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戲曲演進史(二):宋元明南曲戲文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72379
叢集名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宋元明南曲戲文編〕。由於「瓦舍勾欄」適時於宋金元出現,提供九大藝術元素醞釀融合之溫床,活躍其中的樂戶歌妓與書會才人則是催化與呈現之推手,促成南北戲曲大戲之完成。第貳章從見諸文獻之南曲戲文的各種名稱為切入點,詳究其名義,梳理南曲戲文的源生發展史。再以三章作全面性之觀察,其一考論其時代背景、劇目著錄與題材內容,其二剖析戲文之體製規律與唱法,其三概述南曲戲文重要腔調之質性。
第陸章起進入作家與劇作之述評。於宋元戲文舉《永樂大典戲文三種》與高明《琵琶記》;於明改本戲文舉「《荊》、《劉》、《拜》、《殺》」,於明人新南戲則舉無名氏《綉襦記》、邵璨《香囊記》、鄭若庸《玉玦記》、陸粲與陸采《明珠記》、四種《南西廂記》、李開先《寶劍記》、唐儀鳳《鳴鳳記》等詳加述評。而以其他明人新南戲丘濬《伍倫全備記》、姚茂良《雙忠記》、王濟《連環記》、沈采《千金記》、沈齡《馮京三元記》、鄭之珍《目連救母記》、華山居士《投筆記》、無名氏《玉環記》、《金丸記》、《四賢記》等十種和明代民間無名氏戲文《躍鯉記》、《古城記》、《草蘆記》、《白袍記》、《升仙記》、《十義記》、《鸚鵡記》、《魚籃記》、《高文舉珍珠記》、《商輅三元記》、《精忠記》等十一種,合計二十一種作為羽翼,予以簡述。
希望通過本編所建構之論述內容,對於以民間小戲「鶻伶聲嗽」為雛型所發展形成的大戲劇種,貫穿宋元明三代之「南曲戲文」,可以藉此了解其源生、形成、發展之背景與歷程;並對此劇種之表演藝術,可從其「體製規律與唱法」概括其現象與特色;更從其名家名作之述評中,見其「宋元南曲戲文」、「明改本戲文」、「明人新南戲」三階段體製規律及其文學之成就。
  • 丙〔宋元明南曲戲文編〕
    • 序說
  • 第壹章 宋元之瓦舍勾欄及其樂戶書會
    • 引言
    • 一、瓦舍勾欄概況
      • (一)北宋瓦舍勾欄
      • (二)南宋瓦舍勾欄
      • (三)元明瓦舍勾欄
      • (四)瓦舍勾欄釋名
    • 二、瓦舍勾欄之技藝
      • (一)見於《東京夢華錄》等四種之技藝
      • (二)瓦舍勾欄技藝之分類
      • (三)兩宋瓦舍勾欄中與南北曲套式關係密切之技藝
    • 三、瓦舍勾欄中之樂戶
      • (一)唐代以前之樂戶
      • (二)兩宋之樂戶
      • (三)元明之樂戶
    • 四、瓦舍勾欄之書會
      • (一)宋元之書會
      • (二)歐陽光之〈「書會」別解〉
      • (三)書會才人與樂戶優伶之關係
    • 結語
  • 第貳章 宋元南曲戲文之名義、淵源、形成與流播
    • 引言
    • 一、南戲之名稱
    • 二、南戲之淵源──從鶻伶聲嗽到永嘉雜劇
    • 三、南戲之形成──戲文、戲曲與永嘉戲曲
    • 四、南戲之流播分派──從福建古劇到南戲諸腔劇種
    • 結語
    • 後記
  • 第參章 宋元南曲戲文之時代背景、劇目著錄與題材內容
    • 一、時代背景
    • 二、劇目著錄
    • 三、題材內容
  • 第肆章 宋元南曲戲文之體製、規律與唱法
    • 引言
    • 一、體製
      • (一)題目與開場
      • (二)段落
    • 二、格律
      • (一)宮調
      • (二)曲牌
      • (三)套式
    • 三、唱法
    • 結語
  • 第伍章 宋元明之腔調
    • 引言
    • 一、探討「腔調」之步驟與方法
    • 二、南戲腔調概述
      • 小引
      • (一)溫州腔
      • (二)海鹽腔
      • (三)餘姚腔
      • (四)弋陽腔
      • (五)崑山腔
      • 小結
    • 結語
  • 第陸章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明改本四大戲文之述評與其他明改本戲文及潮州民間戲文之簡述
