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主要侧重于反映2014年度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与体系建设的新进展。分上中下三篇,分别是上编“食品安全:2014年的基本状况”、中编“食品安全:2014年支撑体系的新进展”、下编“年度关注: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导论
-
一、研究主线与视角
-
二、主要概念界定
-
三、研究时段与研究方法
-
四、主要内容与研究结论
-
-
上编 食品安全:2014年的基本状况
-
第一章 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市场供应与数量安全
-
一、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
-
二、粮食与主要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态势
-
三、保障粮食数量安全的现实路径:水稻的案例
-
四、总结与展望
-
-
第二章 主要食用农产品安全质量状况与监管体系建设
-
一、基于例行监测数据的2014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
-
二、2014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进展
-
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程监管
-
五、强化农业生产使用的农用化学品的质量监管
-
-
第三章 食品工业生产、市场供应与结构转型
-
一、2014年食品工业发展状况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二、食品工业行业集中度、内部结构与区域布局
-
三、食品工业的结构转型:基于技术创新国际比较的视角 [155]
-
四、食品工业的结构转型:基于信息化与绿色化的视角 [156]
-
五、食品工业未来发展趋势
-
-
第四章 食品加工制造环节的质量安全状况
-
一、2014年加工制造环节食品质量状况
-
二、不同年度同一食品品种抽查合格率比较
-
三、影响加工制造环节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
-
-
第五章 流通环节的食品质量安全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
-
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专项执法检查
-
二、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处置
-
三、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管
-
四、农村食品消费行为与安全性评价:基于农村食品消费的调查
-
-
第六章 进口食品贸易与质量安全
-
一、进口食品贸易的特征分析
-
二、具有安全风险的进口食品的批次与来源地
-
三、不合格进口食品主要原因的分析考察
-
四、进口食品接触产品的质量状况
-
五、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
-
中编 食品安全:2014年支撑体系的新进展
-
第七章 2014年食品安全法治体系建设与惩处食品安全犯罪的新进展
-
一、《食品安全法》修订与食品安全立法工作的新进展
-
二、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新成效
-
三、以典型案例解释法律与推动法律规定的贯彻落实
-
四、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与依法监管食品安全
-
五、全面执行新的食品安全法仍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
-
第八章 新一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总体进展与主要问题
-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现状
-
二、山东、广西与江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案例调查
-
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主要成因
-
四、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
-
第九章 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状况报告
-
一、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取得的新进展
-
二、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状况存在的问题
-
三、福喜事件发生后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考察
-
四、“互联网+”与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建设重点
-
-
第十章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工作进展
-
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的持续优化
-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有序稳步开展
-
三、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进展与挑战
-
四、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公众风险感知特征
-
五、未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的建设重点
-
-
第十一章 农产品冷链运输与物流技术研究进展
-
一、农产品冷链运输技术
-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
三、冷链物流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
四、农产品冷链运输与物流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
-
第十二章 食品安全国际前沿研究的分析报告
-
一、科研文献、引文数据与热点前沿
-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三、食品安全的研究前沿
-
四、我国在食品安全热点与新兴前沿中的研究状况
-
-
-
下编 年度关注: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
第十三章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公众食品安全状况关注度与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价
-
一、基于熵权Fuzzy-AHP法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
二、国内公众对食品安全状况的关注
-
三、2008—2012年间农村食品消费结构演化研究
-
四、调查组织与受访者特征分析
-
五、对食品安全状况评价与未来信心的分析
-
六、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与初步对策
-
-
第十四章 我国的食源性疾病与食品安全风险防范
-
一、食源性疾病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总体状况
-
二、我国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与食品安全
-
三、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空间布局
-
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公众参与家庭食源性疾病防范的视角
-
五、食源性疾病与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
-
-
第十五章 2005—2014年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研究报告
-
一、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
-
二、2005—2014年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总体状况
-
三、2005—2014年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食品种类与数量
-
四、2005—2014年间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省区分布
-
-
第十六章 食品生产行为与安全事件持续爆发的原因研究:食用农产品为案例的分析
-
一、食用农产品生产行为与质量的自我评价
-
二、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的调查
-
三、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选择模拟:基于仿真实验的方法
-
四、2000—2014年间病死猪总量估算
-
五、病死猪流入市场的事件来源与基本特点
-
六、病死猪流入市场的运行逻辑:基于破窗理论
-
七、病死猪流入市场的典型案例分析
-
八、主要结论与原因思考
-
九、食品安全风险与社会共治
-
-
第十七章 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理论分析框架
-
一、基于全球视角的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产生背景
-
二、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内涵
-
三、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运行逻辑
-
四、政府与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
五、企业与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
六、社会力量与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
七、理论分析框架构建思路与主要内容
-
-
第十八章 政府传统监管政策工具的效性检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案例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回顾
-
三、理论框架与计量模型
-
四、调查组织与研究方法
-
五、重要结论的讨论
-
六、主要研究结论
-
-
第十九章 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中的市场力量:可追溯猪肉市场消费需求的案例
-
一、文献回顾
-
二、研究方法
-
三、可追溯猪肉属性与层次的设定与问卷设计
-
四、实验城市与样本的统计性分析
-
五、CVA模型估算的消费者偏好
-
六、可追溯猪肉的市场模拟
-
七、现实情景下可追溯市场治理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性
-
-
第二十章 社会组织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能力考察:食品行业社会组织的案例分析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基于社会共治视角的食品行业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
-
三、研究假设
-
四、研究设计
-
五、社会组织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六、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
第二十一章 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基于公众监督举报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角
-
一、食品安全治理中城市公众监督举报的调查与样本特征
-
二、城市公众监督举报食品安全问题的意愿与方便程度
-
三、城市公众使用手机APP参与监督与举报的调查
-
四、农村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监督举报的态度与权益保护调查
-
五、食品安全的消费投诉与权益保护:基于全国消协组织的数据
-
六、基本结论
-
-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