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包含〔金元明北曲雜劇編〕第拾肆至第拾陸章(北曲雜劇之餘勢:明初憲宗成化以前百二十年作家作品述評),與〔明清南雜劇編〕。而明初百二十年間,雖然劇壇蕭索,但也出了幾位北曲雜劇作家,如谷子敬、羅本、康海、馮惟敏在文學上都有成就,但真正可以稱作大家的,只有一位周憲王朱有燉,他的《誠齋雜劇》三十二種俱存,音律諧美,詞華精警,以故能風行一時,而其大量突破北曲雜劇體製,極力講求結構排場,更使得雜劇得到改進,且開出向前發展的途徑。他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就好像詞中的柳永,居於轉變的關鍵和樞紐。而與北曲雜劇相關之曲論,芝菴《唱論》之說曲唱已如此精到,周德清《中原音韻》已知以官話統一北曲聲韻,鍾嗣成《錄鬼簿》殷勤登錄一代文獻,夏庭芝《青樓集》能著眼於為一代優伶存典型,寧憲王朱權及其門下客不厭其煩為北曲立下譜式;凡此如無超人之眼識,焉能著成此佳製鴻篇。
-
第拾肆章 北曲雜劇之餘勢:明初憲宗成化以前百二十年作家作品述評
-
引言
-
一、明初十六子
-
(一)王子一
-
(二)劉兌
-
(三)谷子敬(附論《昇仙夢》、《常椿壽》)
-
(四)楊訥
-
(五)賈仲明
-
(六)李唐賓
-
(七)其他諸家
-
-
二、寧獻王及其他諸家
-
(一)寧獻王朱權
-
(二)羅本
-
(三)高茂卿
-
(四)劉君錫
-
(五)黃元吉
-
-
三、教坊劇
-
(一)著作時代探測
-
(二)教坊劇的佳作──《八仙過海》與《鬧鍾馗》
-
-
四、無名氏雜劇
-
(一)《鎖白猿》
-
(二)《桃符記》
-
(三)《勘金環》
-
(四)《風月南牢記》
-
(五)《蘇九淫奔》
-
(六)其他
-
-
-
第拾伍章 周憲王及其《誠齋雜劇》
-
引言
-
一、周憲王之家世與生平
-
(一)家世
-
(二)生平
-
-
二、《誠齋雜劇》的總目及所改正的舊本
-
(一)《辰鉤月》與《張天師》
-
(二)兩本《曲江池》
-
(三)《小桃紅》與《度柳翠》
-
-
三、《誠齋雜劇》的內容和思想
-
(一)內容的分類
-
(二)儒釋道合一的思想
-
-
四、《誠齋雜劇》結構排場的特色
-
(一)歌舞滑稽的插演
-
(二)元劇體製規律的突破
-
(三)關目布置的通則
-
(四)結構的謹嚴
-
-
五、《誠齋雜劇》的文章
-
餘言
-
附:《雍熙樂府》選錄《誠齋雜劇》劇目
-
-
第拾陸章 北曲雜劇的尾聲:明中葉至清代名家名作述評
-
引言
-
一、康海與王九思
-
(一)康海的生平
-
(二)《中山狼》雜劇
-
(三)《王蘭卿》雜劇
-
(四)王九思的生平
-
(五)《杜子美遊春》雜劇
-
-
二、馮惟敏及其他北雜劇諸家
-
(一)馮惟敏
-
(二)楊慎
-
(三)陳沂
-
(四)梁辰魚
-
(五)沖和居士
-
-
三、孟稱舜及其他北雜劇諸家
-
(一)孟稱舜(附卓人月)
-
(二)梅鼎祚
-
(三)徐士俊
-
(四)桑紹良
-
(五)陳汝元
-
(六)祁麟佳
-
(七)茅維
-
(八)其他諸家
-
-
四、尤侗的《西堂樂府》
-
結語
-
結尾
-
-
戊〔明清南雜劇編〕
-
序說
-
-
第壹章 明清雜劇之著錄
-
一、「明雜劇體製提要」之統計
-
二、「清雜劇體製提要」之統計
-
-
第貳章 明清南雜劇演進之態勢
-
一、明中期雜劇之「南曲化」與「文士化」
-
二、明後期雜劇「崑山腔水磨調化」蛻變為「南雜劇」與「短劇」
-
三、清代雜劇趨於短劇「辭賦化」