    • 引言
    • 一、《永樂大典戲文三種》述評
      • 小引
      • (一)戲文三種斷代
      • (二)《張協狀元》述評
      • (三)《宦門子弟錯立身》述評
      • (四)《小孫屠》述評
      • 小結
    • 二、明改本四大戲文述評
      • 小引
      • (一)《荊釵記》
      • (二)《白兔記》
      • (三)《拜月亭》
      • (四)《殺狗記》
    • 三、其他明改本戲文及潮州民間戲文簡述
      • (一)其他明改本戲文簡述
      • (二)明潮州戲文五種簡述
  • 第柒章 元末高明《琵琶記》述評
    • 引言
    • 一、作者高明
    • 二、《琵琶記》創作的背景和情況
    • 三、《琵琶記》的版本
    • 四、《琵琶記》的主題思想
    • 五、《琵琶記》在戲曲藝術與文學上的成就
      • (一)關目布置
      • (二)排場與聯套
      • (三)腳色人物
      • (四)曲律韻協
      • (五)曲文賓白之語言
    • 結語
  • 第捌章 明人新南戲述評
    • 引言
    • 一、無名氏《綉襦記》述評
      • 小引
      • (一)《綉襦記》的作者應是無名氏
      • (二)《綉襦記》所屬劇種當為明人「新南戲」或「舊傳奇」
      • (三)《綉襦記》雅俗並存
      • (四)《綉襦記》在戲曲藝術和文學上的成就
      • 小結
    • 二、邵璨《香囊記》述評
    • 三、鄭若庸《玉玦記》述評
      • 小引
      • (一鄭若庸之生平著作
      • (二)《玉玦記》之題材、關目與排場
      • (三)《玉玦記》之旨趣、人物與曲白
      • 小結
    • 四、陸粲與陸采《明珠記》述評
      • 小引
      • (一)《明珠記》作者陸粲與陸采之生平
      • (二)《明珠記》的題材和旨趣
      • (三)《明珠記》的關目、用曲、排場與曲文
      • 小結
    • 五、四種《南西廂記》概述
      • 小引
      • (一)宋元《南西廂》與明清「衍生本」《南西廂》
      • (二)李日華《南西廂記》之作者問題
      • (三)崔、李《南西廂記》之批評
      • (四)陸粲、陸采兄弟《南西廂》之批評
      • 小結
    • 六、李開先《寶劍記》述評
      • 小引
      • (一)李開先生平
      • (二)《寶劍記》述評
      • 小結
    • 七、唐儀鳳《鳴鳳記》綜論:作者問題及其題材旨趣、關目、排場、人物、曲白藝術述評
      • 小引
      • (一)《鳴鳳記》的題材與旨趣
      • (二)《鳴鳳記》的關目布置
      • (三)《鳴鳳記》的排場結構
      • (四)《鳴鳳記》的人物塑造
      • (五)《鳴鳳記》的曲白風格
      • (六)《鳴鳳記》的作者問題
      • 小結
    • 結語
  • 第玖章 其他明人「新南戲」簡述
    • 一、丘濬《伍倫全備記》
    • 二、姚茂良《雙忠記》
    • 三、王濟《連環記》
    • 四、沈采《千金記》
    • 五、沈齡《馮京三元記》
    • 六、鄭之珍《目連救母記》
    • 七、華山居士《投筆記》
    • 八、無名氏《玉環記》
    • 九、無名氏《金丸記》
    • 十、無名氏《四賢記》
  • 第拾章 明代民間戲文簡述
    • 一、無名氏《躍鯉記》
    • 二、無名氏《古城記》
    • 三、無名氏《草蘆記》
    • 四、無名氏《白袍記》
    • 五、無名氏《升仙記》
    • 六、無名氏《十義記》
    • 七、無名氏《鸚鵡記》
    • 八、無名氏《魚籃記》
    • 九、無名氏《高文舉珍珠記》
    • 十、無名氏《商輅三元記》
    • 十一、無名氏《精忠記》
  • 結尾
  • 版權宣告
  • 封 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