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致力于探索和构建社会普遍信任机制下未来财产利益的民法保护理论体系,为现代财产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充分的知识注解和学理支持。作者运用法教义学的方法系统的讨论了可得利益损害赔偿问题,对侵权法范畴下诸多理论争议进行梳理和澄清,并主张通过动态归责体系来协调损害救济与风险分担的关系,对可得利益的模式选择、类型区分、司法运作及立法改进等问题给出了契合转型中国复杂情势的解答。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自序
- 导论 重申方法:侵权伦理反思的路径意识与问题架构
-
第一章 理论概观:可得利益的基本原理
-
第一节 可得利益的概念阐析
-
第二节 可得利益的性质定位
-
第三节 可得利益的机理分析
-
第四节 可得利益的基本分类
-
第五节 可得利益的范畴辨析
-
第六节 小结
-
-
第二章 救济有理:可得利益的实践发展与理论范型
-
第一节 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历史嬗变
-
第二节 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实证比较
-
第三节 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理论支撑
-
-
第三章 制度表达: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理论建构
-
第一节 导论:一种平衡的责任观
-
第二节 作为侵权责任核心构成要件的可归责性
-
第三节 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
-
第四节 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量化分析
-
第五节 反射性财产损害赔偿
-
第六节 可得利益损害赔偿与民事证据规则
-
第七节 侵权抑或合同:从体系分析、模式抉择到方法整合
-
第八节 余论:一种有待解释的命运
-
-
第四章 类型区分: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体系构造
-
第一节 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类型化概述
-
第二节 侵害财产权型可得利益损失
-
第三节 侵害人身权型可得利益损失
-
第四节 机会利益损失
-
第五节 结论
-
-
第五章 实证考察: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程序视角
-
第一节 损害赔偿给付方式概述
-
第二节 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给付方式的比较法考察
-
第三节 损害赔偿的一次性给付方式
-
第四节 损害赔偿的定期金给付方式
-
第五节 结语:透过表象看本质
-
-
第六章 面向未来:可得利益损害
-
第一节 引论
-
第二节 传统侵权法理论分析工具及其评价
-
第三节 侵权法理念的发展及其制度需求
-
第四节 可救济性损害理论的引入
-
第五节 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立法思路
-
- 跋 方法意识与开放姿态:可得利益的动态规制思路
- 后记
- 参考文献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