梁体”诗及相关问题
-
一 岑参“效齐梁体”诗的格律特征
-
二 “齐梁调诗”与“齐梁调声”
-
三 “吴体”非“齐梁体”辨
-
四 结语
-
-
第二章 唐开成年间“齐梁格诗”考论
-
一 白居易、刘禹锡所作“齐梁体”诗的体格特点
-
二 白集中“格诗”与“齐梁格诗”之关系
-
三 开成试诗变体之诗律学考察
-
四 开成年间“齐梁格诗”兴盛之原因
-
-
第三章 唐开成试诗变体与文宗朝党争之关系
-
一 牛李党争及其文学观之异
-
二 牛李党争对省试诗体格之影响
-
三 开成试诗变体的诗学意义
-
四 开成试诗改依“齐梁体格”之原因
-
五 结语
-
-
第四章 晚唐五代“齐梁体”诗歌的体格特征
-
一 晚唐五代“齐梁体”诗的题材内容
-
二 晚唐五代“齐梁体”诗的诗律特点
-
三 《才调集》所选温庭筠“齐梁体”诗的体格特征
-
-
附录
-
-
下编 唐集诗体分类研究——以《白氏文集》为考察中心
-
第一章 从日藏旧抄本考《白氏文集·前集》的编撰体例
-
一 日藏白集旧抄本的文献价值
-
二 日藏旧抄本与白集刊本编次形式之差异
-
三 《白氏文集·前集》前十二卷卷首旧貌之还原
-
-
第二章 《白氏文集》“古体”与“古调诗”之关系
-
一 《白氏文集》中“古体”与“古调诗”的编次问题
-
二 梁陈隋唐人对“古体”“古调诗”诗体含义之理解
-
三 白集“古体”概念与元稹诗体分类观念之关系
-
-
第三章 《秦中吟》非“新乐府”考论——兼论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体式特征和后人之误解
-
一 从白集旧抄本编撰体例看《秦中吟》与“新乐府”之关系
-
二 《秦中吟》与“新乐府”篇制写法之异
-
三 郭茂倩对元白“新乐府”概念的借用与引申
-
四 唐宋元明人对“古调诗”与乐府诗之别的认识
-
五 清人对《秦中吟》诗体的误判
-
六 现当代学者对中唐“新乐府”创作活动的主观误读
-
七 综论
-
-
附录
-
-
附编 “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研发过程和学术价值
-
第一章 “中国古代诗歌声律分析系统”开发缘起和研制过程
-
一 软件开发缘起
-
二 “中国上中古汉字音韵数据库”的建立
-
三 “中国古典诗歌文本数据库”的建立
-
四 “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研制
-
-
第二章 “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学术功能
-
一 先秦两汉诗歌的声律分析
-
二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声律分析
-
三 唐五代近体诗的声律分析
-
-
第三章 “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独特创新和使用技巧
-
- 参考文献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