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言語行為、言論自由與傷害:立基於言語行為的言論自由理論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487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為什麼要主張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為何應受保護?

1980年以降,英美哲學界關於言論自由問題的哲學爭論中,藍騰、洪斯比及魏斯特等哲學家,皆認為必須以奧斯丁的言語行為理論中「話語施事行為」此一概念,才能掌握「言論自由」中「言論」一詞的確切意義,並理解何謂言論的傷害。然而,約克森認為藉由「話語施事行為」所理解的言論的傷害,根本就不是傷害,而且也和言論自由遭到侵犯無關;而格林則認為,即使色情刊物等言論產生了藍騰、洪斯比及魏斯特所認為的傷害,這也不足以使得政府有合理理由限制色情刊物的言論自由。

為了證明上述約克森及格林的主張,本書首先探究後奧斯丁時期的四種主流言語行為理論:史特勞森的「強意圖論」、奧斯丁的「強規約論」、塞爾的「弱意圖論」及「弱規約論」,藉此更深入明瞭「言論自由」中「言論」一詞的確切意義。接著考察自由主義者的「心靈中介說」及「以更多言論回擊說」是否言之成理。最後,進一步探討言語行為理論,是否有助於掌握「族群壓迫」與「族群不平等」等概念的確切意義。
  • 前言
  • 第一章 導論:言論自由及其原則
    • 1-1. 密爾論言論自由、效益原則、自由原則及傷害原則
    • 1-2. 「心靈中介言論」、「回擊言論」與言論的傷害
    • 1-3. 「言論」 vs. 「行動」:約克森對「限縮意義的傷害原則」的批評
    • 1-4. 奧斯丁的言語行為理論與言論自由
  • 第二章 四種言語行為理論
    • 2-1. 奧斯丁的言語行為理論
    • 2-2. 「規約」 vs. 「意圖」:史特勞森的批評
    • 2-3. 「話語行為」 vs. 「話語施事行為」:塞爾的主張
    • 2-4. 奧斯丁的「強規約論」及史特勞森的「強意圖論」
    • 2-5. 塞爾的言語行為理論:「弱意圖論」
    • 2-6. 塞爾的言語行為理論:「弱規約論」
  • 第三章 藍騰及洪斯比論言論自由與言論的傷害
    • 3-1. 藍騰及洪斯比論言論自由
    • 3-2. 藍騰及洪斯比論「言論的傷害 1」:噤聲
    • 3-3. 藍騰及洪斯比論「言論的傷害 2」:臣屬
    • 3-4. 藍騰的「一次決定論」 vs. 格林的「全有全無論」
  • 第四章 藍騰的批評者及魏斯特的修正
    • 4-1. 「他人刻意外力干涉」及「脫離權威管轄的可能性」
    • 4-2. 約克森的批評
    • 4-3. 言論自由:消極自由 vs. 積極自由
    • 4-4. 魏斯特的修正理論
    • 4-5. 言論自由:哪種話語施事行為?哪種自由?哪種外力干涉?哪種傷害?
  • 第五章 言語行為理論與四種攪局器
    • 5-1. 語言溝通過程以及四種言語行為理論
    • 5-2. 「CI 攪局器」
    • 5-3. 「EI 攪局器」、「UT 攪局器」及「CP 攪局器」
    • 5-4. 「UT 攪局器」、「EI 攪局器」及其思想實驗
    • 5-5. 「CP 攪局器」及其思想實驗
    • 5-6. 「CI 攪局器」及其思想實驗
    • 5-7. 再論「UT 攪局器」、「EI 攪局器」、「CP 攪局器」及「CI 攪局器」
  • 第六章 言語行為理論與言論自由
    • 6-1. 言語行為理論與「他人刻意外力干涉」
    • 6-2. 第一人稱 vs. 第三人稱觀點的「他人刻意外力干涉」
    • 6-3. 言語行為理論與「消極自由」、「積極自由」
    • 6-4. 言語行為理論與言論的傷害
    • 6-5. 言語行為理論與「心靈中介說」
    • 6-6. 言語行為理論與「以更多言論回擊說」
  • 第七章 結論
  • 徵引文獻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