-
-
第參章 明中期南雜劇作家作品述評
-
一、徐渭生平與《四聲猿》雜劇述評
-
小引
-
(一)徐渭的生平
-
(二)《四聲猿》雜劇
-
-
二、李開先、許潮、汪道昆三位短劇作家述評
-
(一)李開先《打啞禪》、《園林午夢》院本述評
-
(二)許潮的《太和記》及其作者問題
-
(三)汪道昆《大雅堂四種》述評
-
-
-
第肆章 明後期南雜劇作家作品述評
-
引言
-
一、陳與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義犬記》與徐復祚《一文錢》述評
-
(一)陳與郊
-
(二)徐復祚《一文錢》述評
-
-
二、沈璟《博笑記》及吳江旗下王驥德《男皇后》、呂天成《齊東絕倒》、沈自徵《漁陽三弄》、葉小紈《鴛鴦夢》述評
-
(一)沈璟《博笑記》
-
(二)王驥德《男皇后》
-
(三)呂天成《齊東絕倒》
-
(四)沈自徵《漁陽三弄》
-
(五)葉小紈《鴛鴦夢》
-
-
三、葉憲祖《檞園雜劇》十二種述評
-
(一)戀愛劇
-
(二)義烈劇
-
(三)佛教劇
-
(四)其他散佚的雜劇
-
-
四、傅一臣《蘇門嘯》十二種述評
-
五、其他南雜劇諸家
-
(一)汪廷訥
-
(二)王澹
-
(三)徐陽輝
-
(四)車任遠
-
(五)王應遴
-
(六)程士廉
-
(七)袁于令
-
(八)鄒式金
-
(九)陸世廉
-
(十)吳中情奴
-
(十一)黃方儒與來集之
-
-
-
第伍章 清順康間南雜劇、短劇作家與作品述評
-
一、吳偉業及其他諸家
-
(一)吳偉業
-
(二)王夫之
-
(三)陸世廉和土室道民
-
-
二、徐石麒及其他諸家
-
(一)徐石麒
-
(二)尤侗
-
(三)宋琬
-
(四)嵇永仁
-
(五)張韜
-
(六)葉承宗和廖燕
-
-
三、裘璉及其他諸家
-
(一)裘璉與堵庭棻
-
(二)查繼佐及其他
-
(三)南山逸史及其他
-
(四)洪昇
-
-
附錄:無名氏《三幻集》
-
-
第陸章 清雍乾間南雜劇短劇述評
-
一、蔣士銓
-
二、桂馥和曹錫黼
-
(一)桂馥
-
(二)曹錫黼
-
-
三、唐英及其他諸家
-
-
第柒章 楊潮觀及其《吟風閣雜劇》
-
一、作者的生平事跡
-
二、《吟風閣雜劇》的內容和思想
-
(一)文士類八種
-
(二)神怪劇十一種
-
(三)婦女劇六種
-
(四)仕宦劇七種
-
-
三、《吟風閣雜劇》的布局、排場和文章
-
(一)布局
-
(二)排場
-
(三)文章
-
-
四、餘論
-
-
第捌章 清嘉道咸雜劇述評
-
一、舒位及其他諸家
-
(一)舒位
-
(二)石韞玉
-
(三)張聲玠
-
(四)嚴廷中
-
(五)朱鳳森
-
-
二、許鴻磐、周樂清和黃燮清
-
(一)許鴻磐
-
(二)周樂清
-
(三)黃燮清
-
-
三、陳棟及其他諸家
-
-
第玖章 清同光雜劇述評
-
一、楊恩壽和陳烺
-
(一)楊恩壽
-
(二)陳烺
-
-
二、許善長和劉清韻
-
(一)許善長
-
(二)劉清韻
-
-
三、袁蟫及其他諸家
-
(一)袁蟫
-
(二)徐鄂
-
(三)其他諸家
-
-
結尾
-
-
附錄
-
一、明代雜劇體製提要
-
(一)初期雜劇
-
(二)中期雜劇
-
(三)後期雜劇
-
-
二、清代雜劇體製提要及存目
-
(一)清代雜劇體製提要
-
(二)清人雜劇存目
-
-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14/73161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