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第二版)》系统地讨论了语法研究和语言应用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几乎涉及所有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热点的研究课题。两位作者都是多年从事汉语研究的一流学者,其论述高层建瓴,深入浅出,既照顾到通识课教材的通俗性,又具有学术著作的深度和严谨。本书不仅是大学素质教育的理想教材,我们也要向广大从事语言学专业研究的学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鼎力推荐。本次出版修订版,作者删节了部分内容,精简了篇幅,又增加了近年新的研究成果。
- 版权信息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说明和致谢
- 自序
-
第一讲 关于汉语和汉语研究
-
1.1 关于汉语
-
1.2 关于汉语研究
-
-
第二讲 结构理论与结构层次分析
-
2.1 句法结构的层次性与句法成分的“替换”和“扩展”
-
2.2 关于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
-
2.3 结构层次分析中要注意的问题
-
2.4 结构层次分析的作用和局限
-
-
第三讲 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
-
3.1 结构层次分析的局限和句式变换分析方法的产生
-
3.2 句式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和需要遵循的原则
-
3.3 句式变换分析的作用和局限
-
-
第四讲 特征理论与语义特征分析
-
4.1 句式变换分析的局限和语义特征分析方法的产生
-
4.2 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和需要掌握的原则
-
4.3 汉语句式语义特征分析的几个实例
-
-
第五讲 配价理论与配价结构分析
-
5.1 “动词语+的”结构引起的问题和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
-
5.2 怎样分析和解决“动词语+的”结构所引起的问题
-
5.3 形容词和名词也有配价结构分析问题
-
-
第六讲 空语类理论与空语类分析
-
6.1 语法结构模型的变化和“空语类”概念的引入
-
6.2 是不是存在空语类和空语类的句法语义性质
-
6.3 如何建立基础论元结构和确定不同类型空语类
-
6.4 空语类与“语法同构分析”和“成分提取分析”
-
-
第七讲 移位理论与成分移位分析
-
7.1 “移位”与“易位”“倒装”的区别
-
7.2 “转换规则”“移位规则”和“移位限制规则”
-
7.3 “名词移位”“动词移位”与“向前移位”“向后移位”
-
7.4 从“变换分析”“成分移位”到“提升合并”和“拷贝删除”
-
-
第八讲 约束理论与语义所指分析
-
8.1 关于代词与空语类的语义指称
-
8.2 语义解释理论与语义所指现象
-
8.3 约束理论与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语义所指分析
-
8.4 约束理论与空主语和空宾语的语义所指分析
-
-
第九讲 指向理论与语义指向分析
-
9.1 句法成分的不同语义联系和“语义指向”现象
-
9.2 “语义指向”对汉语复杂语义结构关系的解释作用
-
9.3 动词和名词之间支配性语义指向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
9.4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指派性语义指向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
-
第十讲 范畴理论与语义范畴分析
-
10.1 句法结构形式体现的语法意义类型
-
10.2 汉语中的“时间范畴”和跟时间有关的语法分析问题
-
10.3 汉语中的“处所范畴”和跟处所有关的语法分析问题
-
10.4 汉语中的“数量范畴”和跟数量有关的语法分析问题
-
10.5 汉语中的“领属范畴”和跟领属有关的语法分析问题
-
-
第十一讲 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
-
11.1 从“差一点儿”和“大星期天”说起
-
11.2 认知理论的基本假设和主要目标
-
11.3 语言中的“隐喻”和“转喻”分析
-
11.4 语言中的“意象”和“图式”分析
-
-
第十二讲 语用理论与语言运用分析
-
12.1 语言的用法和语用法的语法化
-
12.2 “认知域系连”和指称现象的语用分析
-
12.3 “会话原则”和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
-
12.4 “言语行为理论”和言语行为义的语用分析
-
12.5 “语法化理论”和语用法的语法化分析
-
-
第十三讲 类型理论与语言类型分析
-
13.1 语言的“个性”与“共性”
-
13.2 “弱式的语言共性观”和“强式的语言共性观”
-
13.3 功能与用法:认知理论背景下的语言类型研究
-
13.4 原则与参数:形式理论背景下的语言类型研究
-
-
第十四讲 韵律理论与结构韵律分析
-
14.1 语言中的韵律现象和韵律的语法作用
-
14.2 词语的韵律现象和韵律词法的相关研究
-
14.3 句子的韵律现象和韵律句法的相关研究
-
14.4 汉语韵律规则的变通和韵律冲突的调整
-
-
第十五讲 最新理论与相关结构分析
-
15.1 “制图理论”和汉语句法结构的层级
-
15.2 “构式语法理论”和汉语特殊句式的性质
-
15.3 “信息结构理论”和汉语语句表达的特点
-
- 初版后记
- 第二版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